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零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李政道教授也曾说:“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要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 他们无疑都在想说明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之重要.在数学课堂中,“问题”是教学的中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我们的教学应从提问题开始、循问题而进、到解决问题结束,在这样的整个过程中,“问题”承载着激发兴趣、巩固知识、促进思维、提升数学能力之重任,同时又是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激励主动参与、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零问题;反思;生成问题;提升能力
  细观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满堂灌,表现出“高密度、高容量、高节奏”的形态,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他们的学习正处于一种无疑问、不知问、不会问、不敢问的“零问题”状态. 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经常抱怨说“这个问题讲了多少遍了,学生还不会”,其实我们不应抱怨,而该考虑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而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终身发展又有多大的价值?
  [?] 对数学课堂“零问题”的反思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发动机,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源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助推器,没问题的学习就是最大的问题,造成学生“零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观念的制约
  在衡量教育成功问题上,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在国内,衡量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都会了,且能机械模仿做题,那就是教育的成功. 这样导致国内教育的结果是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学生问题越来越少;而西方一些国家衡量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有问题,若学生提出的问题难住了老师,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所以,在国外,学生受的教育越多,他们越有创意,越有突发奇想,也就随之有了问题的灵感. 正因为这种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制约着学生,泯灭了他们“问”的天性. 因此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拥有真正的“发言权”.
  2. 教育思想的制约
  部分教师仍受落后教育思想的制约,师道尊严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课堂上说一不二,至高无上,不容学生提出异议或质疑,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师生间缺乏交流,导致学生不敢也不愿意提出问题. 因此作为教师要缩短与学生间的情感距离,要学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亲近学生,把目光投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把赞赏留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忧虑和紧张,愿意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3. 应试教育的制约
  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和竞争压力日趋激化的今天,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大有存在.无论是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还是解题教学,教师忽视概念的教学,往往草草而过,更多的时间花在大搞题海战术,让学生们埋头苦练,“多算少思”. 而且讲解时也是急于跳到前线充当解题的“先锋”,“一手包办”,且简简单单地“从题目到题目”过程的讲授,缺少求解思维的辨析,缺乏方法的提炼,希望通过这种高密度、快节奏、高效率的题海训练,完善学生解题的模式框架,从而实现高分目标,达到他们所谓的“高效”教学. 在这样的背景和现实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也不允许有时间和空间深入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也无暇顾及学生问题意识与策略的培养. 因此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与组织各种数学课型的教学,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思考、讨论与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
  4. 问题意识的缺乏
  学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只要认真听讲、勤于笔记、学会接受、学会解题就行,久而久之也就成为课堂的忠实听众,不想问也不愿问. 就是在平时的公开课上,我们不难发现也只是一些诸如“行不行”“好不好”“是不是”之类毫无知识性、启发性和思维性,更无研讨价值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提问的技能,即使想问,也不知道如何发问,缺乏一定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能力,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浅薄甚至荒诞,招来学生的讥笑或老师的白眼.
其他文献
多年来,中国的官员培训已逐渐走出单一的党校模式,形成党校为主,辅以高校、海外和现场的多渠道局面.rn“中外混搭”新模式rn5月28日,“第七期全球公共政策高级培训班”在北京
在火炸药产品的敏感性推断中,对响应分布的标准差给出较精确的推断,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本文基于Logistic响应分布,在二元响应数据下,应用鞍点近似方法构造了刻度参数的近
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论述了我国基础教育、大学、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的研究性学习,以及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情况.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能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呢?现谈谈常见的步骤和方法。  一、表象阅读  所谓“表象”,即学习主体在感知基础上,头脑中形成和保留的印象。表象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它包括“粗知整体”及“品味语言”两部分。  粗知整体。常用如下方法:  (一)概括法 
摘 要:个性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全面、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发展。护理专业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丰富良好的个性,因此应将个性化教育运用到护理教学当中去。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护理教育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中学教育人才培养个性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生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即解放”,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
五、真理标准大讨论后的“三次路线斗争”研究中央党校进行“三次路线斗争”大讨论,实际上是胡耀邦在中央党校首先做起的否定“文革”的大文章。这场大讨论,第一次打出了实践
期刊
8月3日,《方圆》记者第一次来到宁杭高速大桥下的句容河河畔。盛夏尚未过去,河水绿波粼粼,不远处,有一只老水牛卧在水中,悠闲地眯缝着眼睛,享受河水的清凉;河中间,几只忙碌的采砂船上机器轰鸣。河畔对岸远处的丛林中,蝉鸣声声,头顶上方高速桥上,一辆又一辆的汽车疾驰而过。  谁能想得到,就在不久前,一条稚嫩的生命,就静悄悄地结束在这一片生机依旧、繁忙依旧的河域中。  6月25日,9岁女孩璇璇的遗体被垂钓者
期刊
这种事与你的受教育程度、你的年龄、你的环境、施害者的身份甚至是你的性别都没有关系,它无处不在。  “在一艘满是破洞的大船上,所有人都难逃被溺亡的命运,身处一等舱、二等舱还是甲板,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在微博上发起“I’ll be your voice”话题标签的常江这样向《方圆》记者阐释性骚扰问题的普遍性。  如果不是自己遭遇了性騷扰,宋明(化名)会以为这种事情只与女性有关。那是4年前的夏天
期刊
等车时,普通人都喜欢人少的门,但对这些色狼来说,人越多越好,他们专挑漂亮女性所在的车厢;普通人一般会关注车来的方向,或者低头玩手机,但色狼却总是瞄着女乘客的敏感部位。  8月30日下午5点多,北京市朝阳区地铁四惠站派出所民警刘华和其余5名民警换上便衣,走出派出所。别人以为他们下班了,实际上他们是即将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地铁猎狼”。  近年来,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性骚扰事件频频发生,为了应对这一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