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希替尼诱导间质性肺疾病后奥希替尼再挑战:病例报道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希替尼诱导的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的肺毒性疾病.我们报道1例64岁男性IV期肺腺癌患者,伴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19缺失,使用奥希替尼80 mg/d作为一线靶向治疗.奥希替尼开始治疗后第60天患者出现ILD.立即停用奥希替尼,并开始口服泼尼松60 mg/d,ILD在13 d内得到改善.权衡风险和获益后,再次开始奥希替尼与泼尼松治疗.奥希替尼治疗16个月以上,患者既没有疾病进展,也没有ILD复发.根据我们的病例和既往文献,在仔细评估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风险及获益后,在类固醇激素辅助下再次使用奥希替尼可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有效的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养模式,以匹配快速发展的现代医学对技师综合素质的要求.方法:建立规范化体系,多维度一体化对技师从专业素质、思想素质、科研培训、考核与奖励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培养模式.结果:开展规范化培养4年以来,技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质控指标显著提升,科研产出持续增长.结论:规范化培养能有效提升技师综合素质,适应现代医疗体系的需求,完善医学影像学科建设.
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我院从2016年起开始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围绕课程体系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建设3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与思考,为进一步完善博士专业学位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有机衔接提供了实证基础.
目的:了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六大胜任力的认识和需求情况.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687名住培学员开展了六大胜任力的线上调查分析.结果:在培学员对提升专业能力的需求较高,女性更为突出,而对其他胜任力尤其是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结论:学员对六大胜任力的认识和需求很不均衡,这为分层递进教学和个性化培养住院医师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