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一个人的老师就是上级,因为直接上司最了解你的优缺点、工作业绩,下面一些方法最能帮助你判断他是否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老师。
好老师
1.能告诉你何为禁忌
每个公司有公开的守则,也有自己的守则。不过没有多少人会有心告诉你这些规矩,能在开始就讲清楚的领导通常是个愿意直言的导师。霍夫曼公关台湾部总经理马婉如说:“我通常会把自己‘特别在意什么’、‘对什么事会跳脚’、‘容忍底限在哪里’公告周知,同时提醒员工不要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才告诉我,我对隐匿不报是零容忍的。”
2.他不是个“老好人”
那些试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留下自己的好印象的领导,是非感也常常不够分明。能坚持立场、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在哪里的人,往往能给你切实可行的指导。
3.当你犯错时,马上告诉你“这不对”
犯错时,马上告知才能让员工记忆犹新。事后总结,常会被当成耳边风。刚拜访完客户,有心的主管会马上告诉下属:“你刚才和客户说的哪句话有不妥,这样说会比较好……”
4.用事实批评你的错误
人们不怕批评,怕的是批评背后隐藏着对自己的判断。最好的批评是就事论事,有一些事实或者数据做基础,再去从头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
5.如果别人改正错误,他能对这些改变及时鼓励
人们对改变都有一个从抗拒到理解的过程,当员工决定调整心态更新自我时,持续予以关注,不间断给他鼓励,让他看到改变后的成果。他对改正错误会更有信心,也会更理解自己的错误。
6.愿意去多问几个“为什么”
人们的每个表现,背后都可能有数个原因。那些除了你做的事,还愿意多和你聊聊你的背景、你现在的心态、你未来的目标的领导,可能是愿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领导。
7.能任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组织里“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是最常见的职场斗争之一,有宽大的心胸提拔有潜力的人才的领导者往往能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有大智慧。敢用能人的领导者,自己也一定不是怂人。
8.在没有回报、没有人关注的时候,他也肯帮助别人
领导可以聪明,但太过“精明”的领导很难成为一个好导师。办公室里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你觉得大家感觉不到的事情,其实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人们对于善意和“精明”的人,感觉细胞都很敏感。
9.他能容忍“诤言”
当下属提出异议时,也往往是下属最不安的时候。能容忍多少“诤言”。其实也是领导“攒人品”的时候,只要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软柿子”。
10.教办法多于教细节
告诉你每件事具体要怎么做的领导,要么是个要命的“完美主义者”,要么是个没有大局观的“妈妈桑”。导师的作用是,告诉你作战策略,但不亲自下去打仗。
11.拒绝不确定的答案
如果你的领导很少说“差不多”、“大概”、“也许”这些话。他可能是个好老师。他希望你给他确实的消息和承诺,也会给你明确的指示。
12.从他的生活看他的格局
从一个人工作以外的活动。往往可以更了解一个人的特性和真实的一面。他是不是只懂得一个领域?他愿不愿意交际?愿不愿意多参加学习?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单调的人会喜欢带学生。
13.可以面对面沟通的事情,他用不用邮件?
喜欢写邮件的领导往往喜欢下命令,结果导向和业绩导向居多。喜欢面对面沟通的领导希望掌握你更多的信息,他更希望与你多多建立起一种联系,他也更倾向于用言语和行动的沟通去影响你。
14.敢于做出重大决策
当需要做出裁员、降薪、处理危机事件的决策时,他是敢于提出意见还是拖延时日?一个好的领导者需要担当,一个导师也需要担当。
坏老师
1.自我感觉太过良好
如果领导经常和你说他做过什么丰功伟业,你或许需要理智判断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最无能的人,如果不善于自我反省。很难指望他帮你认清一条道路。
2.一上来就要对你进行“魔鬼训练”
有计划性的领导者会委派新人做规模较小、略具挑战性又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这有助于新人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也可以借机证明自己的能力。
3.喜欢做太多变革管理计划
在一位“变革尖兵”手下做徒弟,如果变革做得太频繁,这种领导往往缺乏计划性,对后果容易考虑不足。可能会激荡你的心,但你对自己的认识也容易被推翻。
4.热爱引经据典
你的领导是喜欢引经据典还是直接就事论事?过度引用往往代表着迷惑和缺少自信。在遇到问题时,这样的领导多会选择尽量安全和免责的做法。他们也会指导你,但可能意见不会那么犀利,也不够有效。
5.过度关注上司的喜好
人们都会关注那些将会对自己结局起决定作用的人,但过度的向上沟通和忽视下属往往是伴生而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把“媚上”与“欺下”的关联称为“毒性串联”。
6.开会时总是主导者
这样的领导对周围施加了太多影响力,容易造成认识上的盲区,不够重视下属独立思考的能力。开会时过分主导的领导,往往观察力不够敏锐。
7.对员工的工作不加夸奖或评价
员工努力时,需要领导对工作做出判断和及时回馈,忽视夸奖或者永远不置可否的领导,对你的未来大概也不会关心。
8.过于不拘小节
工作中的不拘小节,对新人来说是大忌。新人加入职场,正是需要学原则、树规矩、抛掉散漫心性的时候。模仿不拘小节的领导,新人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难免埋下暗礁。
9.不放权
你的领导把事情交给你以后,是会天天盯在后面,时时给出意见,还是先让你做了试试再说?不肯放权的领导往往对下属缺乏信任,如果教你。“艺”也会多于“道”。
10.用不可见的目标调动激情
很多领导爱讨论公司10年后的事,但他们可能连10天后的事都没想好要怎么做。只有可见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坚持下去的决心。要防止他们的传授过分海市蜃楼。
11.太过情绪化
心情好的时候,主动对你的动作给出指导,心情坏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在老师的这种一冷一热问,你难免彷徨:现在,我到底该不该去向他请教呢?
12.不愿意让你尝试更多的工作
对职场新人来说。最好的机会莫过于有机会尝试更多的工作,让自己更快成长,但你的老师,却只是天天分配给你打字、复印这类的“体力”活,一两个月还算是劳其筋骨,时间再长则是不怀好意地把你当小工啦。
13.热衷办公室八卦
老师也是你的同事,只是他比你先入公司罢了。大家熟悉以后,他开始把你“当自己人”。给你讲办公室八卦,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赶紧找个话头打断吧,作为职场新人,离办公室八卦一定要越远越好。
14.有问题憋在心里。秋后算账
这是最为恐怖的一种老师了,平时看上去一团和气,也愿意指导你的工作,并且从来不会批评你。但这不是因为你优秀到毫无错误,而是他会把所有问题在开会或者向上司汇报的时候,突然公开!想象一下,作为新人的你,突然听到这样负面评价的时候,会是多么的尴尬和愤怒吧!
泼你个一头冷水——实际是培养JUSTTODO的精神
去年愚人节,Sky正式登陆英孚教育,开始了他的职场学徒生涯。大老板Bill开门见山给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在这个位置,你不是升迁便是出局。”之后,Bill便把他扔给CTO,干一些零敲碎打的活,比如VIP客户在线订课系统设计等。
Sky有些胸闷,这哪是过来做管理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事干了不少,半年后Bill又把他派给了一位来自瑞典的项目总监,从零开始为巴西开发西班牙语和英语在线教学网站。这个项目,公司只给了他半年的时间。
“这里的业务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没人培训我ug?”想着在其他跨国公司做实习生时接受培训的经历。Sky有些狐疑地看着自己的师父,可是Bill只交代了一句,“Care your baby”(珍视你的项目)。之后就不知上哪儿去了。
每两三个月,Sky才有一次机会跟师父一起喝咖啡、吃午餐,做深入交流。师父很少过问项目的情况,反倒抛出一堆问题,比如,“未来的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将会怎样?”每顿饭局在sky眼里都吃成了鸿门宴,从来就没吃饱过肚子。更让Sky发怵的是,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父居然知道他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细节,把他的错处短处一踩一个准儿。
Sky对师父既爱又怕,项目做得不顺利时,师父一来他就想脚底抹油,可是师父总能精准拦截。
好老师
1.能告诉你何为禁忌
每个公司有公开的守则,也有自己的守则。不过没有多少人会有心告诉你这些规矩,能在开始就讲清楚的领导通常是个愿意直言的导师。霍夫曼公关台湾部总经理马婉如说:“我通常会把自己‘特别在意什么’、‘对什么事会跳脚’、‘容忍底限在哪里’公告周知,同时提醒员工不要在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才告诉我,我对隐匿不报是零容忍的。”
2.他不是个“老好人”
那些试图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留下自己的好印象的领导,是非感也常常不够分明。能坚持立场、让大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好处和坏处在哪里的人,往往能给你切实可行的指导。
3.当你犯错时,马上告诉你“这不对”
犯错时,马上告知才能让员工记忆犹新。事后总结,常会被当成耳边风。刚拜访完客户,有心的主管会马上告诉下属:“你刚才和客户说的哪句话有不妥,这样说会比较好……”
4.用事实批评你的错误
人们不怕批评,怕的是批评背后隐藏着对自己的判断。最好的批评是就事论事,有一些事实或者数据做基础,再去从头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
5.如果别人改正错误,他能对这些改变及时鼓励
人们对改变都有一个从抗拒到理解的过程,当员工决定调整心态更新自我时,持续予以关注,不间断给他鼓励,让他看到改变后的成果。他对改正错误会更有信心,也会更理解自己的错误。
6.愿意去多问几个“为什么”
人们的每个表现,背后都可能有数个原因。那些除了你做的事,还愿意多和你聊聊你的背景、你现在的心态、你未来的目标的领导,可能是愿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领导。
7.能任用比自己更聪明的人
组织里“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是最常见的职场斗争之一,有宽大的心胸提拔有潜力的人才的领导者往往能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有大智慧。敢用能人的领导者,自己也一定不是怂人。
8.在没有回报、没有人关注的时候,他也肯帮助别人
领导可以聪明,但太过“精明”的领导很难成为一个好导师。办公室里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你觉得大家感觉不到的事情,其实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人们对于善意和“精明”的人,感觉细胞都很敏感。
9.他能容忍“诤言”
当下属提出异议时,也往往是下属最不安的时候。能容忍多少“诤言”。其实也是领导“攒人品”的时候,只要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软柿子”。
10.教办法多于教细节
告诉你每件事具体要怎么做的领导,要么是个要命的“完美主义者”,要么是个没有大局观的“妈妈桑”。导师的作用是,告诉你作战策略,但不亲自下去打仗。
11.拒绝不确定的答案
如果你的领导很少说“差不多”、“大概”、“也许”这些话。他可能是个好老师。他希望你给他确实的消息和承诺,也会给你明确的指示。
12.从他的生活看他的格局
从一个人工作以外的活动。往往可以更了解一个人的特性和真实的一面。他是不是只懂得一个领域?他愿不愿意交际?愿不愿意多参加学习?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单调的人会喜欢带学生。
13.可以面对面沟通的事情,他用不用邮件?
喜欢写邮件的领导往往喜欢下命令,结果导向和业绩导向居多。喜欢面对面沟通的领导希望掌握你更多的信息,他更希望与你多多建立起一种联系,他也更倾向于用言语和行动的沟通去影响你。
14.敢于做出重大决策
当需要做出裁员、降薪、处理危机事件的决策时,他是敢于提出意见还是拖延时日?一个好的领导者需要担当,一个导师也需要担当。
坏老师
1.自我感觉太过良好
如果领导经常和你说他做过什么丰功伟业,你或许需要理智判断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最无能的人,如果不善于自我反省。很难指望他帮你认清一条道路。
2.一上来就要对你进行“魔鬼训练”
有计划性的领导者会委派新人做规模较小、略具挑战性又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这有助于新人建立正确的工作习惯,也可以借机证明自己的能力。
3.喜欢做太多变革管理计划
在一位“变革尖兵”手下做徒弟,如果变革做得太频繁,这种领导往往缺乏计划性,对后果容易考虑不足。可能会激荡你的心,但你对自己的认识也容易被推翻。
4.热爱引经据典
你的领导是喜欢引经据典还是直接就事论事?过度引用往往代表着迷惑和缺少自信。在遇到问题时,这样的领导多会选择尽量安全和免责的做法。他们也会指导你,但可能意见不会那么犀利,也不够有效。
5.过度关注上司的喜好
人们都会关注那些将会对自己结局起决定作用的人,但过度的向上沟通和忽视下属往往是伴生而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把“媚上”与“欺下”的关联称为“毒性串联”。
6.开会时总是主导者
这样的领导对周围施加了太多影响力,容易造成认识上的盲区,不够重视下属独立思考的能力。开会时过分主导的领导,往往观察力不够敏锐。
7.对员工的工作不加夸奖或评价
员工努力时,需要领导对工作做出判断和及时回馈,忽视夸奖或者永远不置可否的领导,对你的未来大概也不会关心。
8.过于不拘小节
工作中的不拘小节,对新人来说是大忌。新人加入职场,正是需要学原则、树规矩、抛掉散漫心性的时候。模仿不拘小节的领导,新人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难免埋下暗礁。
9.不放权
你的领导把事情交给你以后,是会天天盯在后面,时时给出意见,还是先让你做了试试再说?不肯放权的领导往往对下属缺乏信任,如果教你。“艺”也会多于“道”。
10.用不可见的目标调动激情
很多领导爱讨论公司10年后的事,但他们可能连10天后的事都没想好要怎么做。只有可见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坚持下去的决心。要防止他们的传授过分海市蜃楼。
11.太过情绪化
心情好的时候,主动对你的动作给出指导,心情坏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在老师的这种一冷一热问,你难免彷徨:现在,我到底该不该去向他请教呢?
12.不愿意让你尝试更多的工作
对职场新人来说。最好的机会莫过于有机会尝试更多的工作,让自己更快成长,但你的老师,却只是天天分配给你打字、复印这类的“体力”活,一两个月还算是劳其筋骨,时间再长则是不怀好意地把你当小工啦。
13.热衷办公室八卦
老师也是你的同事,只是他比你先入公司罢了。大家熟悉以后,他开始把你“当自己人”。给你讲办公室八卦,遇到这种情况。还是赶紧找个话头打断吧,作为职场新人,离办公室八卦一定要越远越好。
14.有问题憋在心里。秋后算账
这是最为恐怖的一种老师了,平时看上去一团和气,也愿意指导你的工作,并且从来不会批评你。但这不是因为你优秀到毫无错误,而是他会把所有问题在开会或者向上司汇报的时候,突然公开!想象一下,作为新人的你,突然听到这样负面评价的时候,会是多么的尴尬和愤怒吧!
泼你个一头冷水——实际是培养JUSTTODO的精神
去年愚人节,Sky正式登陆英孚教育,开始了他的职场学徒生涯。大老板Bill开门见山给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在这个位置,你不是升迁便是出局。”之后,Bill便把他扔给CTO,干一些零敲碎打的活,比如VIP客户在线订课系统设计等。
Sky有些胸闷,这哪是过来做管理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事干了不少,半年后Bill又把他派给了一位来自瑞典的项目总监,从零开始为巴西开发西班牙语和英语在线教学网站。这个项目,公司只给了他半年的时间。
“这里的业务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没人培训我ug?”想着在其他跨国公司做实习生时接受培训的经历。Sky有些狐疑地看着自己的师父,可是Bill只交代了一句,“Care your baby”(珍视你的项目)。之后就不知上哪儿去了。
每两三个月,Sky才有一次机会跟师父一起喝咖啡、吃午餐,做深入交流。师父很少过问项目的情况,反倒抛出一堆问题,比如,“未来的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将会怎样?”每顿饭局在sky眼里都吃成了鸿门宴,从来就没吃饱过肚子。更让Sky发怵的是,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师父居然知道他项目实施中的每一个细节,把他的错处短处一踩一个准儿。
Sky对师父既爱又怕,项目做得不顺利时,师父一来他就想脚底抹油,可是师父总能精准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