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中灯烛意象的多重涵义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关键词】唐诗;灯烛涵义;灯烛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经常出现的意象,唐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有关灯烛的描写,灯烛成为文人抒情达意的意象。
  一、灯烛意象在唐代诗词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中国古典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杜甫所谓“乐极伤头白,更深爱烛红”,直接表明烛光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漫漫长夜,一烛相伴,它有抗击黑暗的力量。独坐窗下,烛影摇红,那是一种迷离温馨的情怀。
  二、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的多重涵义
  (一)雨夜的烛光是渴望团圆的梦想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在这首诗中,夜雨、秋池的意象组合,给人以清冷寂寥之感。既是“涨”,这秋雨便已落了很久,而此时相问的又是“未有期”的“归期”,归期竟是遥遥无期了,于是便有了烛下绵长的思念。“西窗剪烛”是个温暖亲切的情境,一个“共”字,说明诗人所怀念的,原是暖意中相知相守的默契,于是朦胧的烛光隐去了巴山的夜雨,寄托了诗人无尽的守候。
  烛光旁,孤影长,相隔天涯两相望,唯有相思长。这雨夜的烛光正是漂泊异乡、归期无望的李商隐对团圆的梦想。
  (二)泣血的烛泪是无限思念的延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烛泪”是李商隐相思诗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语汇,是诗人心中无限思念的延长。
  (三)暖艳的红烛是对良辰美景的追忆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首联写筵会时间和地点,颔联写今日处境与感受,虽身已相隔,而心却相通。颈联再忆昨夜情形,“春酒暖”“蜡灯红”的温煦氛围,更增怀想之情。尾联写别后离恨,诗人难以忘怀昨夜的红烛,实际上是对良辰美景的渴望与追忆。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
  这是一个夜深客散,醉中赏花的情境,诗中出现了“红烛”与“残花”的意象组合,在绮艳之中让人感喟,把“消逝”“幻灭”的意义同“留存”结合了起来。“残花”是一个最后的断片,不知是败于地上的花,还是垂于枝上的花,但它们都以自身的存在指向了另一段韶光。是怀念,也是告别。暖艳的红烛从容地对望于残花,如迟暮的美人惺惺相惜。流年逝水,却是哀而不怨,只保留委婉的感伤。李商隐通过暖艳的红烛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对逝去的良辰美景的追忆。
  (四)恍惚的烛影是心事难圆的象征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此诗写的是一个“梦为远别”的情境。思念之人现于梦中,默默地走来,又悄悄地离开。忽却梦醒,只有斜月空照着楼阁,远处传来缥缈的钟声,梦中之人已远隔千里,相思之语却不及道出,迷离之中满是孤单。“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帷帐被半笼在烛影下,依稀有余香萦绕于屋内。“金翡翠”“绣芙蓉”纵然和美,而在恍惚的烛影下,一切不过似真还幻,一如飘忽不定的人生,只有于渺茫之中与思念之人怅然相望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第一句描绘深夜室内情况。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夜色已深,烛光暗淡,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这里用一“深”字,表现烛影,同时也展示了夜色之深,又暗示女主人公独处无眠。次句写室外景物。女主人公长夜不眠,庭中仰望,天将拂晓,耿耿银河已逐渐西移,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但随着天色将明,晨星渐渐隐没。这句的一个 “渐”字,表明时间推移,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又将度过了一个彻夜不眠的长夜。暗淡的烛影寄托着诗人孤寂凄冷之情,寄托着诗人寥落不遇的身世之感。他所感受的痛苦是人生根本性的痛苦。所以,以烛影象征心事难圆的无奈,是很恰当的。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烛光、烛影、烛泪,点点烛光,向我们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摇曳的红烛,照亮了中国诗坛,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艺术风韵。烛光悠悠,迷离朦胧,启发我们追溯这一意象背后深刻的历史内涵,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古典艺术的静照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植锷.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石金凤,女,本科,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学。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东京奥运会延期打乱了全世界体育比赛的时间表。延期影响要具体分析  刘波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  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各运动队原有的备战计划均造成了影响,但不同类型项目受到的冲击又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出的一年时间对各运动队充实体能储备、磨砺技术细节而言总体利好,同时有助于解决在奥运备战冲刺阶段中刚暴露出的关键问题。不过,由于疫情导致全球赛事持续停摆,对抗性项目队伍减少了“以赛代训”、了解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永恒的主题,处在教学瓶颈期的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课堂现状呢?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是我长沙之行最大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简单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时光匆匆,眨眼间,我已在星子中学从教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虽然一直不忘自己的初衷: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教学上,却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感觉自己
【摘要】《先秦诸子选读》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论辩有力,文辞典雅,是学习借鉴的典范。以读写结合的方式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底蕴和人文精神,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论辩技巧。  【关键词】激发兴趣;熟读深思;积淀思想;以读促写;活学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不少高考作文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体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刻的哲学思辨意蕴。然而,不少高中学生的议论文常常
【摘要】自《马氏文通》以来,对于虚词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多是从意义和功能两方面对虚词进行定义。但是众说纷纭,仍无定论,其中认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作用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普遍认同。通过回顾虚词定义及其研究的四个阶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虚词不“虚”的三条理由。首先从逻辑上说虚词有词汇意义;其次虚词的源头是有具体意义的实词;最后虚词的发展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又包括虚词具有稳固性、复音化、同
【摘要】熟语是汉语言宝库中极具特色的一员。本文简述熟语的内容以及熟语在处世哲学(如对父母的态度)和养生之道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熟语;熟语内容;熟语划分依据;处世哲学;养生之道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产物,它时刻记录着反映着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进程,而语言和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人群观念的关系则更加突出地表现在词汇系統的使用方面。从语言的本质来看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考题中散文篇幅的增加,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重点。笔者对目前教学现状进行剖析,结合《那树》一文,针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阅读;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教材中大多选用抒情或者叙述散文。其篇幅较短,选材宽泛,同时又声情并茂,因此
【摘要】语文写作能力是中职学生今后开展社会交际、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也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水平。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生写作难、写作水平低下的现象,提出将实用性作为写作教学工作及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将来的就业及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寫作教学;实用性视角;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中职
【摘要】本文通过读《赏识你的学生》有感,论述了“赏识”的感悟和运用“赏识教育”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关键词】赏识;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心动课堂”的实施与推进,我校荣幸地被列为全县八所“领雁工程”项目学校之一。专家进校的亲临指导,建议我校教师要多读书,写读书心得,并开展读书交流会,来提高自身素养。于是我认真拜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
【摘要】从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至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迅速发展,几十种对外汉语教学法相继涌现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界,从最传统、最古老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到近年来盛行的交际法,它们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实践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法能够完全适用对外汉语教学。相对国外学者对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在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和学者也一直在探寻最佳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每一
流着前锋的血液  登陆欧洲之前,身为后卫的卢西奥就显示出与众不同。他回忆道:“当我还是小孩子,就有种进攻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就想成为前锋。”刚开始踢球时,卢西奥在青年队身穿7号球衣,位置是右边锋,经常带球狂奔,破门得分。但由于突出的身高与力量,教练将他改造成一名后卫。卢西奥说:“我很快就明白了,最适合我的位置在后场。不过,对进球的那种渴望还有一丁点残存在我的身体里。”  22岁时,卢西奥是巴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