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狗熟语差异看中国文化中的“联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熟语是一国语言中固定搭配的词组,代表着本国文化特质。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大量出现的含有“狗”的身影的熟语中,“狗”的语言色彩和文化内涵差异却非常大。这种差异在某种层面来说,是由于中国文化中对于“联想”这种心理活动方式的大量使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狗;熟语;文化差异
  作者简介:刘天泉,男,汉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2
  熟语是一国语言中固定搭配的词组,代表着本国文化特质。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大量出现的含有“狗”的身影的熟语中,“狗”的语言色彩和文化内涵差异却非常大。这种差异在某种层面来说,是由于中国文化中对于“联想”这种心理活动方式的大量使用。
  一、汉语熟语中“狗”的形象
  尽管现代中国社会对包括狗在内的动物是喜爱的、善意的,但是在汉语熟语中“狗”的形象却并不好,这是由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特质所决定的。作为熟悉本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中国人,我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清楚地意识到,“狗”出现在熟语中,绝大部分是贬义的和负面的。
  首先,“狗”经常出现在骂人的话中,如“走狗”、“狗仗人势”、“狗娘养的”、“XX是狗”、“狗改不了吃屎”等。对骂两方都明白,这自然不是对对方的赞美。其次,“狗”出现在成语中也都表示贬义。例如“鹰犬之才”一词,首次出现在汉代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1]此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谓出镜率极高,强烈地表达了文人士大夫对为虎作伥的权贵豪门的爪牙的愤怒和鄙视之情。再如:狗尾续貂、鸡犬升天、狐朋狗友、狼心狗肺。最后,狗出现在民间俚语中也是含有极大程度的贬义的,如:狗头军师、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画虎不成反类犬等。熟语是由广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普遍的感情态度。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狗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其实是代表了为剥削阶级当走狗的那些恶人,即权贵豪门的爪牙,他们依仗权势无恶不作,肆意剥削压迫人民,与劳动人民的利益相对立,因此获得的评价自然是非常糟糕。
  当然,汉语中也有极少数的含有“狗”的熟语表示的正面意义,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犬不夜吠”、“犬马之劳”、“犬马恋主”等。但是,这些熟语在字面义和实际义上面都是采用了外贬内褒、先贬后褒的方式,实际上仍然是把狗看作是负面的、贬义的形象。像“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意为像狗这样的卑贱的生物都不嫌弃自己贫穷的家,哪有儿子嫌弃母亲丑的呢?这当然也从侧面赞美了狗“忠诚”的美德,但是是先将“狗”放置到一个极低的位置上,再与“子”对比,突出的是孩子对父母的爱。而像“犬马之劳”也是一个臣子面对君主的自谦之词,极言自己地位低下、功劳卑微,只不过像狗和马一样立下一点点功劳而已,而且这功劳还是仰仗了上天对君主的庇佑才得以建立。熟语整体色彩是褒义的,但是这整体的褒义却是由处在极低的位置上的“狗”来衬托出来的。
  另外,中国古代认为为孩子取个贱名好养,所以这些“贱名”多与狗相关:狗剩、狗蛋、狗娃、二狗子等等。这当然也是一种亲昵、爱怜的表达,然而也说明了狗在人们心目中的的確确是卑贱的。
  二、英语熟语中“狗”的形象
  中国文化特质中人们对于狗的态度绝大多数是贬义的、负面的,褒义的、正面的是非常少的。与之相反,在英文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褒义的、积极的关于“狗”的熟语。像:
  lucky dog 幸运的人
  big dog 要人、大亨、保镖
  top dog 领导人、首领、主要负责人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 每个人都有走运的一天
  英文里clever dog表示“聪明的小孩、伶俐的小孩”,但是倘若我们在中文环境里称呼别人的孩子为“聪明的狗”,那一定是自找没趣,孩子父母从此与你便老死不相往来了。欧洲对狗的态度是善意的、赞美的,像上面列举的熟语。这说明他们对狗是充满了赞美、爱怜、怜惜和亲昵的感情的,所以含有“dog”的熟语多是褒义的。再如:sea dog表示老练的水手,water dog表示水性好的人、老练的水手或海员,这是因为在西方人严重狗是熟悉水性的,将一个水性好的人比作狗是对人的水上技能的充分肯定。而当你的朋友或者家人非常懒散的时候,一句“what a lazy dog he is!”其实是充满了亲昵、溺爱之情的,是在将对方看成宠物一样的喜爱的基础上的对话,类似于汉语中我们称呼对方为“小懒猫”。欧洲人与狗的相处模式是温馨的,从最初的恪守职责保卫羊群的牧羊犬,到后来的寸步不离陪伴主人的宠物和朋友,狗在欧洲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人们对狗报以了深厚的感情。他们把狗看作是自己家庭的一份子,是自己的儿女、朋友、伙伴。狗有自己的屋子、玩具、医院,享受着来自主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来自社会的尊重。主人死后,狗会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很多人在死后甚至要求与自己的狗葬在一起。这足可见狗的地位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表示了明确的褒义的熟语外,还有更多的熟语表示的其实是中性的意思,将狗视为“家伙、人”,其中犹指“可怜的人,生计困难的人,命运悲惨的人”,对狗的感情是同情的、悲悯的。整个熟语的意思究竟是褒是贬,取决于狗前面的修饰语。如:
  a dumb dog 沉默不语的人
  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 助人渡过难关
  dog-tired 累极了
  dog’s life 悲惨景况   以上熟语中狗的形象都是非常可怜的人,人们将狗视为境况悲惨的人,对它的感情仍然是爱着的,只不过倾注更多的是同情。
  在英文语境中,并不是没有表示贬义的有关“狗”的熟语。例如:
  Let the sleeping dog lie 不要招惹是非
  He that lie’s down with dogs must rise up with fle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sly dog 暗中寻欢的人
  dirty dog/yellow dog 卑鄙的家伙、坏蛋
  在这些熟语中,狗的形象是糟糕的、坏的,像Let the sleeping dog lie,指不要吵醒一条正在睡觉的狗,暗示了狗是不好招惹的、易惹是非的。而go to the dogs(堕落)就更直接了,到了狗的地步就是堕落,意思就是说狗本身的生活便是堕落的、不堪的。
  总的来说,英语中含有狗的熟语是非常多的,其中人类对之报以正面的感情的(包括赞美、爱怜、亲昵、同情、悲悯等)是占绝大多数的,而报以负面感情的、表示贬义色彩的在数量上很少,这与中国熟语中的情况是极不相同的。
  英汉熟语中“狗”的语义色彩的差异,实际上代表的是两个语言系统中“狗”文化的差异。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差异归根溯源是由于欧洲社会和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差别决定的。欧洲社会在古代主要是渔猎和游牧文明,牧羊犬在放牧和打猎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跟随主人远赴广袤的草场放牧时,它们不但是防御狼群的助手,也是寂寞生活中的伙伴。因此欧洲社会对狗的感情因它们的劳动是尊重的、赞美的,因它們的陪伴是亲昵的、爱怜的。而在中国的农耕文明中,狗的作用只是看家护院,并且这“家”和“院”多数是养得起狗的富人家的,这便带有了严重的阶级色彩,狗似乎变成了富人的专属,而“狗仗人势”仗的也是富人的势力。因此在中国文化中出现的狗的形象大多数便是权贵豪门的爪牙了。
  中国文化对“狗”的看法,反应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活动方式:联想。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者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中国人善于“联想”的例子不胜枚举,竹子——谦虚,牡丹——富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甚至春秋笔法或文字狱等等。相对于世界其他文化,中国文化的心理活动方式中,联想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关于狗的“联想”中,基本上是沿着动物“狗”——看家护院——权贵的家和院——权贵的爪牙这条线进行相似联想的。这是一条“曲径通幽处”的小路,从第一个点跳到第二个,再从第二个点跳到第三个,这种跳跃是无限制的,可以随人们的智力和兴趣发展到无限。
  注释:
  [1]陈寿:《三国志·第一册 卷一至卷九(魏书一)》,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64年10月,197页.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相反,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地理课堂教学的高低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改革成败,怎么提高高效的地理课堂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协调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应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差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發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使用的多元化,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的使用,那么,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如何能够科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呢?又如何来理解初中英语合作学习呢?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地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涵义   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之上的,具体是指在初中阶段,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学习英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近现代留日知识分子的日本观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SB0215。  摘 要: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日本有着尖锐的民族矛盾,然而中日之間的民间交流也日益密切。清末民初,数万留学生东渡日本,借助日本作为桥梁,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同时,日本的政体、文艺等也开始影响中国的文化思想,涌现出了一系列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等。这些知日派代表人物关于日本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