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笔者已在《世界知识》刊出两篇小文论述“中国不是苏联”的议题。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抗争,投入“冷战”数十年之久,最终却在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政治谋略之下轰然倒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的失败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教训。 中国的发展道路曾受到苏联道路的重大影响。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外敌的政治军事威胁,立足于准备战争的战略考虑,选择了与苏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已在《世界知识》刊出两篇小文论述“中国不是苏联”的议题。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抗争,投入“冷战”数十年之久,最终却在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政治谋略之下轰然倒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的失败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教训。
中国的发展道路曾受到苏联道路的重大影响。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外敌的政治军事威胁,立足于准备战争的战略考虑,选择了与苏联基本相同的发展道路,不惜牺牲经济发展利益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着重军备发展,增强抵御侵略的能力。这样的做法虽有增强国力的积极作用,但也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人就明确了“中国不是苏联”,决定不走苏联那种与美国军备竞争的老路、不再继续“冷战”思维、不再参与美苏两个国际体系的对抗和争雄,而是另辟新路,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和规则之下,加入WTO等国际组织或机制,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彻底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曾总结说:“俄国人的错误在于他们在军事方面投资那么多,而民用产品领域投资那么少。因此,他们的经济崩溃了。中国人从中吸取了教训,如果你想与美国争夺军事优势,那你只会把自己搞垮。”中国的政策较好地体现在邓小平深谋远虑的国际战略思想之中,那就是著名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与“把中国的事情搞好”。
从本质上说,中美两国作为崛起大国与霸权大国,内在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有时还达到十分尖锐的程度。中国坚持和平柔性应对,捍卫自身权利,但不进行军备竞赛,不与美国发生对抗,而是力争将中美关系保持在基本稳定的状态,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较长时期的战略机遇期。不重复苏联道路的错误,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一个成功的大战略。
然而,在2010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不是苏联”议题在国内外都面临考验。中美对抗态势呈现上升趋势。目前的国际舆论普遍担心中美关系会否进入“新冷战”,特朗普变化无常的对华政策会否引起中美关系颠覆性的动荡。
笔者以为,中国需要设计和制定一个新的适应世界大变局和中美新状态的发展大战略。不走苏联老路依然是这个大战略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战略。这个大原则决不能动摇。
首先,中国应将做大做好做强自身放在“重中之重”地位。中共十九大已经确定了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表和宏大战略布局,到2050年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宏伟目标应成为中国新的大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任务。有利于目标实现者,要多做、大做、做好;不利于目标实现者,要不做、少做、慎做。中国正处在发展中,应不当头、不扛旗、不张扬,埋头苦干、同心协力,努力如期实现宏伟目标。
其次,中国仍将在既成国际体系和规则之下实现强国目标,多边主义仍将是未来周边合作的主要方向。中国应该与世界所有国家友好相处,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对中美贸易战,应力争在既成国际体系和规则的大框架下,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方案。出现两个体系对抗的“新冷战”,将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不会为两国政治家所采纳。
再次,中美在中国周边仍将是竞争和合作的双重格局。中国崛起和美国保持霸权的结构性矛盾将继续存在,甚至有所恶化,中美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分歧和冲突也将长期存在,对此应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之策,但中美联系广泛而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也将长期存在,中美竞争和合作的双重格局将成为新常态。将分歧和冲突继续保持在可控的范畴,建设稳定的中美关系,将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目标。
最后,继续打好“中国太极式”。面对气势汹汹结伴而来的美国及其同盟国,中国宜沉着冷静,彻底摒弃当年美苏对抗式的“冷战”思维,坚持柔性应对的策略方针。你打你的“美国第一”“霸权同盟”“极限施压”,我做我的“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避开进攻者锋芒,使其打击目标落空。既坚持保护自身利益的原則,又不必太在乎一时的高低,在必要时甚至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如期或提早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理想。如能实现这样的发展大战略,将是中国之幸,未来之福!
其他文献
4月18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晓涛分别介绍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王毅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应习近平主席邀请,目前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这次论坛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
2014年12月18日,韩国外交部长官尹炳世开启为期七天的中东四国之行,相继出访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期间还出席了第11届韩国—中东论坛。作为韩国的中东政策的战略一环, 此次出访表明了韩国不断提升在中东地区政治影响力的战略意图。 从地缘政治来看,中东在世界政治变化中居于敏感而重要的地缘政治地带:不仅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其地缘政治与地理位置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美国从伊拉克的战略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应用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分析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探讨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就教学与发展问题,维果斯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发展可以区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顺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
当前世界正深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还在继续蔓延,中美经贸竞争和博弈远未结束,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等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挑战了传统发达经济体的地位,WTO多边贸易体制正遭遇挑战、亟待改革,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国际经贸秩序和规则正在加快重塑和演变。 在国际经贸秩序变化过程中,贸易协定的新发展和新条款带来的新规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全面与进步跨
石源華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中国周边学战略层面研究的重大课题。冷战结束后,按照冷战阵营划线站队、以结盟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推行“伙伴关系”新型国家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伙伴关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发展阶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周边学关注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截
2019年,在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升级与国际政经形势巨变的情况下,台湾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意外“受益者”:在许多国家或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或纷纷下调经济增长率之际,台湾却调升了经济增长率。尽管如此,台湾还是出现了不同产业、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民生问题也未有明显改善。同时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陷入低潮,台湾对大陆出口与投资双双衰退。2020年,国际政治格局与两岸关系发展变数依然颇大,台湾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风险
9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一篇题为《我是特朗普政府中的一名抵抗者》的匿名文章,作者以隐藏在政府内部的不具名高官身份,痛斥特朗普偏爱独断专权,藐视民主,压制自由媒体,因此既不适合担任总统,也无法代表美式价值观。文章的发表掀起了自2016年大选以来美国“反特朗普”运动的又一轮高潮,表明建制派与反建制派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显性化。匿名文章披露诸多“白宫内幕” 这篇匿名文章“证实”特朗普“浮躁好斗、气量
8月26日,为期3天的西方七国集团(G7)峰会在法国比亚里茨闭幕,与会领导人会后发表了一份简短的联合声明。声明说,七国集团支持维护开放和公平的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希望深度改革世界贸易组织,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更迅速地解决争端、消除不公平贸易行为,“将在2020年达成一致,以便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框架下简化规则壁垒,改进国际税收体制。”伊朗核问题是本次峰会关注点之一。声明指出,七国领导人
盛况空前,话题沉重 2月15至17日,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举行,共有约700名正式代表和数量更多的观察员与会,其中包括3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名内阁部长(其中包括50多名外交部长和30多名国防部长)和重要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数量众多的前政要和外交政策与安全防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德国除总理默克尔到会发表演讲外,另有5位内阁部长、45名国会议员参会。德国军方把慕安会作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員会在2017年12月21日发布政令,决定在平壤市江南郡古邑里部分地区设立江南经济开发区,朝鲜在该经济开发区行使主权的同时,在土地利用、人员雇佣和纳税等方面赋予其特别优惠政策。在半岛局势几乎濒临战争边缘、联合国安理会即将通过第2397号对朝制裁决议的时刻,朝鲜宣布设立江南经济开发区,引发了外界种种猜测与高度关注。2018年1月4日,平壤民众在金日成广场举行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