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1589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懂得为父母着想,长得白净,待人有礼,每天放学后直接到办公室打工。观察多时,发现这个孩子吃苦耐劳,做事顺序非常合乎逻辑,与现在许多大学生截然不同。
  一天与其闲谈,我称赞他所做的一切。孩子忽然说:“老师,其实我曾学坏过。”“你太谦虚了,青少年时期谁不想变坏?”他又说:“我曾吸毒。”听此言我非常惊讶。
  原来他初三时希望拥有一辆摩托车。忙于工作的双亲曾答应,但未实现,父亲也未说明不愿购买的理由。此后,孩子心中只感受到双亲的权威,全无被爱的感觉。整整两年,他几乎过着自我放弃的日子,常利用补习时间,任由同学带往夜店。
  “去夜店做什么?”
  “放松啊,同学给我K粉。”他以流行的词语回答我。
  “什么感觉?”
  “觉得整个人很轻松,没有烦恼,但会头痛不舒服。”
  父亲发现了儿子的行为偏差,却无力挽回。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后,竟变得憔悴,一夜之间忽然满头白发。家族长辈见状,规劝孩子要孝顺,不要忤逆双亲,说了孩子听不进的言语。孩子不被谅解,也未感受到大人的烦忧。
  “后来为什么愿意改变?”我问。“因为大伯要我看爸爸的头发忽然变白了。大伯也劝爸爸,要想办法和我沟通。”某天,父亲尝试缓和僵局,陪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震惊于父亲外表的巨变,忽然醒过来似的,也愿意听父亲怎么说了。从那一刻起,有了适当的沟通,他们共同努力了三年,现在感情有如兄弟。
  这是个极为平凡的故事。当家长不去深度了解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平凡的事就会成为灾难。成长中的孩子,都很重视父母的承诺,当无法允诺时,应选择相互讨论非避而不谈。
  “崇拜、反叛、狂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必须经过的三大考验。与这时期的孩子互動,要斗智而不是斗气。
  以不瓦解其自信心为原则,应趁机教导他们法律的限制问题,鼓励孩子学习责任的意义,更为“成人前期”做准备。
  年轻人不喜欢现实社会,才会借着“叛逆”来凸显自己的价值系统,以便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除非有立即的生命危险,否则不要急于修正他的各种表现。家长如能要求自己走一段孩子的路,了解他所想、他所玩,支持他的选择,鼓励他练习“做自己”,让孩子提早体会“人生是要经过一连串的抉择来完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创造生命的意义。生命若有待,可否容孩子慢慢来。
  (潇湘无极摘自《海外星云》2008年第15期)
其他文献
和朋友逛商场,发现有些衣服真是贵得离谱。我说,这不是给咱们预备的,吃肯德基去吧。我俩边吃边聊,我问,想买房买了吗?她说,悬乎,房价翻着番儿地涨谁受得了,不行就不买。我说,放假旅游去?她说,打住,连想都别想,在家猫着吧。以目前经济状况来说,我和我的朋友都算是穷人。现在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样样都需要钱,有病更是看不起,就连感冒都得花几百。最省钱的方法就是健健康康在家呆着,哪也别去。这样就不用花钱,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