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对话课堂,强化师生互动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b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师生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两者的关系处于和谐的状态,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卓有成效。
  一、构建互动式对话课堂,营造探究发现的课堂氛围
  本文所述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堂改革实施的基本保证,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探究发现式教学。在有效的课堂中,充满师生互动式对话,以下就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所谓互动,一方面是教师的活动要引起学生相应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这样的往来,才相得益彰,教师才能从中得知,本课所讲的知识,学生消化了多少;而学生也能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在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特点形态是教学过程本质的表现之一,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一个过程,具有爱、鼓励、平等、安全、合作交流的教学过程。但要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互动式对话课堂的“互动”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第一、师生互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无条件接受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建立这种安全、自由的氛围。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乐于表现自己,在教师面前展露自己的所学。如,在教学平面概念时,一位调皮的学生在下面说:“面,面条的‘面’”,另一位学生接着说:“不对,面,是面皮的‘面’”。我没有斥责他们,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最后,大家形成共识,“面皮”可以看成“面”,“面条”则一般把它当做“线”来看待了。师生互动就是要扑捉哪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利用教育机智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二、生生互动。
  这种方式使学生心理宽松,对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起到相互学习,彼此互补,寻求共识的作用。这种方式常以课堂上合作小组的模式来展开,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生生互动变成优秀学生占有话语权的独角戏。要让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路都有碰撞的机会。要对人的直觉能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如,对于x 1/x=2,求x2 1/x2=?很多数学学习优秀的同学都采用配方法解决,即x2 1/x2=(x 1/x)2-2=22-2=2。可是,一位平时数学并不是很好的同学却别出心裁的说:其实,这道题很简单,我一眼就看出x=1,因此,结果为2。你看,合作学习,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能增加了解别人和被他人了解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互动中加强情感上的沟通与交融,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友爱、积极、互助的效果。
  二、互动式对话课堂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实验结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社会认识活动区别于世界其他一切物质存在形式反映认识行为的根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也从实践的观点,从主客体相互作用去观察人类的学习。
  瑞士著名认知心理学皮亚杰的话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认识即不能看作是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的,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也不能看作是客体预先存在的特性决定的,因为客体只是通过这些内部结构的中介作用才被认识的”。他还说“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途”,探索主体的内部结构,把握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就成为人类学习的关键。在他看来,人类的学习活动,就是在自我表现欲的调控下,运用内部的思维方式或认知结构同化或顺应客体刺激,以达到主客体间动态平衡的过程。思维作为认识的中心,最集中体现了人的学习活动。
  在1999年第3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水平测试研究中,对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讲话机会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研究方式是将参与国的课堂录像制成课堂实录,对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讲话的数量进行多方位的比较研究。其得出的结果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主讲式教学,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提倡学生课堂话语量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是有利于学习的。LPS是目前国际上另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课堂教学录像研究国际合作项目,曾经对数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对师生话语的绝对数量、师生话语量之比以及师生话语长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以下5个结果:
  (1)不同教师的数学课堂师生话语容量存在较大差异;
  (2)不同教师的数学课堂师生话语之比有较大差异;
  (3)中国数学课堂中教师的话语平均量是学生的6.6倍;
  (4)中国大陆的数学课堂师生话语量之比与国际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5)数学课堂中师生的话语长度呈现一定的规律。
  从统计结论可以看出,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细致讲解会多一些,也有些教师采用这样的基本教学模式:出示数学问题——教师分析提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讲评——总结——布置作业。
  可见,这样的一堂课用于学生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较多,势必使语言问题减少,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容量少,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也使得本堂课并非缺乏互动性。
  三、构建互动式课堂,强化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教学存在着差异,不同老师的不同课堂师生关系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总体还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价值。当然,这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师生的互动关系。
  首先,注重师生合作。
  要真正建立和谐、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合作学习的伙伴。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实现真正和谐的“教学互动”。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埋怨;多一些赞扬,少一些嘲讽;多一些帮助,少一些惩罚。这样构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心情舒畅,求知欲才能旺盛,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只有解放思想,大胆质疑,才能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师生积极参与。
  “互动”必须“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互动”。要达到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在讲解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题时,可设置情境,或利用外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好积极参与的思想准备。
  再次,师生情感交融。
  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师生的情感也很重要。这种情感来自于心灵深处。学生接受、认可,从而达到情感交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师生的互动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良好的情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要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每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以发挥,这样的课堂才能谈得上是师生互动。
  课堂需要对话才能互动,课堂需要对话才能更加精彩,课堂需要对话才能彰显教学新理念。在对话中,学生想说,敢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寻找自己的观点依据。在这过程中,能将知识点消化,将疑难点解决,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人性的光彩。构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课堂情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也是我们互动式对话教学的成效。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动画模拟,有利于同学们对图形的认识;多媒体还宜用于传统方法难以讲清楚的变、透、动等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大大解放老师的生产力,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总之只要合理使用,就能发挥最大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数学课堂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高中文科数学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初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感受、经验和做法。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创新路,出特色,才能真正提高文科数学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文科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对策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文科数学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改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和“我要学”的 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要管量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数学教学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 ,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这些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
目的:通过变应性鼻炎模型IL-25与IL-12水平和NF-κB, MMP-9在鼻黏膜重塑表达检测,探讨它们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理论依据。观察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而作为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学生学习了米、千米的认识,却不会估计日常生活中建筑物的高度,人的身高;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却不会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时,对于来自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却无从下手。那么,在农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