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类比思想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1983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数学学的就不再仅仅是知识,还有方法和思想,三者相互联结,共同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加强对类比思想的渗透、运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其在不断探究中深化知识理解,以此优化思维活动。
  [关键词] 初中数学;类比思想;课堂教学
  类比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分类对比,其本质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属性猜想其其他属性存在的关系,可能是相同或者相似。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类比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学生直觉思维、合情推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
  一、运用类比思想深化教材解读
  类比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法,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在教科书中就有着重体现。在教学时可加以提醒,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种思想的广泛应用。
  如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讲解这一知识时,就可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发现其定理、性质以及运算过程都存在相似性。抓住这一点,就能大大降低认知难度,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度、分、秒的运算及注意事项可与时、分、秒类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快速掌握。学生经常受到类比思想的熏陶,对这一数学思想不再陌生,就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运用。[1]
  借助教材的解读,不仅能让学生意识到类比思想的普遍性,还能优化教学,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尝试运用,以此降低解题难度,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引导下不断深入,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类比思想活化数学课堂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概念教学、定理教学以及运算法则上。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就要加强重视,积极引导,借助这一思想不断激励学生,让其在探究中深化思考,扎实掌握要点。[2]
  (一)借助类比理解概念
  概念作为研究事物的基础与关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不容忽视。在教学中运用类比,不仅能沟通新旧知识,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还能促进概念与思想的类比,以此激励学生,使其在熟悉的氛围中积极探究,以此消除抵触心理,乐于花时间、精力学习,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教学分式基本概念及性质时,就可引导学生回顾分数,让其将两者进行比较,寻找相似与不同之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可提问学生:“小学里我们学过分数。什么叫分数?分数有什么性质?”对此,学生十分积极回答,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两个整数相除的式子叫分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这时,就可借助类比导入:“在学完用字母代表数之后,可将分母里含有字母的式子叫分式……”由此,学生便能清楚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关系,顺利激活原有认知结构,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化类比,可适当追问:“你认为分式中的字母有没有限制条件?为什么?”以此揭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开启教学。这样一来,便能让原本抽象、生涩的概念变得浅显易懂,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以此完善认知,无形中提升学科素养。
  (二)借助类比启发探究
  除了概念教学之外,类比思想在数学定理与运算法方面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对此,就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此落实能力培养目标。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就可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此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自主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哪些?随后借助小组交流完善思考,得出结论:有边角边定理(即SAS)、角边角定理(即ASA)、角角边定理(即AAS)、边边边定理(即SSS)。这时大多数学生还会忽略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直角边定理(即HL),对此就要稍加提醒。回顾之后,就可点拨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否也存在类似定理呢?这样一来,便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类比方法引导下开启新知学习,根据两者的相似之处探究,在思考、交流中深化知识理解,以此完善认知,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关键处启发学生,以此发挥学生能动性,促进新知理解、吸收。
  三、运用类比思想简化中考试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考是学生无法避免的,在面对这样一场大型考试时,要想取得骄人的成绩,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以此提高解题效率,在速度与正确率上赶超他人。[3]
  (一)条件类比寻找突破
  所谓“条件类比”,即是两个对象,可以是定理、公式或者法则等之间有条件关系,将其展开类比。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下面就以中考常见的“一线三直角问题”为例展开具体探究。首先,呈现问题背景:如图1,[AD⊥DE,BE⊥DE,C]是线段[DE]上一点,且[AC⊥BC,AC=BC],试求图中线段和角的数量关系。
  
  这一题难度较小,学生在解决过程中没有多大阻碍,对此就可类比迁移,适当增加难度,以此拓展:如图2,△ABC是等腰三角形,[AC=BC,∠ACB=α,]直线[l]经过顶点[C],且在三角形外部,请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不经过点[C]),构造一对全等的三角形。
  借助这两题的类比,就能提供学生自主突破的空间,让其在掌握基础的前提下全面思考,充分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题,在这一过程中尝试借助条件寻找突破口,以此解决问题,提高应试能力,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二)性质类比凸显思维
  这种类比是根据对象的相同或者相似进行类比,主要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题型在中考中大多是压轴题,虽然考得不多,但是难度较大,所占分值也大。首先,呈现问题背景:如图3,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作[AD⊥BC]于点[D],则[D]为[BC]的中点,[∠BAD=12∠BAC=60°。]于是[BCAB=2BDAB=3]。
  对于这一过程,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在这一基础上就可适当迁移,以此类比思考:如图4,△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BAC=∠DAE=120°],[D,E,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1)证明:△ADE[?]△AEC;(2)直接写出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
  总之,类比思想的渗透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让课堂活动更具探究性,还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类比过程中有所发现,以此培养自学与实践思考能力,最终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智敏,何春玲.妙用“类比” 激发创新[J].中学数学,2016,(07).
  [2]吴永萍.借助类比,让数学学习真正走向自主[J].数学教学通讯,2018,(07).
  [3]陳美荣.浅析“类比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8,(14).
  责任编辑 李杰杰
其他文献
今天早上,雨下得突然,同学们都没带雨具。放学时,有好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给他们带雨伞来接他们回家吃早饭。看着大人们又是撑伞,又是叮嘱的那副心疼孩子的样子,我真是羡慕死了。  我家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路,可是没有谁给我送雨伞,爸爸妈妈都到浙江打工去了,留下我和弟弟在家。我和弟弟都没带雨伞,我们冒雨回家,被淋了个透湿,结果都着了凉,弟弟发烧不止被王大伯送进了医院。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好羡慕
【摘 要】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非常重要,这会很大程度决定礼仪教育的功效。首先,幼师要从孩子们生活的大的环境着手来进行礼仪环境创设,要在园内给孩子们营造更好的礼仪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也可以在班级中创设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创设各种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礼仪环境;创设;研究  合理的进行礼仪教育环境的创设将会促进礼仪教育能够有更好的渗透,这也是很值得幼师
[摘 要]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朴素、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用词准确,善于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多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朱自清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融入散文中,写景抒情,这是现代散文家绝少有的独特现象。朱自清擅长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关键词] 朱自清;语言特点;修辞手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是“真”。讲真话、抒真情
【摘 要】 随文练笔,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效融合在一起。阅读学习的过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训练就是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激情写作同时发展,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关键词】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精彩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暴露出自身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习作中,时常会感觉作文无话可写,为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结合生活提高想象能力,从而增强习作能力。让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要切实做好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工作。文章着重从五个方法提出具体策略:有意识地加大听力训练的比重;有效运用英语原声电影;创设良好的听说环境;引导学生重视听力训练;注重对学生听力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知识,
[摘 要] 学习的迁移是一种正面影响,任何科目的学习过程当中都会有迁移。而知识是完成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教师想促进学习迁移的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是首先打好基础,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完成迁移,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利用迁移理论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更多知识衔接在一起,达成融会贯通的目标,并且能够进一步明确教学方向,给学生更为合理的学习指导,提升学生
[摘 要] 教师在培养学生写作方面,大部分采取的是单独教学的方式,由此看出,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是十分看重的。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干扰,在写作方面还有其固定的思维模式。文章从写作策略着手,研究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通过积累写作素材、列提纲、小组互动、加强写作训练等措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积极运用写作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