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室环境作为班级文化的物质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教室内部布置开始,使其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
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人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教育性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契机,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也使自己所做的工作落到实处。
每个新学期,学生进入新班级,按照惯例,全校各班就会掀起教室文化环境布置的热潮。在保留学校统一的“校风”“学风”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先把墙面上原先的班级残留下来的粘贴物一一清除,将班级内彻底打扫干净,接下来着手墙面布置。考虑到起始年级段,内容应简洁、明了,特地选用“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班级口号,张贴在后面墙体黑板报的上方,几个醒目的大字,时时提醒孩子们: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黑板报的左侧设计成“你的亮点,我的榜样”, 用以展示学生的作业和张贴学生的各项优秀作品,从而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黑板报的右侧则张贴一棵“好习惯树”,墙上一棵大树,枝叶张开,按照班级管理的进度,如果班内学生基本养成某个好习惯,则将它写在苹果型的卡纸上贴到“树”上,表明该习惯已经达标,再进行下一习惯的培养,以此来检验班级训练目标的达成度。教室左右墙面上均有凸出的柱体,将制定出的《班级公约》分别张贴在上面,在学生抬头时就能跃入眼帘,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约束,培养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后门背后也被巧妙利用成“夺星大擂台”,根据名字后面星星的递增, 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同时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前后靠门的开关上方都张贴着“随手关灯、扇”,时刻引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室前面的一角放着一排书柜,我在书柜上面开辟出“图书角”,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旁边的垃圾箱则张贴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标签,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前面黑板右边是宣传栏,里面将张贴一些安全知识、疾病预防等内容,拓宽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同时也增强各种预防意识。
二、班级物质文化的美观性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面墙体如何运用、各个版块的外观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因素,更要考虑到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学校每个班级的门左面,墙上挂着富有个性化的班牌,有班级口号、班级集体照、班主任简介、教师寄语等,为美丽典雅的校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的窗台也是一大亮点,基于飘窗的造型,我发动学生们开展“绿色小园丁”的活动,自带一些盆花和绿色植物,摆放在窗台上,让教室倍增温馨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出黑板报时,采用宣传色,以其亮丽的色彩保证每期做到图文并茂,为教室环境的美化添砖加瓦。处处闪放光彩的班级布置,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匠心独运的文化韵味,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气息,使每一个走进教室的人,就会被一处处设计精美、色彩亮丽、生趣盎然的布置所吸引。
三、班级物质文化的时效性
缘于班级物质文化的教育性,它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更新,从而衍生出其时效性。班级内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及时更换。当然,班级物质文化的时效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版块是可以固定不变的,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学风”等;有些版块是需要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更换一次的,如班牌、《班级公约》等;大部分时效性强、具有教育针对性的版块则需要常常换新,如宣传栏内容、每日一诗、“你的亮点,我的精彩”等。我利用“你的亮点,我的精彩”这一版块,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学生优秀日记、漂亮的书法、获奖的手工、明星学生的照片等,让它成为班级信息交流、净化和充实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因而在开学初进行了第一次布置后,需要不断更换,让班级的每个墙面轻声说话,时时微笑,处处育人。
四、班级物质文化的全员性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是这个家庭中的主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每个成员的事情,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则起到积极指导、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想点子,配合工作,团结一心,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比如:本学期开学初,为了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在设计“班级目标”这一版块前,我先在全班学生中征集班级目标,最终确定近、中、远三期目标,并为获奖者颁发奖品。这样把全体学生吸引到一起,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版块的设计,汇集全体师生的智慧,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共同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既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在进行某些版块更换时,班主任应该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将每个版块的更新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小组或具体的人负责,可以由班级的干部负责督促,班主任只需定期组织评比就可以了。只有这样,班级物质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从而达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环境造就人。”班主任在班级环境美化时不可敷衍了事,应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生在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教室里接受精神洗礼,滋润心田,熏陶心灵,使班级更具向心力、凝聚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江苏】
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结合本人的课题研究,我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教育性
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契机,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也使自己所做的工作落到实处。
每个新学期,学生进入新班级,按照惯例,全校各班就会掀起教室文化环境布置的热潮。在保留学校统一的“校风”“学风”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先把墙面上原先的班级残留下来的粘贴物一一清除,将班级内彻底打扫干净,接下来着手墙面布置。考虑到起始年级段,内容应简洁、明了,特地选用“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班级口号,张贴在后面墙体黑板报的上方,几个醒目的大字,时时提醒孩子们: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目标。黑板报的左侧设计成“你的亮点,我的榜样”, 用以展示学生的作业和张贴学生的各项优秀作品,从而营造积极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黑板报的右侧则张贴一棵“好习惯树”,墙上一棵大树,枝叶张开,按照班级管理的进度,如果班内学生基本养成某个好习惯,则将它写在苹果型的卡纸上贴到“树”上,表明该习惯已经达标,再进行下一习惯的培养,以此来检验班级训练目标的达成度。教室左右墙面上均有凸出的柱体,将制定出的《班级公约》分别张贴在上面,在学生抬头时就能跃入眼帘,以此作为自己言行的约束,培养热爱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后门背后也被巧妙利用成“夺星大擂台”,根据名字后面星星的递增, 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同时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争上游的良好学风。前后靠门的开关上方都张贴着“随手关灯、扇”,时刻引导同学们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室前面的一角放着一排书柜,我在书柜上面开辟出“图书角”,以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旁边的垃圾箱则张贴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标签,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前面黑板右边是宣传栏,里面将张贴一些安全知识、疾病预防等内容,拓宽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同时也增强各种预防意识。
二、班级物质文化的美观性
在班级环境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面墙体如何运用、各个版块的外观设计以及色彩搭配等因素,更要考虑到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学校每个班级的门左面,墙上挂着富有个性化的班牌,有班级口号、班级集体照、班主任简介、教师寄语等,为美丽典雅的校园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的窗台也是一大亮点,基于飘窗的造型,我发动学生们开展“绿色小园丁”的活动,自带一些盆花和绿色植物,摆放在窗台上,让教室倍增温馨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出黑板报时,采用宣传色,以其亮丽的色彩保证每期做到图文并茂,为教室环境的美化添砖加瓦。处处闪放光彩的班级布置,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匠心独运的文化韵味,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书香气息,使每一个走进教室的人,就会被一处处设计精美、色彩亮丽、生趣盎然的布置所吸引。
三、班级物质文化的时效性
缘于班级物质文化的教育性,它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更新,从而衍生出其时效性。班级内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及时更换。当然,班级物质文化的时效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版块是可以固定不变的,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学风”等;有些版块是需要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更换一次的,如班牌、《班级公约》等;大部分时效性强、具有教育针对性的版块则需要常常换新,如宣传栏内容、每日一诗、“你的亮点,我的精彩”等。我利用“你的亮点,我的精彩”这一版块,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园地专栏。如学生优秀日记、漂亮的书法、获奖的手工、明星学生的照片等,让它成为班级信息交流、净化和充实学生心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
班级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因而在开学初进行了第一次布置后,需要不断更换,让班级的每个墙面轻声说话,时时微笑,处处育人。
四、班级物质文化的全员性
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学生是这个家庭中的主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每个成员的事情,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任务。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则起到积极指导、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想点子,配合工作,团结一心,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氛围。比如:本学期开学初,为了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在设计“班级目标”这一版块前,我先在全班学生中征集班级目标,最终确定近、中、远三期目标,并为获奖者颁发奖品。这样把全体学生吸引到一起,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培养了集体主义荣誉感。
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照能力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版块的设计,汇集全体师生的智慧,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共同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既调动了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在进行某些版块更换时,班主任应该放手,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将每个版块的更新任务分配到具体的小组或具体的人负责,可以由班级的干部负责督促,班主任只需定期组织评比就可以了。只有这样,班级物质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从而达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环境造就人。”班主任在班级环境美化时不可敷衍了事,应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生在充盈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的教室里接受精神洗礼,滋润心田,熏陶心灵,使班级更具向心力、凝聚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