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继续教育事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行政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要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之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目标具体化,首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然而,面对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却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日常行政管理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国内继续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态度存在偏差,服务意识严重缺乏
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而言,其主要职责是为在校师生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机构的日常运作高效、便捷。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的做法确实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自身思想定位不准确,没有把自己定位在服务者的位置,而是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且部分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并没有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而是只顾减轻自身工作量,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给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不便。特别是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批评命令多、指导帮助少,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校在学生心中的正面形象;尤其对于继续教育机构的学生,此种影响更加严重。此部分学生大多数思想较为成熟独立,面对此种情况更容易产生逆反消极情绪。总而言之,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思想态度的偏差和服务意识的缺乏,会极大地影响行政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2.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工作效率亟待提升
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目前,由于国内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未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之人们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普遍性认知偏差,导致高校经常安排单位的老同志从事继续教育相关工作。老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但由于年龄原因,在工作上更多的是求稳,进取性减弱,工作专注度降低,还会限制单位中年轻人在工作上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极大地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其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3.考核机制存在欠缺,反馈监督缺失严重
绩效考核和工作质量反馈是考量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实行的考核机制是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的方式,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形式,主要以部门领导对下属打分为形式考核其工作质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缺陷:首先,缺少服务对象对提供服务者的评价,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其工作质量高低、服务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加之如果缺少对提供服务者的评价反馈,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就很难真实地反映出来,其最终考核成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日常监督匮乏,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年末,在年中缺乏即时l生的监督考核,导致考核的时效性较差,考核结果不全面,逐渐形成考核成了走形式,无法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现状的对策
1.抓住发展机遇,转变思想观念
当下继续教育发展迅猛。国际上,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不断冲击着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运行体制,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理念基础;国内也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证。在此种时代大背景下,要求我们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从业人员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自身定位,立足本位、做好服务。首先,学校层面应做出表率,紧紧抓住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引领及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基础保障性工作;其次,相关从业人员自身也应多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做足功课。
2.提高认识程度,调整工作思路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对继续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反应,转变传统的认知,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调整过往的工作思路。优化工作团队结构,合理化配置工作人员,多选派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同志加入到这项“蓝海”事业中来,并在日常工作中为其创造更为灵活动、自由的工作氛围,激发其创造性,使其从内在改变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3.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并完善日常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使程序决策化、权责明晰化、计划目标化、业务流程化、流程精细化、过程控制化。在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规范化管理,用完善的制度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行政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继续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要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之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将目标具体化,首次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列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然而,面对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部分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却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日常行政管理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国内继续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态度存在偏差,服务意识严重缺乏
对于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而言,其主要职责是为在校师生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机构的日常运作高效、便捷。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的做法确实差强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自身思想定位不准确,没有把自己定位在服务者的位置,而是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且部分行政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制定并没有从师生的切身利益出发,而是只顾减轻自身工作量,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给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不便。特别是对于学生群体而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批评命令多、指导帮助少,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校在学生心中的正面形象;尤其对于继续教育机构的学生,此种影响更加严重。此部分学生大多数思想较为成熟独立,面对此种情况更容易产生逆反消极情绪。总而言之,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思想态度的偏差和服务意识的缺乏,会极大地影响行政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2.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工作效率亟待提升
在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目前,由于国内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未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之人们对继续教育事业的普遍性认知偏差,导致高校经常安排单位的老同志从事继续教育相关工作。老同志虽然经验丰富,但由于年龄原因,在工作上更多的是求稳,进取性减弱,工作专注度降低,还会限制单位中年轻人在工作上的活力与创造力,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也极大地制约了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其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
3.考核机制存在欠缺,反馈监督缺失严重
绩效考核和工作质量反馈是考量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普遍实行的考核机制是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的方式,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形式,主要以部门领导对下属打分为形式考核其工作质量。然而,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缺陷:首先,缺少服务对象对提供服务者的评价,日常工作中,行政管理人员主要为在校师生提供服务,其工作质量高低、服务效果好坏,会直接影响师生的学习及工作的积极性,加之如果缺少对提供服务者的评价反馈,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就很难真实地反映出来,其最终考核成绩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其次,日常监督匮乏,高校继续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人员年度考核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年末,在年中缺乏即时l生的监督考核,导致考核的时效性较差,考核结果不全面,逐渐形成考核成了走形式,无法为后续工作的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进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现状的对策
1.抓住发展机遇,转变思想观念
当下继续教育发展迅猛。国际上,继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不断冲击着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运行体制,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理念基础;国内也不断提高认识程度,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证。在此种时代大背景下,要求我们高校继续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从业人员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明确自身定位,立足本位、做好服务。首先,学校层面应做出表率,紧紧抓住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引领及工作技能培训,做好基础保障性工作;其次,相关从业人员自身也应多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做足功课。
2.提高认识程度,调整工作思路
面对当前国内、国际对继续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机构应高度重视,并迅速做出反应,转变传统的认知,提升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调整过往的工作思路。优化工作团队结构,合理化配置工作人员,多选派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同志加入到这项“蓝海”事业中来,并在日常工作中为其创造更为灵活动、自由的工作氛围,激发其创造性,使其从内在改变进而提升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3.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并完善日常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使程序决策化、权责明晰化、计划目标化、业务流程化、流程精细化、过程控制化。在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实施规范化管理,用完善的制度来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优化行政管理机构的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