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琴和箫》到《芦花荡》——探究孙犁抗日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与《芦花荡》是孙犁对《琴和萧》的改写,是孙犁对“琴和萧”这一题材的不同叙述。从这一次次的改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本的基调由哀伤而渐变为清新,且随着叙述视角和叙述重点的转变,作者对战争之残酷的立场也由显性而转为隐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犁抗日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所留下的印迹。这种风格的形成既有着四十年代解放区阶级立场言说的特定语境,也有着孙犁自身的原因。 “Baiyangdian a minor struggle” and “Reed Hundang” are rewriting of “Qin and Xiao” by Sun Li and are the different narration by Sun Li on the theme of “Qin and Xiao”. From this time and time of rewriting, we can see that the tone of the text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sadness to freshness. With the chang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narrative emphasis, the cruel position of the author on the war has also shifted from dominance to implicitness. From this, we can see the traces left by Sun Li’s creation of anti-Japanese novels. The formation of this style has both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the class stand of the liberated areas in the 1940s and the reason why Sun Li himself is.
其他文献
#
期刊
#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虽然过去曾听说过圆山晴巳的名字,也见过他的一两幅画,但作为一位版画家,他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去年底,我去深圳观澜版画基地工作,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幅架在石版印刷机
本文探讨了当代油画创作中写生与图像创作的思考,阐述了当代油画创作中是将写生与创作相结合,还是只单独的写生,抑或是单独的图像创作,使得当代油画创作保持着油画所独有的直
8月9日到14日,几位来自港、澳地区和美国、德国的海外华人美术家第一次踏上宁夏的土地,与众多国内中国画名家共同组成了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为团长的“丝路访古宁夏行
2018年3月16日至4月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主办,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支持,浙江美术馆承办,中华艺术宫、
期刊
近日,“空山不语——钟跃英的水墨艺术”在沈阳书画院举办。旅美艺术家钟跃英,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5年在文化部文化管理学院学习。1991年获吴作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年 ,怎么一下就过了呢 ?叫人没有丝毫准备 ,就到了 2 0年前相约的日子。这时 ,我才真切地感到青春的短暂和无奈。2 0年前 ,我们省气象学校二十多位奔赴高原的同学个个兴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