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数学學习能给人插上思维的翅膀,那么我说,这对翅膀的两翼就是计算和阅读。要想让学生能飞的更高、更远,就不能折断这对翅膀中的任何一只。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由此看来,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基础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如:人们常常要通过说明书了解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通过数据关注股市走势图、彩票中奖率等,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自觉实践。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使用知识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现实中好多师生仅把教科书当题库,这恰是教师讲解精彩而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定义、定律及公式的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数学课本,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基本的数学阅读方法、步骤如下:
1.读出粗知。授课前教师要编拟阅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相应的数学课本,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图表的含义或产生疑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入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2.读明细节。数学教科书编辑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数学的阅读必须是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的细读,推论性理解及理解的确认是学生确凿地阅读数学课本所必要的。通过讲解中和讲解后的分析性阅读,教师恰到好处地在重点、难点及思想方法上的巧妙点拨,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学生吃透教材,真正理解领会相关的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明确其本质属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读求突破。数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数学推理的严谨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的好材料;要通过归纳小结来提升,将抽象、概括、图表表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领会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阅读教材本身。
二、在例题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读懂题意、认真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通过学生的眼观、口读、手写去读懂题意,知道此题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把握问题的本质,洞察问题的要害,揭示问题的奥秘;抓住关键词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实际生活语言准确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解。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定条件,多从不同的方向,应用新旧知识去思考、去探究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一方面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的探究中学会生疑、学会思考,逐步培养研究能力和探究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信息进行反馈。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这包括了阅读例题时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阅读了例题后,进行回顾、比较、分类、概括、转化、解释乃至推进,提炼出解题技巧等。
三、在比较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数学要去理解、去交流,而不仅仅去计算,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学生才能把数学内容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文字加以表达,才会引发想“说”想“写”的冲动。在试图表达得明确和完整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从而会通过更加认真地阅读、积极的思考来改进和发展自己的理解。
数学交流和表达的途径包括读、写、听、讲。因此,数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学书的同时,要创造机会尽量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课堂上围绕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作口头或书面的阐述,口头介绍自己的阅读感想,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使全体学生得以体验到读、写、听、讲的过程。
总之,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节课上,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渗透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如果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那他们将会终身受益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如:人们常常要通过说明书了解电子产品的质量性能,通过数据关注股市走势图、彩票中奖率等,这就需要人们具有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阅读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不仅是针对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也是数学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自觉实践。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二、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使用知识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现实中好多师生仅把教科书当题库,这恰是教师讲解精彩而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定义、定律及公式的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阅读数学课本,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协调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基本的数学阅读方法、步骤如下:
1.读出粗知。授课前教师要编拟阅读(预习)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阅读相应的数学课本,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图表的含义或产生疑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大脑的深入思考,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2.读明细节。数学教科书编辑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数学的阅读必须是逐字逐句、反复推敲的细读,推论性理解及理解的确认是学生确凿地阅读数学课本所必要的。通过讲解中和讲解后的分析性阅读,教师恰到好处地在重点、难点及思想方法上的巧妙点拨,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使学生吃透教材,真正理解领会相关的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明确其本质属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读求突破。数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要运用联想来理解和鉴赏。数学推理的严谨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数学构思的创新美,是培养学生联想和鉴赏的好材料;要通过归纳小结来提升,将抽象、概括、图表表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自己更清晰的语言阐述的数学问题,领会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思想;要从阅读的内容中触发创造的欲望,最终要超越阅读教材本身。
二、在例题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例题教学,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课本中的例题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因此,读懂题意、认真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通过学生的眼观、口读、手写去读懂题意,知道此题是什么,需要做什么;把握问题的本质,洞察问题的要害,揭示问题的奥秘;抓住关键词之间的数量关系,把实际生活语言准确地翻译成数学语言,进而翻译成符号语言,找到理想的解题途径。
其次,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解。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特定条件,多从不同的方向,应用新旧知识去思考、去探究解题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一方面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的探究中学会生疑、学会思考,逐步培养研究能力和探究习惯。
第三,引导学生对阅读的信息进行反馈。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这包括了阅读例题时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阅读了例题后,进行回顾、比较、分类、概括、转化、解释乃至推进,提炼出解题技巧等。
三、在比较交流中培养阅读能力
学数学要去理解、去交流,而不仅仅去计算,数学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只有通过阅读理解,学生才能把数学内容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文字加以表达,才会引发想“说”想“写”的冲动。在试图表达得明确和完整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从而会通过更加认真地阅读、积极的思考来改进和发展自己的理解。
数学交流和表达的途径包括读、写、听、讲。因此,数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学书的同时,要创造机会尽量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课堂上围绕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数学方法作口头或书面的阐述,口头介绍自己的阅读感想,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和加以说明,去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使全体学生得以体验到读、写、听、讲的过程。
总之,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节课上,通过讲授、强迫、教学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渗透在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教学之中。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每节课上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教材,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如果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那他们将会终身受益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新坍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