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中国普遍存在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外语基础教育模式。这样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情感空白或过度焦虑、恐惧、厌恶等负面情绪。在新课标理念的推动下,学生的心理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出发,旨在解决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心理问题,发挥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 心理状况;英语学习;西藏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一、引言
在当今西藏,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西藏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其教育水平较为落后。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情感态度,重视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由于情感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大量的外语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紧张等会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相反,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喜悦等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复杂多变。而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影响英语学习心理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要学好英语首先必须解决好心理问题。
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现状
文章以《拉萨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和《拉萨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两份问卷及采访为基础,经过分析得出: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从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到的信息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上课时基本不听老师讲课,大部分学生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此外,80%以上的学生抱着猜答案也能得分的心态,英语课上不认真学习,课后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学习没计划,态度不认真。
2、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不浓。问卷显示只有近4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较感兴趣。且据老师反映,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远达不到数据中得到的结论。接受采访的学生也表示,班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都缺乏兴趣。因此,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3、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采访资料显示,学生的诸多学习行为,如课堂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等都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另据问卷调查,仅有9.5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而研究表明,恰恰是个人兴趣爱好才会持久地促使学生去学习。
4、學生英语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少部分则态度散漫,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统计得出,40.76%的学生有学习计划,46.23%的学生偶尔有学习计划,13%的学生毫无英语学习计划。从中得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英语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是,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考试成绩低等原因,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打击,最终导致英语学习态度散漫,更甚者则有自暴自弃现象。
5、学生有紧张害怕心理。从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仅有14.14%的学生表示无紧张害怕心理。剩下的学生中,56.22%的学生有一点紧张害怕心理,29.64%的学生有较强烈甚至很强烈的紧张害怕心理。此外,四县中学里有紧张害怕心理的学生比例要比城关区学校高6.2个百分点。这说明,来自偏远农牧的学生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使用英语时比市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紧张害怕心理。
三、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心理
1、学生对英语老师的心理期望
数据显示,37.7%的学生表示公平公正的老师最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一点可以说明学生希望英语老师在教学时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其次,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是藏族老师。其原因有:(1)很多学生,尤其是农牧区的学生,汉语基础不怎么好,觉得与藏族老师更便于沟通;(2)大部分学生认为藏族老师和自己有共同的生活习性,而这些共同生活习性会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这样在交流时才有共同话题。综上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是一位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藏族老师。
2、学生对英语老师上课所用语言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使用部分藏语。现各中学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是汉族,他们绝大部分时候是用汉语解释英语知识点。这对要学习藏汉英三语的藏族中学生来说,用基础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汉语来理解英语知识,必然感到困难。这无疑就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学生表示,如果老师用藏语授课他们将更容易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3、学生对英语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上课时能结合藏文化,在对外国文化、汉文化和藏文化做对比的同时,教他们如何用英语表达藏文化。接受采访的学生表示,班上很多同学在老师提到与藏文化相关内容时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并且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适当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期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1、培养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紧张而愉悦的心理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如此重要,而许多学生因各种原因对英语不感兴趣,厌恶英语,对英语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然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应该主动多接触英语,这样慢慢地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一点一点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好老师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所以,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慢慢消除对英语的抵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方式呈现知识点,把英语课上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英语学习兴趣可以培养,成绩也可以提高。 2、树立目标,培养动机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会因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属于外部学习动机,只有极少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内部学习动机。而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Lee,1991;Spaulding,1992)。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不能促他们地有效学习英语。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努力。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使其明白自己为何学习。当学生有了内部动机后,他们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就会主动去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
3、培养自信,消除紧张自卑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受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激发潜能,反之则会抑制心智技能。在问卷和采访中反应,老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信,开朗,对英语感兴趣,乐于学习,常常获得老师的好评。这样越学越好,越学越有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情绪低落,越来越自卑,觉得己不如人,慢慢地就会厌倦英语,放弃英语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西藏中学生英语基础整体比较差,而农牧区则更不乐观。许多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在上英语课时会紧张害怕,因为怕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被批评或惩罚。所以,老师在关注学习好的同学时也要多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慢慢地找回自信,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学习的快乐。英语对藏族学生来说是第三门,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帮助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惩罚与批评。老师应该帮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希望英語老师是藏族老师,英语课上能用藏语解释英语知识点,对藏文化感兴趣。西藏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藏族,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地认同感和亲切感,这也表现在英语学习中对藏族老师强烈的心理依赖。而英语老师都是藏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多了解藏文化,特别是对藏文化了解较少的在西藏工作的老师。教师在培养学生以本民族文化骄傲自豪、不卑不亢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各民族文化。课堂上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呈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让他们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世界意识。
5、学习方法
在调查中,关于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时,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多背单词,记笔记等。诚然,这些都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单纯地记住语法点,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语言作为一门工具,最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是活的,不用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意义。新课标强调外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目的语的运用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提倡学生要有计划和目的地运用目的语,而不是单纯对目的语知识的死记硬背。再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而科目繁多,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主要是英语课,课后英语学习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学习方法尤其重要。老师曾经也是学生,肯定也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地方法可以给学生介绍。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及方法总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
五、总结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等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感如焦虑,紧张等,则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本论文基于两份调查问卷及采访,经过对拉萨市城关区四所中学及四所县中学的问卷调查,对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其英语学习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有较强的紧张害怕心理。此外,学生期望藏族老师上英语课,表现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喜爱倾向。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如培养兴趣;树立目标,培养动机;培养自信,消除紧张自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整学习方法。希望文中提出的建议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藏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毅,李微,吕飞飞.英语课程标准与研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1994
[4]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2010
【关键词】 心理状况;英语学习;西藏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一、引言
在当今西藏,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西藏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其教育水平较为落后。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情感态度,重视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由于情感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大量的外语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紧张等会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相反,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喜悦等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状态复杂多变。而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影响英语学习心理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要学好英语首先必须解决好心理问题。
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现状
文章以《拉萨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和《拉萨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调查》两份问卷及采访为基础,经过分析得出: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从问卷调查和采访得到的信息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上课时基本不听老师讲课,大部分学生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此外,80%以上的学生抱着猜答案也能得分的心态,英语课上不认真学习,课后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学习没计划,态度不认真。
2、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不浓。问卷显示只有近40%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较感兴趣。且据老师反映,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远达不到数据中得到的结论。接受采访的学生也表示,班上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都缺乏兴趣。因此,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3、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采访资料显示,学生的诸多学习行为,如课堂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外很少花时间学习英语等都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另据问卷调查,仅有9.54%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是为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而研究表明,恰恰是个人兴趣爱好才会持久地促使学生去学习。
4、學生英语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少部分则态度散漫,对英语学习不重视。统计得出,40.76%的学生有学习计划,46.23%的学生偶尔有学习计划,13%的学生毫无英语学习计划。从中得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英语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是,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考试成绩低等原因,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打击,最终导致英语学习态度散漫,更甚者则有自暴自弃现象。
5、学生有紧张害怕心理。从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来看,仅有14.14%的学生表示无紧张害怕心理。剩下的学生中,56.22%的学生有一点紧张害怕心理,29.64%的学生有较强烈甚至很强烈的紧张害怕心理。此外,四县中学里有紧张害怕心理的学生比例要比城关区学校高6.2个百分点。这说明,来自偏远农牧的学生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使用英语时比市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紧张害怕心理。
三、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心理
1、学生对英语老师的心理期望
数据显示,37.7%的学生表示公平公正的老师最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这一点可以说明学生希望英语老师在教学时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其次,大部分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是藏族老师。其原因有:(1)很多学生,尤其是农牧区的学生,汉语基础不怎么好,觉得与藏族老师更便于沟通;(2)大部分学生认为藏族老师和自己有共同的生活习性,而这些共同生活习性会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这样在交流时才有共同话题。综上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是一位能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藏族老师。
2、学生对英语老师上课所用语言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上课时能使用部分藏语。现各中学的大部分英语教师是汉族,他们绝大部分时候是用汉语解释英语知识点。这对要学习藏汉英三语的藏族中学生来说,用基础本来就不怎么好的汉语来理解英语知识,必然感到困难。这无疑就会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学生表示,如果老师用藏语授课他们将更容易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
3、学生对英语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期望
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在上课时能结合藏文化,在对外国文化、汉文化和藏文化做对比的同时,教他们如何用英语表达藏文化。接受采访的学生表示,班上很多同学在老师提到与藏文化相关内容时会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并且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对策及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适当进行英语教学改革,以期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1、培养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紧张而愉悦的心理状态,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如此重要,而许多学生因各种原因对英语不感兴趣,厌恶英语,对英语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其中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然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应该主动多接触英语,这样慢慢地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一点一点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好老师会让学生终生受益。所以,老师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慢慢消除对英语的抵触,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方式呈现知识点,把英语课上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英语学习兴趣可以培养,成绩也可以提高。 2、树立目标,培养动机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会因老师或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属于外部学习动机,只有极少数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内部学习动机。而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Lee,1991;Spaulding,1992)。因此,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不能促他们地有效学习英语。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努力。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使其明白自己为何学习。当学生有了内部动机后,他们就会有不竭的动力,就会主动去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
3、培养自信,消除紧张自卑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技能的发挥受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激发潜能,反之则会抑制心智技能。在问卷和采访中反应,老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信,开朗,对英语感兴趣,乐于学习,常常获得老师的好评。这样越学越好,越学越有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情绪低落,越来越自卑,觉得己不如人,慢慢地就会厌倦英语,放弃英语学习,造成恶性循环。西藏中学生英语基础整体比较差,而农牧区则更不乐观。许多英语成绩差的学生,在上英语课时会紧张害怕,因为怕老师提问回答不上来被批评或惩罚。所以,老师在关注学习好的同学时也要多鼓励学习差的学生,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慢慢地找回自信,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学习的快乐。英语对藏族学生来说是第三门,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应该多鼓励多帮助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而不是一味的惩罚与批评。老师应该帮学生培养积极的情绪,充分发挥其作用,避免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4、培养学生跨文化意
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希望英語老师是藏族老师,英语课上能用藏语解释英语知识点,对藏文化感兴趣。西藏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藏族,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地认同感和亲切感,这也表现在英语学习中对藏族老师强烈的心理依赖。而英语老师都是藏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多了解藏文化,特别是对藏文化了解较少的在西藏工作的老师。教师在培养学生以本民族文化骄傲自豪、不卑不亢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各民族文化。课堂上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呈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让他们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世界意识。
5、学习方法
在调查中,关于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时,大多数学生都写到上课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多背单词,记笔记等。诚然,这些都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单纯地记住语法点,背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语言作为一门工具,最重要的是运用。语言是活的,不用就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意义。新课标强调外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目的语的运用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提倡学生要有计划和目的地运用目的语,而不是单纯对目的语知识的死记硬背。再者,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而科目繁多,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主要是英语课,课后英语学习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学习方法尤其重要。老师曾经也是学生,肯定也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也摸索出了一些有效地方法可以给学生介绍。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经验及方法总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
五、总结
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等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而消极情感如焦虑,紧张等,则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本论文基于两份调查问卷及采访,经过对拉萨市城关区四所中学及四所县中学的问卷调查,对西藏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其英语学习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有较强的紧张害怕心理。此外,学生期望藏族老师上英语课,表现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喜爱倾向。在对学生英语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如培养兴趣;树立目标,培养动机;培养自信,消除紧张自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调整学习方法。希望文中提出的建议对策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西藏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毅,李微,吕飞飞.英语课程标准与研修.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1994
[4]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