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元素与延安文艺大众化

来源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81065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民间元素的重视和吸收是延安文艺大众化的特色所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就文艺导向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前,延安文艺界意识到民间元素对文艺大众化的重要性,但没有突出这一点,有时还消解了大众化与民间元素的内在关系;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界形成了文艺大众化离不开民间元素的共识.其二,就创作主体看,知识分子在改造和自我改造中逐渐突显民间化特征,文艺大众化由此深入民间;通过民间艺人组织化,大众化文艺充分吸收民间元素.其三,就大众化实践看,艺术活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具有了一种民间化取向.
其他文献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是推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走向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实践过程.遵循制度化的基本意涵,需要搞清楚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所具有的行为关系的现实性、行为模式的常态化、实际操作的科学性、空间维度的延展性以及目标指向的实效性等本质特性.全面认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的理论生成逻辑、内在特质要求和现实客观诉求,有助于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前提下,重点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做好组织体系管理、重视制度实施原则、关注制度化实现
本文从解决主持人传播困境,乃至触发广电媒体实现全媒体转型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全媒体视阈下的人格化传播”为核心理念,研究人格化传播对主持人和用户(受众)关系重建,并形成网络传播力的影响和价值,提出全媒体主持人传播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转型提供突围路径,以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引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生产政治话语和开展改革行动的双重轨迹来建设新闻文风的.在政治话语的生产层面,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毛泽东同志主导完成了“文风”由文学话语向政治话语的跨越.作为政治话语的新闻文风体现出社会性和群众性指向,并通过形塑新闻话语实现了对政治现实和政治关系的建构.在改革行动的开展层面,党领导下的新闻文风改革主要包括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改革开放后反“帮八股”以及“三贴近”“走转改”等行动.作为改革行动的新闻文风体现出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路径,蕴含着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