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拓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课标”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也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而是便变着花样地充分地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拓展。拓展一下子成为时尚,仿佛不拓展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赛课。但是由于施教者的施教水平及对文本的理解把握的差异,再加上我们缺乏对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不免出现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拓展。
  内蒙古的一位老师在一次大型优质课大赛中执教的《巴尔扎克葬词》。执教者设计的一个重点教室解读课文诗化的哲理语言,进而解读雨果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谈作者的生死观。可惜这位老师在这些诗化的哲理句上还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又没有去深入挖掘里面包含的生死观,就转而拓展到《欧也妮·葛朗台》理面去了,大讲“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熟睡的婴儿”,对“纵”字反复揣摩。这种拓展貌似丰富,实则喧宾夺主,让人扼腕叹息。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的培养,文本研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在文本上下工夫,要研究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要把一篇好文章读深读透,固然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作文纸撑,需要深厚的教师功底做后盾。但片面地追求课堂大容量和课内外衔接,结果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这是文末倒置的做法,是伪繁荣伪高效,是语文教学的末路。
  毋庸讳言,语文教学是需要拓展的。怎样的拓展才真正具有实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反复熟读文本,认真思考拓展的角度,积极寻求适当的拓展方式和时机。拓展要立足文本,要注重拓展的内容,拓展要运用得合理,运用得适时、适量,与语文无关或只是想当然地从某处随意生发开去的内容,要忍痛割爱,弃之不顾。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种角度展开拓展。
  一、针对教材难点,适度拓展,帮助学生消化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处往往也是教材蕴含深刻含义的地方,更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地方,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围绕难点而设计,因此,在教学的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所见,有所想,有所思,然后引起创作冲动,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往往需要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作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的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能帮助学生更深刻第理解、感悟教材所蘊涵的深刻含义。如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拓展,在师生共同分析了词中的意象及表现的意境后,再提出“诗人为什么这么愁?与《一剪梅》中的 “愁”有什么不同?由此带领学生进入诗人苦闷的内心世界。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了《一剪梅》,知道词中的愁是“闲愁”。那么,过了半个世纪后,在词人身上又发生了哪些变故?事先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总结归纳为: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最幸福安宁的日子。1126年,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1年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1132年夏,再嫁张如舟,九月离婚,被判两年刑。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这一年,李清照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1151——1156年,孑然一身,离开人世,没有留下子嗣。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
  理出这样的大事记,学生自然对词人的一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自然也就明白这时的愁是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真正的愁,比先前的闲愁不知多了多少内涵。
  二、选准拓展的基点,找准课拓展的空间。提倡拓展,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拓展,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时要找准课拓展的空间。比如某老师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从习作角度进行拓展。课堂上主要围绕一个“愁”字做文章,在分析了“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无限愁绪的?”这个问题后,又问: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愁绪?你感触最深的意象是什么?任选一句话结合对意象的理解把词中的意境描绘出来。学生纷纷动笔写了起来。有学生选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这样写道:
  诗人正沉浸在哀伤之中,一群大雁飞过来,他抬起头,放眼望去,多么像在家乡见到的那只呀!那时它在自己和丈夫之间传送锦书,可见在丈夫已经离去,家人离散,千言万语又跟谁诉说?大雁啊,你能告诉我,家乡是否安然无恙?藕花还那样娇艳吗?可大雁头也不回地飞走了,她呆呆地站在那里,充满了绝望……
  通过扩写,学生对大雁、梧桐、细雨这些意象的理解更深刻了,可以说真正实现了拓展教学的意图。
  三、在文本的空白处或者表达的简略处作适度拓展。这样既可开拓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说马克思的逝世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让学生对马克思有更前面更深刻的了解,我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有关马克思的资料,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和参与一些相应的活动,学生都感觉到,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走近一位世界伟人,对马克思的崇敬之情也从心底由衷地升腾起来。
  我想适时、适量、适度的进行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要不露痕迹,而非强行安插;要张弛有度,而非任意衍生;要画龙点睛,而非随意粘贴”的拓展才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其他文献
建设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就是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它不仅与工程内容有关,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等存在着联系。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社会和企业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需要,合理确定和有效调控建设工程造价,提高工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也是越来越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由原先的工具层面,逐步的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探究工作,寻找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最佳组合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探讨和熟知的问题。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记忆最深的就是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老师只
【摘 要】现代文阅读是语文综合知识的载体,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借鉴,推动语文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 教学方法  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到一定
【摘要】互动性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并不陌生,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从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打造优质互动性教学课堂进行了相关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探讨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对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优质高校课堂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互动性教学是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