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知·素养解读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的山川河流和家园,有其独特的景色、国土地貌、经济环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各国在改善生活、发展经济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增长、资源过度利用、居住环境污染等问题。
“世界与环境”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主题之一。课标及考纲中的“世界与环境”是指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和保护等方面。
“世界与环境”是历年高考英语的常考主题。就历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而言,“世界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介绍、珍惜水资源、使用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学校,对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随地扔纸屑、课本资料回收、污染或环境保护发表意见等话题。
关于这一主题的写作常有以下几种命题角度:
1. 介绍国家或城市。
2. 介绍“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或“无车日”。
3. 介绍“地球日”活动。
4. 合理利用水资源。
5. 污染整治之前与之后对比。
6. 公共卫生意识。
7. 请就是否应回收课本发表意见。
8. 日常生活中怎样进行环境保护。
9. 动物保护和人类生存孰优先。
10. 垃圾分类。
探究·语库构建
语境串记
Wildlife protection
Dinosaurs died out because of a(n) 1. _________ (expect) incident. 2._________ wildlife today disappears or is in danger just because humans do harm to it. For example, tigers
3._________(hunt) for fur to make carpets so that they can only live in secure reserves; grassland is destroyed without mercy so that dust storms come into being 4. _________ (affect) distant cities.
Last year, scientists saw some monkeys rubbing themselves with a certain kind of insect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fierce mosquitoes’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的山川河流和家园,有其独特的景色、国土地貌、经济环境,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各国在改善生活、发展经济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增长、资源过度利用、居住环境污染等问题。
“世界与环境”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主题之一。课标及考纲中的“世界与环境”是指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和保护等方面。
“世界与环境”是历年高考英语的常考主题。就历年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而言,“世界与环境”主要包括国家介绍、珍惜水资源、使用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建绿色学校,对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随地扔纸屑、课本资料回收、污染或环境保护发表意见等话题。
关于这一主题的写作常有以下几种命题角度:
1. 介绍国家或城市。
2. 介绍“世界环境日” “世界水日”或“无车日”。
3. 介绍“地球日”活动。
4. 合理利用水资源。
5. 污染整治之前与之后对比。
6. 公共卫生意识。
7. 请就是否应回收课本发表意见。
8. 日常生活中怎样进行环境保护。
9. 动物保护和人类生存孰优先。
10. 垃圾分类。
探究·语库构建
语境串记
Wildlife protection
Dinosaurs died out because of a(n) 1. _________ (expect) incident. 2._________ wildlife today disappears or is in danger just because humans do harm to it. For example, tigers
3._________(hunt) for fur to make carpets so that they can only live in secure reserves; grassland is destroyed without mercy so that dust storms come into being 4. _________ (affect) distant cities.
Last year, scientists saw some monkeys rubbing themselves with a certain kind of insect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fierce mosquit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