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住宅建筑的崛起, 建筑给排水专业也迅速发展,建筑给排水系统已成为现代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建筑内一些设施的布置、材料的选用、噪声的污染、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满足住户的需求成为衡量现代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证住户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解决,让我国的在建筑领域上再创辉煌。要想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对给排水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方法,我们也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一、关于住宅建筑给水管的材料问题
在住宅建筑中,有些问题一直非常普遍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因为给水管的材料的原因,导致给水管的使用时间不太长,并且经常出现锈,使得水质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为了让这种现象得到解决,有些地方特意对其进行了书面规定加以约束,在这些规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对给水管的材料的限制。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时候,给水管的材料应该优先选择塑料,之前使用的那些金属材料应该被淘汰,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塑料作为给水管的材料的优点有很多,质量轻和抗腐蚀就是金属材料没有的,这能很好的减轻运输时的负担,并且使用时间长,很好保证水质。基于以上原因给水管的材料应该优先选择塑料,塑料的形式和种类也多种多样,可以适应很多不同情况。在种类如此之多的塑料当中往往会使我们眼花缭乱,选择我们最需要的一款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住宅的档次比较高,可以选择复合材料,尽管这些复合材料的价格比较高,但却很符合这些住户的需求。住宅的档次一般的,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同时,可以选择性价比比较高,价格相对便宜的塑料。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给水管的材料不是有很多款,选择也不多样,我们只要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就行。
二、关于住宅建筑给排水管道敷设问题
设计人员应改变上一层的卫生间管道在下一层楼板顶安装的旧做法;倡导本层的管道在本层敷设的原则( 规范):第一卫生间统一做成下沉式卫生间, 按过去的老做法把下水管道统一布置在地坑内;第二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 而使用后出水式坐便器, 地漏采用侧墙式, 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道在地面以上敷设并与立管相接, 厨房取消地漏或用侧墙式地漏, 把洗菜池的排水管放在地面以上接入立管, 这样做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 如有漏水则不影响下层住户, 检修时也可以独户进行。另外, 设计时尽量把排水管立管设于建筑物内墙阴角, 有条件的最好在卫生间内设置管道井。这样做可以使室内卫生间、厨房水平与竖向均没有明管, 空間宽敞、洁净, 把污染源--污水隔绝在外, 避免由于管道频繁穿越楼板引起上下层漏水的现象。
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第一立管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这种敷设方式, 施工方便, 但明露管道有碍居室美观, 住户在二次装修时大多会用轻质材料将其隐藏起来。管道明装在室内时, 应不影响厨房、卫生间各卫生设备功能的使用。第二立管敷设在管道井内。这种方式居室洁净美观, 但管道井占用了卫生间的面积, 且管道施工、维修较困难。卫生间设立集中管道井, 把给水管、排水管等管道都集中在管道井里布置, 这是现代住宅厨房卫生间居住文明的重要体现。
2.给水支管敷设。住宅给水支管管径一般de≤32mm,小管径的塑料给水管,呈弯曲状态,故住宅给水支管提介采用暗设。给水支管暗设的方式有:第一暗设在砖墙里。施工时在砖墙面开管槽,管槽宽度为管子外径de+20mm,深度为管子外径de,管道直接嵌入管槽,并用管卡将子固定在管槽内。第二小管径给水支管de≤20mm,可暗设在楼(地)面找平层里。施工时在楼(地)板面上开管槽,槽宽为de+10mm,深为1/2de,管道半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第三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到合理布局;槽内抹灰圆滑,然后在凹槽内刷防水涂料,提倡水管凹槽做防水;管道施工完毕,应由土建统一抹灰,并在墙体上统一用红油漆或水泥浆把管道走向在墙体上标记清晰。
3.排水支管敷设。住宅室内排水横支管应敷设在本层套内, 这样排水横管渗透时可避免污水进入邻户, 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到邻户的正常生活。即使管道有安装和使用问题, 也可以很轻易地在该层该户内解决, 用不着敲楼打洞。
三、关于住宅建筑给排水水表户外设置问题
水表设在户内,不但抄表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使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大大降低。故住宅的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多层住宅水表户外设置有以下几种形式:采用远传水表;采用磁卡式水表;采用普通水表设在户外。
四、关于其他问题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 但这确实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因此, 凡是室内接有污水的排水系统的地漏, 均应再配套安装P型存水弯, 水封深度要保证在60mm-80mm之间,否则应增加一节短管来加大水深, 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串味现象。
2.洗脸盆和洗涤盆下的存水弯,将S型存水弯安装在楼板的上方( 但不能同时串接两个存水弯),这样住户在自己家内随时可以方便清通。但要提醒用户, 存水弯不能随意取消, 而且在安装好器具后一定要做好接头的密封工作。
3.大便器下的弯头,在大便器下用90度弯头与横支管连接是不妥的, 水力条件没有45度弯头的好, 若用90度弯头安装, 则最好带检查口。正确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一个45度弯头与横支管连接。
4.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问题,在一些建筑排水中出户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均采用一个90度弯头, 这种做法堵塞率较高, 合理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两个45度的弯头连接或者用90度斜三通。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 宜采用45度三通、45度四通、90度斜三通, 也可采用直角顺水三通或直角顺水四通等配件。
5.管道穿过楼板、墙面。管道穿过楼板后, 有些施工人员为方便省事, 不进行土建支模, 仅进行简单遮挡后用水泥砂浆填塞孔洞, 加之硬聚氯乙烯管外表比较光滑, 与混凝土粘结不是很牢固, 因此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楼板渗水现象, 影响住户正常使用。正确的做法是: 预先加套管, 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 并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筑捣密实。浇筑结束后, 结合找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砌筑成厚度不小于20mm, 宽度不小于30mm的阻水圈。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设置金属套管( 外墙) 或塑料套管时,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级住宅在设计和施工中,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注重应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体现设计和施工为用户优质服务的原则,以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李天鸣,余海静. 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的体会[J] .山西建筑,2004,(20).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建筑给水排水[200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贾苇,赵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09:12-94.
[5]王靖莹、张博.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探讨[J].价值工程,2010(22)
[6]郑可子.浅析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0(12)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们对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满足住户的需求成为衡量现代建筑品质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现在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证住户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到解决,让我国的在建筑领域上再创辉煌。要想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还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对给排水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方法,我们也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一、关于住宅建筑给水管的材料问题
在住宅建筑中,有些问题一直非常普遍存在没有得到解决。因为给水管的材料的原因,导致给水管的使用时间不太长,并且经常出现锈,使得水质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为了让这种现象得到解决,有些地方特意对其进行了书面规定加以约束,在这些规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对给水管的材料的限制。住宅建筑给排水方案设计的时候,给水管的材料应该优先选择塑料,之前使用的那些金属材料应该被淘汰,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塑料作为给水管的材料的优点有很多,质量轻和抗腐蚀就是金属材料没有的,这能很好的减轻运输时的负担,并且使用时间长,很好保证水质。基于以上原因给水管的材料应该优先选择塑料,塑料的形式和种类也多种多样,可以适应很多不同情况。在种类如此之多的塑料当中往往会使我们眼花缭乱,选择我们最需要的一款非常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讨论。住宅的档次比较高,可以选择复合材料,尽管这些复合材料的价格比较高,但却很符合这些住户的需求。住宅的档次一般的,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同时,可以选择性价比比较高,价格相对便宜的塑料。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给水管的材料不是有很多款,选择也不多样,我们只要考虑其是否适合自己就行。
二、关于住宅建筑给排水管道敷设问题
设计人员应改变上一层的卫生间管道在下一层楼板顶安装的旧做法;倡导本层的管道在本层敷设的原则( 规范):第一卫生间统一做成下沉式卫生间, 按过去的老做法把下水管道统一布置在地坑内;第二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 而使用后出水式坐便器, 地漏采用侧墙式, 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道在地面以上敷设并与立管相接, 厨房取消地漏或用侧墙式地漏, 把洗菜池的排水管放在地面以上接入立管, 这样做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 如有漏水则不影响下层住户, 检修时也可以独户进行。另外, 设计时尽量把排水管立管设于建筑物内墙阴角, 有条件的最好在卫生间内设置管道井。这样做可以使室内卫生间、厨房水平与竖向均没有明管, 空間宽敞、洁净, 把污染源--污水隔绝在外, 避免由于管道频繁穿越楼板引起上下层漏水的现象。
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第一立管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在以往的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这种敷设方式, 施工方便, 但明露管道有碍居室美观, 住户在二次装修时大多会用轻质材料将其隐藏起来。管道明装在室内时, 应不影响厨房、卫生间各卫生设备功能的使用。第二立管敷设在管道井内。这种方式居室洁净美观, 但管道井占用了卫生间的面积, 且管道施工、维修较困难。卫生间设立集中管道井, 把给水管、排水管等管道都集中在管道井里布置, 这是现代住宅厨房卫生间居住文明的重要体现。
2.给水支管敷设。住宅给水支管管径一般de≤32mm,小管径的塑料给水管,呈弯曲状态,故住宅给水支管提介采用暗设。给水支管暗设的方式有:第一暗设在砖墙里。施工时在砖墙面开管槽,管槽宽度为管子外径de+20mm,深度为管子外径de,管道直接嵌入管槽,并用管卡将子固定在管槽内。第二小管径给水支管de≤20mm,可暗设在楼(地)面找平层里。施工时在楼(地)板面上开管槽,槽宽为de+10mm,深为1/2de,管道半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第三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到合理布局;槽内抹灰圆滑,然后在凹槽内刷防水涂料,提倡水管凹槽做防水;管道施工完毕,应由土建统一抹灰,并在墙体上统一用红油漆或水泥浆把管道走向在墙体上标记清晰。
3.排水支管敷设。住宅室内排水横支管应敷设在本层套内, 这样排水横管渗透时可避免污水进入邻户, 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到邻户的正常生活。即使管道有安装和使用问题, 也可以很轻易地在该层该户内解决, 用不着敲楼打洞。
三、关于住宅建筑给排水水表户外设置问题
水表设在户内,不但抄表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使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大大降低。故住宅的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多层住宅水表户外设置有以下几种形式:采用远传水表;采用磁卡式水表;采用普通水表设在户外。
四、关于其他问题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 但这确实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因此, 凡是室内接有污水的排水系统的地漏, 均应再配套安装P型存水弯, 水封深度要保证在60mm-80mm之间,否则应增加一节短管来加大水深, 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串味现象。
2.洗脸盆和洗涤盆下的存水弯,将S型存水弯安装在楼板的上方( 但不能同时串接两个存水弯),这样住户在自己家内随时可以方便清通。但要提醒用户, 存水弯不能随意取消, 而且在安装好器具后一定要做好接头的密封工作。
3.大便器下的弯头,在大便器下用90度弯头与横支管连接是不妥的, 水力条件没有45度弯头的好, 若用90度弯头安装, 则最好带检查口。正确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一个45度弯头与横支管连接。
4.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问题,在一些建筑排水中出户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均采用一个90度弯头, 这种做法堵塞率较高, 合理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两个45度的弯头连接或者用90度斜三通。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 宜采用45度三通、45度四通、90度斜三通, 也可采用直角顺水三通或直角顺水四通等配件。
5.管道穿过楼板、墙面。管道穿过楼板后, 有些施工人员为方便省事, 不进行土建支模, 仅进行简单遮挡后用水泥砂浆填塞孔洞, 加之硬聚氯乙烯管外表比较光滑, 与混凝土粘结不是很牢固, 因此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楼板渗水现象, 影响住户正常使用。正确的做法是: 预先加套管, 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 并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筑捣密实。浇筑结束后, 结合找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砌筑成厚度不小于20mm, 宽度不小于30mm的阻水圈。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设置金属套管( 外墙) 或塑料套管时,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住宅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级住宅在设计和施工中,更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注重应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体现设计和施工为用户优质服务的原则,以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宏燕.谈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理论[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
[2]李天鸣,余海静. 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的体会[J] .山西建筑,2004,(20).
[3]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册)建筑给水排水[200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贾苇,赵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J].给水排水,2009:12-94.
[5]王靖莹、张博.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探讨[J].价值工程,2010(22)
[6]郑可子.浅析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