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建立高效课堂,关键是让课堂活起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通过优化师生关系,调整课堂结构,巧设导语,精心提问,运用竞赛机制等方式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敲开芝麻之门,诱入知识殿堂,激活主体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活跃
  【中图分类号】G633.3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好知乐知的气氛中去发现并感知语文宝库中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往往因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教师首先要树立"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概念,放下架子,消除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力感,将师生课堂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其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再次,整态要自然大方,亲切热情,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最后,语言要亲切、得体,富有感染力,以鼓励赞扬为主。这样,学生就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思考。
  二、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堂结构
  学生对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结构早巳厌烦,他们总是喜新厌旧,注意力和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脑、手、口、耳、眼等多个器官,使他们的思维有张有弛,总是处在最佳状态。其次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使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的每个环节都张驰有度,松紧得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旋律和谐优美。
  三、巧设导语,敲开芝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事项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初几分钟内能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扣紧课文内容,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较好的导语方式有:用歌曲导入,说笑话导入,讲故事导入,提问题导入等等。比如,在学习《小橘灯》时,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而文中的小姑娘呢?元宵灯会上你也许见过各式各样的灯,但我相信有一种灯你没见过,什么灯?这就是今天咱们要讲的《小橘灯》。"这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四、精心提问,诱入知识殿堂
  精心提问就是要把问题提得恰当、巧妙。所谓"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求知识的规律上。所谓"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创设"愤""悱"情景,优质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好学""乐学"的境地。主要方式有:
  1.推想性提问。通过发问,引发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去思考,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领悟。这种提问的实质是使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关键是合理。如学习《七根火柴》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这样提问:"大雨下了一夜,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这一夜的,他都想了些什么?"这一问,同学们都争着回答。有的说,他又饥又冷又害怕,还很痛苦,后悔参加革命了;有的说,他是很痛苦,甚至还骂这鬼天气,骂蒋介石,但是他坚信革命会成功,一定要坚持住,想办法把七根火柴送给队......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文章的主题在讨论中很快明确了,課堂成了思维的舞台,欢乐的海洋。
  2.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是诱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核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借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在引导学生弄清孔乙己必死的结局后,提问学生:"孔乙己悲惨的遭遇说明了什么?"请抓住小说表现的主题来思考,注意回答问题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同学们议论纷纷,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孔乙已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小说表现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封建文化教育不仅毒害了孔乙己,也毒害了广大人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这样一问一讨论,同学们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更清楚了。
  3.延伸性提问。这类提问,侧重于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在时空上做些拓展和延伸,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认识。这种提问能使学生由于课文的写作年代偏早造成的时代隔膜,缩短历史和现实距离,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善用竞赛机制,激活主体活力
  "竞赛"就是利用人人都有的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其特征是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激励进取、张扬个性、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好学乐学的境地等等。比赛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一对一、有组对组;有抢答,有必答;有点将式,有挑战式等,不一而足。语文常用的竞赛项目有:朗读比赛、默写比赛、背诵比赛、提问题比赛、回答问题比赛等。这些方法运用得当,能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心理障碍,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创造,时时体验学习语文快乐和有趣,从而盼望有更多、更频、更深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才能够真正"活"起采,也只有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教学才能够真正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收到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小燕;打情感牌--真爱动人[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8期
  [2]刘铁昌;李爱华;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6期
  [3]张冰薇;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0期
  [4]雷刚;胡春香;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5期
  [4]郭丽;浅议音乐课堂如何展现教师魅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各城市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关于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建设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但因为教师自身素质差异、学生情况的不同,以及使用英语教材的不同,导致实施英语趣味教学没有固定遵循的教学形式可循。为此,本文对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根据笔者多年的从教经
【中图分类号】G633.41  国家的发展和强盛,取决于国民素质。因此,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一、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  要从根本上落实素质教育,功夫在于课堂,只有真正地改革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从而有望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二、素质教育与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