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艺美术是一种集装饰、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空间性的综合艺术。教学要把握其所特有的教学因素,利用科学手段因材施教,学生才会闪烁创造的火花,变废为美,点石成金。
关键词美术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7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教材大多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创新的美术课堂更要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养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术品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欣赏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深刻认识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动力的一根导火线,就可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教学《工艺美术作品欣赏》,笔者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本课有七幅作晶,哪些是古代作品?哪些是刺绣作品?哪些是雕刻作品?哪些是陶瓷作品?哪些是青铜器作品?
②这些作品在艺术构造上有什么特色?
③这些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什么?
④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
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通过这四个问题的回顾,学生便自然体会到这些工艺美术作品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产生自觉学好工艺美术课的动力,萌发创新的念头。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契机鼓励:“同学们,刚才欣赏的这七幅作品都是我们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发展的艺术结晶。从美术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美术。我们要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传统美术理念和技法,要树立敢于开拓,大胆创新的观念。就等你们学习长大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在你们手中会创造得更加灿烂辉煌。”学生们听得精神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欣赏课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用眼睛分析美术作品,还要学习用语言表达理解,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陶冶。如果我们重视了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观看作品的感觉的表达,又能对作品做出评价,那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能力,而是包括机智、思维、审美、创造与人文精神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欣赏课上最有价值的不再是工艺等美术作品的本身,而是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观点、智慧和想象,点燃的是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
2 在观察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的准确与否,对学生的美工实际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观察能力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教学《彩练制作》,彩练是美化室内外环境,创造良好欢乐气氛的主要装饰物之一。为了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课本上的示范图,还带领学生到刚开业而又热闹非凡的小商品大市场,详细了解制作彩练的材料,仔细观察彩练的表现形式,认真研究了彩练的制作方法。学生把感知到的、想象到的牢牢地记在心里,为创作色彩鲜艳,样式各异的彩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电脑美术》,教学生用Windows画图板做变形的练习。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紧抓学生观察的环节,然后分组合作,效果反响好。在课前,笔者将选择好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等素材组合成课件。在教学时,首先选择几幅电脑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注意鼠标的动作,仔细观察物象的变化,拉伸、扭曲和翻转都是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你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立刻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接着,技法示范,通过“变形处理小朋友”绘出一幅完整的电脑美术画:画背景、粘贴人物,复制人物变形创新。接下分组让学生先交流感受,再上机,实现人机对话。学生坐在电脑前,先熟悉鼠标等工具变形练习,再尝试创作一幅完整的电脑美术画。最后学生之间交流、传递喜欢的作品,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开其他小组同学完成的作品,共同分享创新的惊喜。学生连续地、反复地欣赏、创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通过合作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加深了对技法的理解,创新的思维之门大为洞开。
3 在设计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件完整的工艺美术品美不美,关键在于构思设计。因此,初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生活的设计意识、设计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设计诱导,注重美工制作的方法、步骤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切实掌握制作要领,表现技巧。如教学《挂盘装饰》,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装饰出妙趣横生、独具风格的挂盘呢?教者在学生欣赏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①这些挂盘是运用什么方法装饰制作的?
②它们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③你还能想出新的装饰方法或形式吗?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立意构思,确定装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接着用画好的幻灯片演示,构图太满或太小都是不行的,指导学生设计构图,然后重点示范,讲(下转第27页)(上接第17页)解撕贴、绘制、堆塑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认真制作。学生在设计制作挂盘过程中,老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播放舒缓、飘逸的轻音乐。通过学生的看、论,老师的演和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再进行创作就胸有成竹了。有的挂盘上绘制了龙;有的挂盘上撕贴了虾;有的在挂盘上堆塑了盆景……学生的个性素质、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接下,组织学生参观大家制作的挂盘,评选“优秀设计者”,并予以精神鼓励。课外作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给自己的卧室制作一件挂盘,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制作技能,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手脑的创新能力。
当然,小学工艺美术的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必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及心灵去体验作品的美,掌握具体操作、设计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其间手脑眼耳并用,从感觉、知觉、思维、创作的实践递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工艺美术所特有的教学因素,利用科学手段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闪烁创造的火花,变废为美,点石成金。
关键词美术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7文献标识码:A
小学美术教材大多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创新的美术课堂更要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来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养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美术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艺术品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欣赏古今中外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深刻认识其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兴趣是产生学习内动力的一根导火线,就可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如教学《工艺美术作品欣赏》,笔者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
①本课有七幅作晶,哪些是古代作品?哪些是刺绣作品?哪些是雕刻作品?哪些是陶瓷作品?哪些是青铜器作品?
②这些作品在艺术构造上有什么特色?
③这些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什么?
④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发?
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通过这四个问题的回顾,学生便自然体会到这些工艺美术作品在人类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产生自觉学好工艺美术课的动力,萌发创新的念头。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契机鼓励:“同学们,刚才欣赏的这七幅作品都是我们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发展的艺术结晶。从美术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没有创新,就没有美术。我们要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传统美术理念和技法,要树立敢于开拓,大胆创新的观念。就等你们学习长大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在你们手中会创造得更加灿烂辉煌。”学生们听得精神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欣赏课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用眼睛分析美术作品,还要学习用语言表达理解,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陶冶。如果我们重视了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观看作品的感觉的表达,又能对作品做出评价,那学生提高的不仅仅是语言的能力,而是包括机智、思维、审美、创造与人文精神在内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欣赏课上最有价值的不再是工艺等美术作品的本身,而是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观点、智慧和想象,点燃的是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
2 在观察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的准确与否,对学生的美工实际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观察能力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教学《彩练制作》,彩练是美化室内外环境,创造良好欢乐气氛的主要装饰物之一。为了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课本上的示范图,还带领学生到刚开业而又热闹非凡的小商品大市场,详细了解制作彩练的材料,仔细观察彩练的表现形式,认真研究了彩练的制作方法。学生把感知到的、想象到的牢牢地记在心里,为创作色彩鲜艳,样式各异的彩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教学《电脑美术》,教学生用Windows画图板做变形的练习。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紧抓学生观察的环节,然后分组合作,效果反响好。在课前,笔者将选择好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等素材组合成课件。在教学时,首先选择几幅电脑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注意鼠标的动作,仔细观察物象的变化,拉伸、扭曲和翻转都是电脑变形的基本方法,你只要动一动鼠标,就能立刻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象来。接着,技法示范,通过“变形处理小朋友”绘出一幅完整的电脑美术画:画背景、粘贴人物,复制人物变形创新。接下分组让学生先交流感受,再上机,实现人机对话。学生坐在电脑前,先熟悉鼠标等工具变形练习,再尝试创作一幅完整的电脑美术画。最后学生之间交流、传递喜欢的作品,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开其他小组同学完成的作品,共同分享创新的惊喜。学生连续地、反复地欣赏、创作,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通过合作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从而加深了对技法的理解,创新的思维之门大为洞开。
3 在设计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件完整的工艺美术品美不美,关键在于构思设计。因此,初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适应生活的设计意识、设计技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设计诱导,注重美工制作的方法、步骤的示范和讲解,使学生切实掌握制作要领,表现技巧。如教学《挂盘装饰》,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装饰出妙趣横生、独具风格的挂盘呢?教者在学生欣赏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讨论回答:
①这些挂盘是运用什么方法装饰制作的?
②它们的形式有什么不同?
③你还能想出新的装饰方法或形式吗?
笔者首先引导学生立意构思,确定装饰内容、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接着用画好的幻灯片演示,构图太满或太小都是不行的,指导学生设计构图,然后重点示范,讲(下转第27页)(上接第17页)解撕贴、绘制、堆塑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大胆设计,认真制作。学生在设计制作挂盘过程中,老师一边巡视指导,一边播放舒缓、飘逸的轻音乐。通过学生的看、论,老师的演和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再进行创作就胸有成竹了。有的挂盘上绘制了龙;有的挂盘上撕贴了虾;有的在挂盘上堆塑了盆景……学生的个性素质、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接下,组织学生参观大家制作的挂盘,评选“优秀设计者”,并予以精神鼓励。课外作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给自己的卧室制作一件挂盘,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到了更多的制作技能,还进一步培养了他们手脑的创新能力。
当然,小学工艺美术的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必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及心灵去体验作品的美,掌握具体操作、设计制作工艺品的过程,其间手脑眼耳并用,从感觉、知觉、思维、创作的实践递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工艺美术所特有的教学因素,利用科学手段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闪烁创造的火花,变废为美,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