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垂助行仪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baobei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足下垂助行仪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纳入观察的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踝关节的系列强化训练,观察组同时采用XFT-2001足下垂助行仪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的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胫骨前肌的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i EMG),并对能够步行的患者通过足印法收集患者的步态资料(步速、步宽、步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退出研究,剩余的60例患者均恢复步行能力;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i EMG评分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FMA和i EMG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i EMG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FMA和i EMG评分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态资料进行分析,治疗后步速和步幅均有明显提升,而步宽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对比,观察组的步速和步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步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项步态资料的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步速、步宽、步幅三项指标的前后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下垂助行仪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功能,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其他文献
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拓扑学的英文名是Topology,直译是地质
目的分析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平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外科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近5年间对20例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患者行改良B-Lynch外科缝扎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经治
结合施工经验,论述了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患者,男,61岁。因腹部包块5年,伴夜尿增多半年于2010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5年前发现腹部包块,在腹部右侧,包块进行性增大,逐渐占据整个腹部。半年前开始出现夜尿增多,每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