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鹧鸪茶:来自大地的馈赠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越过山丘,吹拂这座山海并峙的城市,一抹翠绿在枝丫上慢慢苏醒活跃,酝酿着当地人稔熟的醇厚味道。
  每年夏季,来自太平洋海面上的季风都会如约而至,吹拂着万宁东山这片广袤的山岭。
  这里馨香氤氲,云雾缭绕,空气清晰,水源洁净,远离工业污染,生态良好。野生鹧鸪茶就散落在这片没有城市喧嚣和浮躁身影的土地上。
  茶林相间,沐浴春秋,吸日月精华,聚万木灵气。鹧鸪茶土生土长,源于自然,是造物者的馈赠,也是大地的物语。
  万宁市位处北纬18度的南海之滨,低海拔的花岗岩群山连绵,气候湿热,光照时间长,为鹧鸪茶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每年农历5月,是炎热夏天的开始,也是鹧鸪茶最佳的采摘季节。经历了一年时间叶绿素的积累,满树的老茶叶,变得厚实墨绿,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散发着自然的芳香,引诱着饱受酷暑煎熬的人们。山民们小心摘下老叶,清洗、自然晒成五成干,再慢慢晾晒收藏,不需要炒茶、杀青、发酵等复杂工序,更不要精美的包装和冷藏。晾晒干后的鹧鸪茶气味浓厚芳香,有股特别的“零陵香”味,茶还未泡,香已沁心。烧水热冲,茶叶不久便会慢慢舒展开来,叶子的纹络也清晰可见,清澈金黄的茶水伴着香气十足的水汽袅袅升起,抿上一口,有点中药的味道,又有点说不出的香味,让人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无论热饮,还是凉喝,茶汤的口感和味道都挺不错。
  偶尔遇上感冒发烧、胃胀、胃痛难熬,老百姓时常会用鹧鸪茶煮水来喝,祛除疾病;夏天痱子毒疮大行其道的时候,小孩们会痒痛得呱呱大叫,慈祥的妈妈们,就会用鹧鸪茶煮水给孩子涂抹,不出几天,孩子身上的痱子就会去得无影无踪,长的毒疮也很快愈合;有经验的人家,在夏天还会用鹧鸪茶水煮饭来吃,消暑祛湿,预防疾病。据清道光《万州志》记载,鹧鸪茶为国朝土贡之一。千百年来,鹧鸪茶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灵芝草”,也是海南各地方人们日常生活、四季常饮和接待宾客的绿色养生健康饮品。
  鹧鸪茶的传说
  鹧鸪原本是一种鸟类的名称,和代茶植物联系在一起成为“鹧鸪茶”确实令人费解。这一名称的由来同样令人向往。鹧鸪茶,之所以以鹧鸪鸟为名,有三种传说。
  传说一:相传,古时东山岭上鹧鸪鸟很多,岭下有一个人常常上岭捕捉鹧鸪鸟。一次,捕鸟人意外发现,一只还不会飞的鹧鸪鸟腿受伤病倒了,奄奄一息。可是几天后,他再次来到鸟窝时,发现那只小鸟活过来了,同时他还发现,鸟窝里到处都是一种树叶子。他认为,小鸟能活过来一定与这种树叶有关。于是,他躲起来暗中观察是怎么一回事。傍晚,捕鸟人看见一只大鹧鸪鸟飞回窝来,口里叼着一片嫩叶子,回到窩里,把叶子弄烂,嘴对嘴地喂给小鸟。捕鸟人发现,母鸟喂给小鸟的叶子,就是鸟窝里的那种树叶。原来,小鸟能活过来,全靠这种树叶。
  捕鸟人家里小孩子正好有病,于是,他找到那种树叶子,抓了一把回家,煮了两碗汤,自己先喝一碗,感到没什么不良反应后再喂给儿子。第二天,捕鸟人发现儿子病轻了很多。于是,他上岭再摘树叶子,煮汤给儿子喝,几天后,儿子病好了。   捕鸟人用树叶子给儿子治病的事不久便传开了,村里人也学着捕鸟人用树叶子治病,那种树便被村人称为鹧鸪树,后来,人们把鹧鸪树叶子当茶喝,鹧鸪茶便被叫开了。
  传说二:在很久以前,在万宁的东山下,住着一位诚实勤劳的年轻人,他与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他每天牧羊东山岭上,无忧无虑。有一天,他在东山岭上发现一位年轻女子在哭泣,便询问她哭泣的原因,年轻女子说“父母刚刚去逝,唯剩自己一人,无家可归,又思念双亲,因而悲伤不已”。
  年轻人听后,顿生怜悯之心,便将她带回家中,将她的情况告诉了母亲。于是,母亲收留了姑娘,并将她纳为儿媳。后来,母子俩才知道这女子是天上碧瑞宫的仙女——九妹。九妹不甘天宫寂寞,私自下凡与小伙子结为夫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并将从银河茶园私自拿来的鹧鸪茶种子播种在东山岭上。茶树长大后,他俩采摘茶叶制成鹧鸪茶去卖。由于鹧鸪茶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从此,鹧鸪茶便成为一种高品质的饮料和药用价值的茶品,不仅在黎族同胞中留传下来,也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鹧鸪茶神奇的传说,既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和期望的寄托,也是鹧鸪茶为人们所喜爱、所信赖的一種文化现象。两种传说的真伪无法考证,但其药用功效是可信的。
  传说三:据史载,唐代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著名高僧大德鉴真法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漂流至海南,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时,在东山岭讲经弘法,佛音绕梁,三日不绝,千年延绵。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来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
  而当时,由于医疗条件欠缺,南方湿气重,经常是瘟疫流行。鉴真大师在万宁东山岭弘法期间就注意到,有受伤的鹧鸪鸟在茶树上吃食树叶树汁,敷在伤口上疗伤。他品尝了一下,觉得树叶味道苦中回甘、涩能生津、香如兰桂,煮水给老百姓服下,祛除湿气,很多人的病也好了,因此老百姓也将这神奇的叶子命名鹧鸪树,而海南人饮用鹧鸪茶的传统也是从此流传下来,鹧鸪茶叶被奉为佛茶。
  据了解,2013年的11月29号,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来到海南造访,第一次品尝鹧鸪茶的时候也曾大赞鹧鸪茶的口感,也是自此之后,鹧鸪茶被当作佛茶广泛用来饮用。
  苦尽甘来的自然物语
  “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一盏茶,都含着每一寸土地的风土人情。品茶,就是通过舌尖,心领神会大自然的物语。
  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陆羽的吃茶食饮,乃至朱元璋废团茶尊芽茶的泡茶品茗,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但鹧鸪茶却一脉传承了茶道文化原始、简约的精髓。
  鹧鸪茶的采摘要求非常独特——采老不采嫩。因此,摘鹧鸪茶最佳时间是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海南的气温高,经过春天的生长之后,进入初夏,鹧鸪茶树的叶子,大都是老青叶子。此时摘茶,茶味浓厚芳香。
  好的鹧鸪茶必须晒青干燥而不是用烘干。不烘不烤,保留茶叶中最大的活性,只有使用传统晒青工艺的鹧鸪茶叶,以后才能越放越醇厚。
  人们从山上将鹧鸪茶叶片连枝条一并采回,然后逐片摘下叶片,卷成4-5厘米的球状茶叶团,再用椰子树叶片撕成的细长条带扎紧,然后将15-20个茶叶团串成念珠状的一串,晒干或自然风干。客人来时,解下一个茶团,烧水冲茶,茶团在水中逐渐舒展开,可以看见展开的茶叶背面清晰的纹络,茶叶表面泛起一层淡淡的银灰色,茶汤入口,滋味饱满醇厚,携裹着轻微苦味,但入口后数秒化去,厚重的茶汤顺滑咽下,口腔中回甘生津快速而强烈,苦尽甘来。
  茶的天性是苦涩收敛,是对美味的苦涩收敛,它的存在有大自然深意。茶是味之上首也, 苦味是诸味上首也。原生态所蕴含的生命力与自然物语,是一种低调的奢华。这就是茶人,芸芸众生之一,不比人高,不比人低;性格如茶,内摄精俭,适应力强;变化多端,能伸能缩但也孤傲难驯!
  在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无数的岁月在城市这个大壶中慢慢沉淀,养出各种韵味的“好壶”让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茶韵味。
  在海南的老爸茶店、快餐厅、大排档,服务员都会上鹧鸪茶,鹧鸪茶喝起来很清凉,饭后喝上一杯也不会觉得油腻。鹧鸪茶在万宁人心目中有很大的地位,很大原因是万宁人几乎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喝鹧鸪茶。
  苦尽甘来的鹧鸪茶,不仅是海南老百姓的常饮,更是万宁人从小喝到大的茶水,潜移默化中,也滋养出了这座城市人的心性。
其他文献
第十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闭幕式暨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分享会日前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辽宁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杨忠林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闭幕活动以“青春建功新时代、青年展现新作为”为主题,通过典型故事分享,讲述11位来自各行各业一线青年的青春事迹,用榜样的力量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现当代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校庆那天,女儿的班级举办迎新会。轮到她表演节目了,只见她身着一袭粉色的曳地古装长裙,大方地坐在古筝前,弹奏一曲《迎春舞曲》。她手法娴熟优美,乐曲动人心弦,无论是她的同学,还是同学家长,都静静倾听。我在一旁欢喜地为她拍照留念。看着她在台上的表现,我真是喜上眉梢,以她为荣。  表演一结束,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身旁的家长向我祝贺,夸我教女有方。我心里为有这样优秀的孩子而自豪。  我们做家长的习惯以孩子为荣
从对传统经典的再造,到对极限素描的体验,再到对当下日常生活的探察,可以看出,陈强戈的艺术创作经历了一条不断总结、反思和试验这样一种近乎旋回性沉积式的轨迹。在我看来,这样的轨迹其实展现了一个运动。显然,此运动并非单向线性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互相咬合的异质层理经由内生作用形成矿脉的过程。反映到其画面的呈现上,就视点的选择和题材的摄取而言,它像是一次对权力视角做出的颠倒和折返;就技法处理和视觉结构而言,
仓央嘉措是新世纪名声大作的一个传奇人物。随着一些电影、流行歌曲,以及互联网的传播,他一下子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明星。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我觉得首先跟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有关。第一,仓央嘉措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也就是西藏当时的宗教领袖。而他担任那个高位之后,又在22岁的时候被废黜了。因为康熙皇帝当时接受了拉藏汗的汇报,说仓央嘉措想谋反,就要求把他押解到北京来。在押解的途中,走到青海湖的时候,他神秘失
“开始众筹”创始人兼CEO徐建军有两个背景,一个是媒体的、一个是金融的:不到三十岁,他就成为《青年时报》的副总编,并把旗下周刊《行报》做到杭州周刊市场零售之第一;2009年,徐建军离开媒体行业,在P2P概念最火的时候参与创办了“速贷邦”。  而“开始众筹”是徐建军基于两个行业思考后的一种整合,他认为:“传统媒体行业苦于离钱太远,无法有持续盈利模式;而金融行业又实在枯燥,无法变得灵动好玩。”  20
春节期间,我一直在忙着走亲戚。正月十五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妻子的娘家,即文昌市会文镇。到这里除了带孩子给外公外婆拜年,当晚我们还要参加这边的一个活动:“送灯”。  元宵“送灯”是当地一个传统的民俗项目,即每到正月十五夜,村民们掌着一盞盏花灯,先在“灯主”家祭拜过祖先,再由“灯主”领队,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燃放炮竹沿村游行,挨家挨户地“串门”,然后到离村子不远的公庙去,将花灯挂在公庙内外。这种花灯的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加大志愿服务组织、队伍、项目建设力度,充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针对我省在志愿服务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共青团海南省委书记盖文启在海南省志愿者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集中力量把旅游、社区、交通等志愿服务品牌工作做深做透;二是把志愿者的精神、热情、专长、服务时间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化安排转
林雪一年前第一次吃“大开沙界”,花了86元。  今年22岁的林雪在陆家嘴上班,出于“维持身材”的考虑,现在经常把沙拉当做午饭。她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好友的推荐,费了些周折才在一个工作日的晚上找到了这家沙拉店。它藏在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下沉式广场中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这家100平米左右的店地址有些冷僻,但林雪点完单后还是等了一会儿才找到空位坐下来。  一份蔬菜基底,盖上鸡胸肉、三文鱼等低脂肉类,再加点坚果
登临高处方能传声及远,来自南海一隅的博鳌小镇现已发出响彻亚洲的洪亮之声。12年前,博鳌是放飞梦想的希望田野,12年后,博鳌已成为能够实现梦想的舞台。  亚洲论坛永久定址博鳌,为实现“海南梦”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为海南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希望博鳌亚洲论坛与海南比翼齐飞。”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如是说。12年转眼一轮回,如今,论坛离不开海南,海南也离不开论坛,双方共同筑梦又一起圆梦。让我们听听
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摆脱贫困》蕴含许多重要思想观点,有着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有着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摆脱贫困》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开放开阔的思路、朴实鲜活的文字为我们擘画了摆脱贫困的愿景蓝图,以务实求真的态度、丰富厚重的内涵、具体明确的途径为我们展现了“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大爱情怀。  从政之道,莫过于为民。《摆脱贫困》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从人民出发,一切为了人民。《把心贴近人民》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