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义气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h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江湖义气,我们在电影和武侠小说中屡见不鲜,它所表现出的扶弱除强、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战勝张士诚、陈友谅等几股强敌,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江湖义气。
  朱元璋当放牛娃时,有一次与同村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一干小伙伴在山上玩饿了,又一时找不到吃的,于是,朱元璋提议将自己替地主家放牧的一头花白小牛犊宰了来吃。大家欢呼雀跃,一顿鼓捣之后吃得心满意足。当一群小坏蛋摸摸鼓胀的肚皮,意识到无法向主人交代时,朱元璋一个人拍着胸脯承担了全部后果,事情以朱元璋挨了一顿痛打并丢掉放牛的差事而告结束。
  后来有历史学家评论,朱元璋虽然吃了苦头,却得到伙伴们深深的信任,认为他敢作敢为,有事一身担,把他当做心目中的大英雄。
  朱元璋投奔扯旗造反的红巾军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和发扬着这个优良的传统。有一天,朱元璋的顶头上司、造反大头目郭子兴一个人上街,被仇家绑架,下属们吓得不知所措。此时,朱元璋正领兵在外,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动身,准备返回营救郭子兴。有人劝他不要自投罗网、白白送死,朱元璋回答得大义凛然:“郭公有大恩于我,现今有难,我若不去搭救,还能算个人吗?”结果,他回去后巧施妙计,救出了郭子兴。在这次危机处理中,朱元璋表现得有勇有情有义,也为他日后的崛起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还有一次,朱元璋打败了一支背叛他的部队,俘获了数万名将士。这些人极度不安,恐怕遭到朱元璋的报复。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却下令在其中挑选了500名勇士,担任自己夜间的警卫。当晚,月明星稀,微风轻拂,朱元璋蒙头大睡,原有的警卫全部撤换成这500人。灯火通明中,这500俘虏静听着朱元璋鼾声大起,睡得又香又甜,心中感慨敬佩,从此,死心塌地为朱元璋冲锋陷阵,成为他日后夺取天下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这些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显然已经具备了成为团伙老大的基本素质。而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几乎所有攫取权利和利益的故事,大都是以这种“有肉大家吃,有事一身担”的动人情节开始的,朱元璋舍生忘死的江湖义气,是相当多的好汉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他文献
一、“即人之位,杀人之子,于心不忍啊!”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  进宫不久,赵匡胤见一宫女抱着一个年幼的男孩,便问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  周世宗就是赵匡胤的先帝柴荣。  当时,恰好赵皇帝手下大臣范质、赵谱、潘美等人随侍在侧,他们同赵匡胤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  赵匡胤回过头来问他们,该如何处置这没了爹的孩子?  赵谱等人说:“杀掉算了。”唯独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