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肝切除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分级进行评估,计算剩余肝脏体积/标准肝脏体积(FLV/SLV)比值。符合行大肝癌切除术标准者行右半肝切除术、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或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结果。(2)手术情况:手术方式,肝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输血情况;ALPPS第1步手术时间、第1步术中出血量、第1步与第2步手术间隔时间、至第2步手术时肝体积增长率、第2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3)术后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肝功能不全、胆汁漏、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膈下积液等)。(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

结果

(1)术前评估结果:49例患者中,46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例B级;46例ICG R15<10%及FLV/SLV>35%,3例ICG R15>15%或FLV/SLV<35%。(2)手术情况:49例患者中,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3例行ALPPS。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及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30 min(170~405 min),术中出血量为400 mL(100~5 000 mL),围术期输血19例,输血量为550 mL(200~2 750 mL)。3例行ALPPS患者均成功完成2步手术,第1步手术时间分别为80、190、1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300、150 mL。第1步与第2步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9、11、13 d,至第2步手术时肝体积增长率分别为88.4%、78.0%、94.6%,第2步手术时间分别为180、215、1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00、400 mL。(3)术后情况:44例行右半肝切除术及2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45 d),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肝功能不全1例,予积极保肝治疗后治愈;胆汁漏合并腹腔感染1例,予以对症处理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切口感染2例,敞开伤口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膈下积液7例,穿刺置管引流后复查未见积液残留。3例行ALPPS患者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4)随访情况: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内1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4.5%(12/49)。

结论

精准肝切除术治疗大肝癌安全有效。术前精准评估和术中精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肝衰竭发生率。

其他文献
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可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经胆道和肾脏双通道排泄,主要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评估肝功能及预测肝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已经证实: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较增强CT及超声检查等具有明显优势。借助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对肝脏病变进行精准诊断和评估,有助于肝脏外科医师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实施个体化的
为了规范和统一CT和MRI检查在报告和诊断可能为肝细胞癌的肝脏结节时的描述,美国放射学院在2011年发布了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管理系统,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进行了修订。诊断肝细胞癌的主要影像学依据为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和平衡期快速廓清、有包膜或假包膜、阈值增长以及肿瘤直径。该系统将肝脏结节的定性分为5类,分别为LR-1、LR-2、LR-3、LR-4和LR-5。临床医师可根据不同的分类对肝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