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途径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无疑会推动企业的做大做强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文章论述了如果实现两种文化对接的意义以及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以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文化对接;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3-0180-02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显现,最主要的体现就在于高职教育与市场、与企业的脱节。高职教育应该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培养的是面向社会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有密切的联系,同样,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也应该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和探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能使每个学生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使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突出“职业性格”和“职业品质”的培养,从而实现高职毕业生与“职业人”的“零距离”对接。
  (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学生潜能,使之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勿需讳言,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相当一部分对前途迷茫,学习松懈、纪律涣散,再多空洞的说教也是“纸上谈兵”。如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的元素,对学生施之影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体会职业人生存的不易,奋斗的艰难,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认识到具备较好的“职业品质”和拥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成人成才的前提,是奉献家人和贡献社会的保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能,自觉地学习和提高,塑造一个清新和充实的自我。
  (二)企业文化能培养学生“金”的诚信,“铁”的纪律和“水”的团队意识
  企业文化虽然有各自企业的特点,但也有其共同的本质,那就是诚信、质量、责任、纪律、合作等。诚信待人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第一”是企业的根本,回馈社会是企业的责任,纪律严明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团结协作是企业的发展之源。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能培养学生“金”的诚信,对人以诚相待,思想开诚布公,相处承诺是金。能培养学生“铁”的纪律,使之束之以纪,缚之以律,执行如铁。能培养学生“水”的团队意识,如水随影,包容他人,内敛自己,服从团体。特别现实的是企业文化中的“纪律”教育,我们总是埋怨学生平时在校时自由散漫,到企业之后又不稳定,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原因是我们的就业教育没有到位等,其实由松散的校园生活到严厉苛刻的企业生活之间巨大的反差,一般人是不能适应的。如果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铁”的纪律,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效果肯定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得多。
  (三)融入校园文化,能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而校园文化呢?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王继平先生曾指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崇尚劳动,崇尚知识和技能、崇尚人才、崇尚创造的文化,还应该是崇尚“敬业乐群”的文化,崇尚头脑并用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融入校园文化的元素,渗透校园文化的精髓,吸收校园文化特有的清新,无疑能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员工的素质修养,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注入活力。校园文化中崇尚劳动、崇尚人才、崇尚创造的特点,对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融入校园文化,能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年轻的学生,其年龄结构要比企业员工年轻很多,因而校园文化渗透出来的是一种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朝气,能感染企业员工,为企业注入活力。
  2.校园文化的融入能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校园文化崇尚科学知识,崇尚技能培养,崇尚各种各样对单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渗透校园文化,无疑会提高企业员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产生为企业作贡献的想法,自然就增加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也增加了凝聚力。
  3.校园文化的融入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大批有知识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校园文化,让职业院校专家深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能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发展高职教育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如何找准对接口,仍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一)互派“文化使者”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尽管其内涵抽象但其体现形式却具体而实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文化使者”的相互访问。所谓“文化使者”的相互访问,就是派出文化团体,参加对方的特殊纪念活动,或者专门的汇报表演。因此,能够让企业的员工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以最具体的形式感受对方文化的魅力。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多次派出学生文艺团体参加企业活动,也曾多次邀请过企业团体来校访问演出。
  (二)互办“文化展览”
  互办”文化展览”就是在高职院校文化节中单独开辟一个单元,或在其他合适的时间举办“企业文化展览”,以图片、VCR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企业的风采。同样,高职院校也可以以相同的形式在企业举办“校园文化展览”,向企业员工展示学校的风采。让企业员工和高职院校的学生以最直观的形式感受对方的文化。
  (三)互派“报告团”
  向对方派出“报告团”,介绍本校(企业)的历史沿革,发展经历、获取的殊荣、文化建设的过程和特色等。派出企业的劳动模范到高职院校作事迹报告,或派出高职院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到企业介绍,以本单位的优秀份子的先进事迹影响对方的学生或员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四)互派“骨干精英”
  互派“骨干精英”,就是高职院校派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参加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难题的攻克,技术创新等。让骨干教师切实融入到企业中,感受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的精髓。同样,企业精英深入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老师交流,上讲台介绍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下到实训工厂手把手地教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互派“骨干精英”,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相互作用。
  (五)订单培养
  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由高职院校负责招生,企业和高职院校一起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共同组织教学,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内容,使学生未入企业时就对企业的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等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毕业时能很快融入企业的大家庭。
  (六)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将校园文化的元素带到企业,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每个到企业的学生身上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交融,实现学生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既降低了企业人资培训成本,又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林,马顺彬.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6).
  [2]王继平.建设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1).
  [3]董瑶,韩治.在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9).
  
  作者简介:黄晓阳 (1962-),男,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其他文献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河北产9月份收割的紫花苜蓿干燥全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进行分析。利用GC-MS分离出152种成分,并鉴定了其中43种化合
文章以枣庄3000kW汽轮发电机组为例,阐述了自并激励磁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提出了该励磁方式较同轴励磁机方式有反应速度快,维护工作量少,结构简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