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斑块情况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8例)、稳定斑块组(28例)、无斑块组(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脂指标检测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三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分析LDL-C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关系.结果 三组TC、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LDL-C水平(3.26±1.32)mmol/L高于稳定斑块组的(2.65±0.82)mmol/L和无斑块组的(2.61±0.52)mmol/L,IGF-1水平(107.25±38.25)ng/ml低于稳定斑块组的(135.26±43.27)ng/ml和无斑块组的(162.25±54.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患者IGF-1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IGF-1水平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LDL-C水平变化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对患者LDL-C进行检测能够初步预测病情.
其他文献
为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石岭海蚀遗址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及价值,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园区内海蚀遗址公园的地质特征,根据地质景观的评价方法对石岭海蚀遗址公园景观进行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幸福感指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调查了932名青少年.结果: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显著;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不显著,但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三条中介路径均显著.结论:为提升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改善其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心理资本水平是可实现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乡村景观乡土化营造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乡村景观建设中运用的基础符号和素材作为乡土元素,是对乡村精神文化内涵的充分体现与传承.乡土元素的运用在延续乡土风貌、表达地域文化、重温乡土情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美丽乡村战略背景下,大量景观设计被强行称为乡土设计,徒有形式,并无任何乡村韵味.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盲从现象,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一些制度体系建设不完善,造成美丽乡村建设严重受阻.为此,主要就如何将乡土元素有效应用于乡村景观建设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