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于探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__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从对未来人才的需要出发,把培养人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作为教学的目标,以引导学生“搞科学”为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创新教育是通过对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创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一、树立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灵感
  为了帮助学生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我们时常给学生介绍一些青少年小发明、小创造的故事。如利用沉淀、过滤、消毒方法发明的家庭净化水装置;利用两枚钉子做成的挂盆钩;利用磁铁的性质做成的钓鱼玩具等等。以此鼓励他们要做有心人,要有敢于标新立异的勇气,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一个个“?”,并使之变成一个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如教学《热胀冷缩》时,我们让学生来设计实验以验证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们有的设计出用橡皮膜封烧瓶口,把烧瓶分别放在热水、冷水中观察现象;有的提出用气球代替橡皮膜;有的则提议用肥皂泡来封瓶口;还有的设计出用一个充了气的气球放到热水和凉水中,通过观察排出水的多少来验证结论;有的甚至要在关好门窗的实验室中生一堆火,观察门窗是否有“风”吹出,等等。此外,我们还常用“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提出书上实验的不足并改进吗”、“你有独特的见解吗”等语言问题,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展开思维,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置创新情景、激发创新行为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创新的内部动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成功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具学具、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使用各种方法创设创新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如教授食物链、食物网的时候,我提前做好各种动植物的头套,让学生来扮演它们。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整节课当成是一个游戏来“玩”。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材都是陈述性的知识,那么可以制作一些“好看”的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需要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比较少,因此我都是以课件的形式来弥补的。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听得很出神,课也变得充实了。
  根据课程需要,我也会带学生去上室外课。如在上《自行车》这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研究自行车。学生对这样的上课方式很感兴趣,个个听得聚精会神,非常投入,连我课前所担心的纪律问题也没有,效果非常好。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动得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去吸引学生的兴趣,抓住他们挑剔的味蕾。
  三、提供创新素材 激励创新实践
  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创新素材并应用于教学中。如:《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的实验效果不明显,我便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把实验现象放大;学习了《太阳钟》一课后,让学生设计、制作太阳钟等。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思考、发现和创新。如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学生做完了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实验后,师生进行了小结: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负电荷。这时一学生举手发言:“老师!用毛皮摩擦玻璃棒、用丝绸摩擦的橡胶棒带的是什么电呢?会是自然界中的第三种电荷?”我顿了一下说:老师也不知道,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于是我没有按教学计划讲下去,而是又拿出了验电器等材料,和学生们做起了新的实验……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去搞科学,去探索,去创新。
  四、体验创新快乐、激发再创造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当学生实现了创新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产生更大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成功者,去体验创新的成功感。
  如教学《凸透镜》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制凸透镜。老师提问:自制凸透镜可以选什么样的材料?生活中要以用哪些材料来做放大镜?学生经过讨论发现:可以用玻璃珠、玻璃棒、玻璃杯,也可以用烧瓶、透明塑料瓶装水来做,还能用水滴、冰块等多种材料来做放大镜。第二天,学生纷纷拿着他们的杰作来找我了:有高倍的水滴放大镜;有在玻璃杯中装了有颜色的水制成的有色放大镜;有藏在保温盒的冰块里的冰放大镜……望着他们兴高采烈有样子,我也体验到了创新的成功感!
  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创新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对学生来说是新探索、新发现,我们都应给他们积极的评价。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学生才能自觉去创新,不断的提高创新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永恒的教育。在科学课这一科学启蒙的阵地上,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八坼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是语言的基础,而拼音又包罗万象,诸如不同类的韵母和声母,再加上阴、阳、上、去四声调等,这对刚踏进学校大门的六、七岁孩子来说,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拼音教学中存在一遍遍认读、反复抄写等枯燥无味的机械学习方式,更让孩子们对学习感到毫无兴趣可言。如何让小学生成功迈出汉语学习的第一步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中归纳了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儿歌故事激趣法  拼音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
《整合教育理念下的幼儿纸艺特色课程开发研究》是我园在不断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指南精神,通过整合生活、多元文化、多领域目标、主题课程等方式,使幼儿园纸艺特色活动成为不光是一种艺术活动,更是能促进幼儿多元整合发展的文化活动这一成果的总结。  一、用整合的视角看待幼儿纸艺特色活动  1.纸艺活动联系幼儿生活,连接幼儿生活视野。幼儿纸艺活动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体表现性活动,幼儿生活的环境决定着幼儿纸艺题
工作中,时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小小年纪,就厌学,你让他做作业,他就发脾气……确实,这类同学,虽然在班级中是极个别的,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或智力发展等诸多方面较同伴差,在班集体中显得那么突兀,表现为情绪失控、行为失常等。对这些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我们决不能简单地把他归纳为品德差,而要想到有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平等源自尊重  美
“做中学”是在幼儿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概念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中学”的重要教育目的。“做中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本文从“做中学”的几个主要环节入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如何在“做中学”中引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做中学”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感知粗略、注意失调、表象模糊、情感脆弱、强信息干扰、思维定式副作用等因素,经常出现五花八门的错误。错误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它是孩子们现有思想、方法、知识、经验的最真实的暴露,是孩子在“像呼吸一样自由”的课堂里学习的最真实的反映。对教师来说,错误是一种反证,是一种提醒和帮助,有时也是一星点火花的启示。我们应该用平常心看待出错的孩子,
一、加强课题组实施,提供管理保障  1、园长主抓——使阳光体育活动实施有保障。  我园根据《纲要》、《指南》精神,调动幼儿、教师及家长的积极主动性,全面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园长高度重视亲自参与课程建设,成立研究小组并任课题组组长,园长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研究适宜材料的投放,与教师共同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及经验。将课题研究落入教育实处。教科研组由教学业务园长引领教师结合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和特
本文围绕着如何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上课效率,从课前引入、课堂组织两个方面提出了多种经过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热爱英语这门学科,让学生跟着老师“转”起来,激发出学生专注力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积极参与,让每个小学生都感受到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注意力是认真听课、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小学生英语初学者,一般不易
小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通常注意力难以集中,这给小学数学学习带来了阻力,加之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学起来往往不得要领,即使学习过程做到“事倍”,却只能收获“功半”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小学数学应改变以往枯燥、死板的教学方式,引入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初见成效,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呈现出“百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英语儿歌内容丰富生动,语言浅显,节奏明快,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的识记和模仿,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词汇量不大,语言含量小,儿歌大容量的输入正好适合他们的学习能力的特性,小学阶段的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差,但模仿能力强,爱唱爱跳,儿歌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也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英语儿歌是非常适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的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密切的联系幼儿的生活,并且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让幼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同时体验到发现的乐趣。这些观点和因素都凸显了探究式学习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们逐渐重视探究式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地在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呢?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究式学习可以从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