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設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与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尊重;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与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相互尊重、体会合作与信任,亲身实践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二、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必要基础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必要基础,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解释,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许多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同时“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甚至逆反心理。甚至,个别教师会对顶撞自己的学生当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丝毫不考虑重。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忽视学生的人格,导致学生毫无自尊,师生关系紧张。
有人说: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从教师方面来看,如何真正尊重学生呢?又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呢?
三、如何尊重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可见尊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价值。
尊重学生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但在具体做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尊重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需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赖学生。尊重信赖学生,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情感基础。只有当老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我,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要打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观念。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在人格上是完全相等的,教师应该像学生尊重教师一样尊重学生,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和感受,诚恳地听取学生对自己的批评和意见,凡合理的应予采纳,即使不合理的也应在相互探讨中沟通,决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利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学生。
(2)尊重学生还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路途中相遇时,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打招呼;课堂上提问宜用“某某同学请站起来试一试”、“请继续讲“、“请听听我的意见”等鼓励式、商量式的语气,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等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要让学生坐着说,教师站着讲,等等,通过这些人性化的关爱方式,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增强师生亲和力。
(3)要善于倾听。我曾经遇到学生的一份写在草稿上的“作业”。交来的作业本上没有写名字,翻开本子,里面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式子或涂鸦,我正纳闷这是什么样的本子?是谁交来的?就翻到了作业的这一页。作业像是临时赶来的,字迹不太整齐,图形也不太标准,很明显这是用草稿本赶来交的作业。是谁这么不负责任?这么不认真?我心里窝着火,忍着气,查了这一组交作业的学生情况,又是这一组的学生徐**。怎么办?又请他进办公室教训一顿吗?这是一个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学生,前不久还进了学校政教处。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我以后就不容易管好这个学生了,可是,一般的批评,教训,估计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我准备转换一下思路,不要自己太主动,想马上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搞糟了。先听听他本人有什么想法再做决定吧。于是,我让学生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果然,一看他就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装着没看见,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何用这样的本子做作业?见我没一开始就责怪他,徐**也是一脸的惊讶,好像一下子回过神来,一反常态。他告诉我,因为忘了带作业,又不想让老师批评,不愿背上“不交作业的学生”这个帽子,可书包里没新的作业本,就用草稿本赶来交了。这和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我以为他是故意挑战老师,不给我面子。于是,我肯定了他的这种方式,还顺便指出这段时间他在纪律和学习方面的一些进步,鼓励他继续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以后记得带好在家里完成的作业,就不会把作业写在乱糟糟的草稿上交给老师了。之后,我就让他回教室了。
我把这件事做了淡化处理,可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徐**变得愿意和我交流了。自己有什么看法,班上有什么事情,也会赶来告诉我。他妈妈也打来电话,说孩子这段时间像变了个人,不那么逆反,听话多了。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常常不能容忍学生犯错误。学生一旦犯错,我们宁可上纲上线,猛药强攻。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小错一定是大错的先兆,小小的蚁洞一定会毁掉千里长堤。这种武断的认识使我们今天的教育缺少大气,缺少宽容,因而也缺少人性,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这件小事的处理结果来看,我以为,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意味着接纳,理解和尊重,也包含分享和承担学生的各种喜怒哀乐。教育不是单项的灌输与给予,而是师生双方在双向互动中的交流,碰撞与对话。学生渴望获得尊重,老师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友好,鼓励的话语就会让学生多一份亲近,多一份勇气,多一份自信,都会激励学生不断积极向上。为此,我们老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掌控者的角色,给学生创设一个信任,安全的谈话氛围,这才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里距离,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
(4)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并不代表要纵容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和稀泥,不能讨好学生,还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进行耐心教育。
(5)更新教育理念,摆正教师位置。
(6)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7)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
(8)協调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四、结语
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师生间彼此互相尊重时,才会激发治学好学,乐思进取的良好教育氛围,才会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孟博怡.用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6(12B):21-22
[2] 倪洪莉.班主任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3] 刘伟.用爱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艺术,2007(10).
[4] 王保俊. 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08(11).
[5] 曲晶.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心[J].新课程(上),2011(5).
[6] 韦志杰.班主任工作经验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7] 陈群.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中学),2013(12).
[8] 胡云.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2010(11):196.
[9] 胡玉福.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C].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2007年.
[10] 张家军,马吉宏.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
关键词:尊重;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程与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今天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适时的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和谐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相互尊重、体会合作与信任,亲身实践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通过协调内部关系而形成的,是师生关系发展的成熟阶段、完美阶段。
二、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必要基础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必要基础,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与解释,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许多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有的还很严同时“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甚至逆反心理。甚至,个别教师会对顶撞自己的学生当众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丝毫不考虑重。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忽视学生的人格,导致学生毫无自尊,师生关系紧张。
有人说: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那么,从教师方面来看,如何真正尊重学生呢?又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呢?
三、如何尊重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可见尊重在新型师生关系中的重要价值。
尊重学生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但在具体做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尊重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需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赖学生。尊重信赖学生,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情感基础。只有当老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我,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要打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观念。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有着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但在人格上是完全相等的,教师应该像学生尊重教师一样尊重学生,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尊重学生,首先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和感受,诚恳地听取学生对自己的批评和意见,凡合理的应予采纳,即使不合理的也应在相互探讨中沟通,决不能羞辱、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利用粗暴的手段对待学生。
(2)尊重学生还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路途中相遇时,教师要主动向学生打招呼;课堂上提问宜用“某某同学请站起来试一试”、“请继续讲“、“请听听我的意见”等鼓励式、商量式的语气,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等命令式、灌输式的语言;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时,要让学生坐着说,教师站着讲,等等,通过这些人性化的关爱方式,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增强师生亲和力。
(3)要善于倾听。我曾经遇到学生的一份写在草稿上的“作业”。交来的作业本上没有写名字,翻开本子,里面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式子或涂鸦,我正纳闷这是什么样的本子?是谁交来的?就翻到了作业的这一页。作业像是临时赶来的,字迹不太整齐,图形也不太标准,很明显这是用草稿本赶来交的作业。是谁这么不负责任?这么不认真?我心里窝着火,忍着气,查了这一组交作业的学生情况,又是这一组的学生徐**。怎么办?又请他进办公室教训一顿吗?这是一个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学生,前不久还进了学校政教处。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我以后就不容易管好这个学生了,可是,一般的批评,教训,估计都不会有什么效果。我准备转换一下思路,不要自己太主动,想马上解决问题,反而把事情搞糟了。先听听他本人有什么想法再做决定吧。于是,我让学生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果然,一看他就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我装着没看见,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何用这样的本子做作业?见我没一开始就责怪他,徐**也是一脸的惊讶,好像一下子回过神来,一反常态。他告诉我,因为忘了带作业,又不想让老师批评,不愿背上“不交作业的学生”这个帽子,可书包里没新的作业本,就用草稿本赶来交了。这和我的想法不太一样,我以为他是故意挑战老师,不给我面子。于是,我肯定了他的这种方式,还顺便指出这段时间他在纪律和学习方面的一些进步,鼓励他继续认真听课,认真写作业,以后记得带好在家里完成的作业,就不会把作业写在乱糟糟的草稿上交给老师了。之后,我就让他回教室了。
我把这件事做了淡化处理,可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徐**变得愿意和我交流了。自己有什么看法,班上有什么事情,也会赶来告诉我。他妈妈也打来电话,说孩子这段时间像变了个人,不那么逆反,听话多了。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常常不能容忍学生犯错误。学生一旦犯错,我们宁可上纲上线,猛药强攻。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小错一定是大错的先兆,小小的蚁洞一定会毁掉千里长堤。这种武断的认识使我们今天的教育缺少大气,缺少宽容,因而也缺少人性,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 从这件小事的处理结果来看,我以为,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意味着接纳,理解和尊重,也包含分享和承担学生的各种喜怒哀乐。教育不是单项的灌输与给予,而是师生双方在双向互动中的交流,碰撞与对话。学生渴望获得尊重,老师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友好,鼓励的话语就会让学生多一份亲近,多一份勇气,多一份自信,都会激励学生不断积极向上。为此,我们老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掌控者的角色,给学生创设一个信任,安全的谈话氛围,这才有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里距离,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我们的教育理念。
(4)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并不代表要纵容学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和稀泥,不能讨好学生,还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进行耐心教育。
(5)更新教育理念,摆正教师位置。
(6)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7)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
(8)協调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
四、结语
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互相尊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当师生间彼此互相尊重时,才会激发治学好学,乐思进取的良好教育氛围,才会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孟博怡.用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上海教育,2006(12B):21-22
[2] 倪洪莉.班主任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3] 刘伟.用爱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艺术,2007(10).
[4] 王保俊. 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08(11).
[5] 曲晶.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心[J].新课程(上),2011(5).
[6] 韦志杰.班主任工作经验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7] 陈群.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新课程(中学),2013(12).
[8] 胡云.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J].时代教育,2010(11):196.
[9] 胡玉福.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C].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2007年.
[10] 张家军,马吉宏.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特点及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