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圣输掉票房,赢得灵魂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院大张旗鼓地宣传,媒体不吝笔墨地报道,观众表情各异褒贬,电影人冷静客观地评判——这是一般影视剧上映前后的正常套路。然而这一切到台湾导演魏德圣面前就都变了一十媒体鲜有报道、观众不进影院,一片冷漠中,业内电影人却十股脑挺身而出,一边倒地为他的电影“奔走呼告”。
  举债拍电影,对于曾因《海角七号》声名大噪却以缺钱著称的44岁导演魏德圣来说,就像一场人生的赌博。5月10日,面对自己执导的台湾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少得可怜的排片场次,魏德圣真诚地恳求观众“再多坚持
  下,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和空间。”然而另一方面,魏德圣却始终坚持做自己的电影,即便票房输了,都不能丢掉电影的灵魂,就像《赛德克·巴菜》中的一句台词
  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一场野蛮与文明之战
  虽然陈国富等众多影人大赞“这星一部有灵魂,有血性的大片”,但上映第二天,《赛德克·巴菜》在全国影院只排到3000场左右。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影片最终票房可能难以超过千万元,这种情形正如片中赛德克族人对决日本侵略者那样,以少抗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主。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上映之旅,《赛德克,巴莱》都透着一种悲壮的意味。
  筹划长达12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930年,在日本统治之下的台湾,当地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在历史上,血腥的“雾社事件”是日本统治台湾期间,台湾民众最后一次激烈的反抗行动。在日本人眼中是蕃族蛮人的雾社地区泰雅族人在神社大祭典之日发起对敌猛烈进攻,却最终在日本正规陆军及警察的进攻之下退守到断崖绝壁、地形险要的山林洞窟。片名中的“赛德克‘巴莱”是台湾赛德克族词语,意为“真正的人”。
  对很多台湾人来说,《赛德克·巴莱》的意义就是把历史课本上的一行字,变成了一部有血有肉还有“人头”的历史大片,算得上精彩好看。对华语观众来说,则是终于看到了气质不大一样的英雄主义大片,技术出色、演员朴实、内容激荡、能引起一定的反思。
  以原住民的历史题材入手,魏德圣很出色地完成了内地不可想象、在香港也鲜有的出色选题。他对“雾社事件”的关注和对身份认同的反思,都促成了影片的拍摄。当然,《赛德克·巴莱》也有它的缺陷——主人公太过平面化,缺乏内心戏,从强势、隐忍到反抗,尽管主人公有明显的挣扎过程,但都难免让人感觉流于形式。这也许一部分归团于该片主角是非职业演员——他们难以驾驭情感,控制自如。
  《赛德克,巴莱》完全没有对野蛮和文明的话题指手划脚,它赞美原住民的勇气和信仰,又表现了他们残杀日军妇孺的血腥场面:它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上抛出了武士精神的同源之说,又对原住民的行为充满敬佩之心。它重现了上世纪30年代的真实事件,展示猎场和家园之争,让斑驳的岩石壁画从模糊到清晰——这是一场关于野蛮与文明的交战。无论选择抗争还是自刎,赛德克族都抱有野蛮人的骄傲,这恐怕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挑战台湾影史纪录
  尽管影片有明显瑕疵,《赛德克·巴莱》依然展示了惊人的信息容量。历史和文化习俗的还原、信仰和神话传说的表现、英雄主义的再现、穿越林间的运动长镜头、近平好菜坞大片的观赏语境……这些内容在过去10年的华语电影中难得一见。
  拍摄环境险恶、资金极度匮乏,从筹备到拍摄,没有人看好《赛德克·巴莱》,中港口韩许多电影人,包括吴宇森在内,都认为在美国都不可能以这样的条件完成拍摄。但是魏德圣做到了。他的工作团队中的所有人都未曾埋怨,自始至终坚持相同的信念,承住压力,齐心相挺。为此,魏德圣曾公开表示:”我真心感谢所有为本片努力的团队伙伴,《赛德克,巴菜》非常荣車地集结台湾和各国的优秀人材,一同完成了一部世界级规模的台湾史诗作品!”
  在制作规模或团队投入上,《赛德克·巴莱》挑战了台湾影史纪录。历经10个月的艰难拍摄后,该片首都曝光的海报用浓墨重彩的原住民色调造成了一股“视觉冲击波”——英雄主角莫那鲁道叼菸扛枪的剪影,成了海报最鲜明的视觉符号;短短30秒的预告片以跨国团队拍摄过程的影像纪录为主,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带领观众直击本片如何完成高难度挑战,最后,英雄主角莫那鲁道的勇猛一撇,又以强大的气场为预告片收尾。
  “《赛德克·巴莱》共有超过1800个特效镜头。在特效完美呈现之前,我希望这短短数秒钟的画面能让观众见证,这个优秀制作团队所完成的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魏德圣豪气冲天地说。哪里还能找到钱?
  《赛德克·巴莱》在台湾收入将近9亿新台币的票房,但在内地上映比较仓促,影院排片很少。为此魏德圣和演员一家一家地跑影院,做宣传,他说自己心有不甘。“这部戏需要在内地卖到7000万元才能收回成本。我们不做对不起观众的电影,但是这部确实是一部需要观众大脑思考和心灵互动的电影,观众需要好电影的培养。希望影院不要因一时的利益撤掉任何一部有诚意的电影,那样只会使更多的人去拍程式化的好莱坞电影。”
  亏钱没脸回家,这是魏德圣形容自己的话,也是投资方最担心发生的状况。从《海角七号》抵押房子筹集贷款,到《赛德克·巴莱》更大的缺口,资金一直是这位青年导演的痛处。“这部电影贷款大约1亿元,《海角七号》1亿元的奖金也全部投入。拍摄过程中‘断粮’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既然已经拍了,就无法回头,只有努力完成。”
  试拍的半个月,剧组平均每天花费100万台币(约合21万元人民币),烧钱速度快到无法想像,魏德圣身兼导演、电影公司老板、投资者三重身分,压力大到经常问工作人员”还有哪里可以找到钱’”
  知道魏德圣的困境之后,台湾娱乐圈不少明星出手相助,身为女主角的徐若碹不仅没要报酬,还倒贴千万元相助,并自掏腰包买了1千张预售套票。周杰伦虽然没有参与演出,但也大方借出4000万台币,而且只收1台币的利息。
  ”有才气而无财气,有骨气而无运气,坚持、直率、有理想、有气量、有见识,但缺少觥筹交错的本领,常常和机会失之交臂。”这是朋友对魏德圣较为全面的评价。这位但凭一己之力拍电影的导演因为疏于应酬而错失很多良机,甚至因为缺钱而无法完成像一个普通导演一样正常拍摄。
  但是魏德圣从不后悔,他更多的是思考如何破局。“我不感兴趣的事情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确实也在想,是不是我今后拍电影都会找不到钱。但是你必须知道,无论做多么充分的准备,拍电影永远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其他文献
01  去年,我先生的一位近门大伯病重,我和他去医院探望。我和老公到医院时,楼道一头,大伯的女儿正在低声但愤怒地数落他弟弟:亲爹生了病拿不出钱,也不怕人家笑话!  大伯的儿子四十多岁,可大半辈子就是混日子,有点钱就去喝酒,两口子也对付,媳妇不但不反对,还跟着一起喝。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一个儿子,早早辍学,东游西逛,二十多了,也没个正经工作,跟姑娘一谈恋爱,人家一打听家庭状况就落荒而逃了。  看到我
旅途漫漫。  飞机还好说,短途的话,可能昏昏欲睡会更合适;若是长途飞行,吃上几顿飞机餐,再看看座椅后面的电影,长睡一番,也熬得过去。  唯独火车出行,高铁也罢,绿皮车更不要说,似乎总是带一本书最为贴切。  有过若干次独自旅游的经历。也有若干本旅行固定会带的书籍。坐着列车窗前,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村庄、树木、庄稼、偶尔的人或牲口,还有天边大块大块的云朵。  伴随列车轻微的颤动,和铁轨发出的咣咣声,读的书
超模刘雯曾于2015年12月为时尚芭莎拍摄杂志内封,照片以“寻找失落的中国美”为主题,画面中美人娇慵,手中变换的团扇更是引人注目,或轻扇,或掩面,举手投足间尽显东方美感。  这些令人浮想联翩的精致团扇,全部出自于姑苏城内的李晶之手。虽未至而立之年,但他已在团扇这方寸之间经营多时。他说自己不是商人,只是一个“做团扇的匠人”。可细观其团扇,却难见匠人之气,而多显文人之质。看着他的那些团扇,仿佛能见到风
懒是一种追求,宅是一种信仰。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一批“懒宅族”,宅在家里的宅男宅女,依靠网络就能完成吃喝玩乐的全方位需求。网络热传一个段子:80后,开始懒宅;90后,非常懒宅;00后,“懒宅”以为常。  WIFI 床=普通懒宅  WIFI 床 零食=进阶版懒宅  WIFI 床 零食 撸猫=白金级懒宅  WIFI 床 零食 外卖 撸猫 沙发 电影 超市 美容SPA 美甲=这就是人间天堂谁都
“工作996,生病ICU。”最近,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所谓“996工作制”,即工作日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且一周工作6天的不成文工作制度。“996”的周工作时间最低为60小时。  面对996,有人心存怨念,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口诛笔伐,也有人左右为难。记者采访了两位正在或曾经身处996工作制的在职者,不知他們的感悟与你是否相似?  “996工作一年,我辞职了”  杨鹏的上一份工作还没到9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一名95后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这位小姑娘被同事亲切唤作“大姐”。  “大姐”,其实并不大,出生于1996年的她,身高只有158cm。这个来自贵州土家族的小姑娘,在单位将近80人的队伍里,她是最小的几个人之一,无论年龄还是个头。敢攀天梯的“大姐”  “大姐”
一杯清茶,若是一口喝下,尝到的只有苦涩;若是慢慢解开杯盖,细细地品,便能品出茶的清香。一朵鲜花,若是因为急于得到,而把它摘下,花儿很快就会枯萎了;若把它小心翼翼地载入盆中,精心呵护,则每天都可以嗅到它的芬芳。一碗白饭,若是囫囵吃完,定是索然无味;若是在口中细细地咀嚼,便能尝到清淡中的香甜。其实,青春就像那一杯茶,一朵鲜花,一碗白饭,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地品,慢慢地赏,慢慢地嚼,慢慢地去感受这“放荡不羁
我哥比我大三岁。我出生的那一天,大人们喊说是个女儿女儿。我哥就很骄傲地对每一个人说:“我吧,有个妹妹。”  我和哥哥都在外婆身邊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再回爸妈身边。爸妈对我们很严厉,教育也有些苛刻。但我回忆起来,总觉得很幸福。  小时候总不可避免地干些大人眼里的坏事。譬如单位里的葡萄熟了,我们就趁着中午大人们睡午觉的时间,悄悄地、流着口水去摘。哥哥爬在树上,一边吃,一边把摘好的扔给在树下望风的我。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在打开一扇窗。”  今年3月底,商业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20年度“亚洲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来自四川犍为、28岁的石城川入选。2019年,他曾入选2020年度“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  光环背后,不为人知的是,石城川11岁时因病双耳失聪,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2011年以裸分超过重本线41分的佳绩考入暨南大学,现在是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CEO。该
罗会平,四川成都人,1964年出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至1999年6月,此间的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级报刊中刊登出版,并多次在各艺术机构承办的展览中荣获金奖、银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00年至2010休笔10年。2010年至今笔耕不辍,着重研究践行墨与彩的融合统一绘画技艺。这里说的融合统一是指墨中有彩,彩中有墨。至于墨多少,彩多少就根据画面的内容需要而定了。怎样才能达到统一就要靠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