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心理育人方法探索

来源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心理育人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理论、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育人意识,要站在育人的高度来理解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应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往往采用心理咨询办法,是一种补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团体社会工作注重体验、分享和表达,注重创造新环境来发挥团体动力帮助成员做出认识、反思和改变。本文从相关文献回顾对心理与人的研究及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方法两个大方向来阐述,希望对同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性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张力论”是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经过发展,从原先强调诗歌内部各种辩证关系,逐渐扩大为强调作品中的矛盾性和包容性,并在诗歌结构的关照下融合统一。本文揭示“张力”概念本身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运用“张力论”分析王维的《鹿砦》,揭示:在看似幽远静谧的诗中,存在两组矛盾冲突的意象——“返景”与“青苔”“不见人”与“人语”;两组意象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融合,由此构成了全诗的张力,使作品在幽远静谧中
通过对在高职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40周岁以下)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和剖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许三观卖血记》围绕许三观卖血的故事,描写人生的苦难,凸显人们在苦难之下的各种生存态度。作品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彰显着生命的张力。
儿童文学作家沈习武秉持儿童文学应当是纯净透明的原则,尊重儿童、尊重自然、尊重生命,重视儿童心灵的能动性,运用切合儿童审美思维特征的语言,"接地气"地叙述人与动物的关系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为主,了解培育
关于自然界的思考,自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家孜孜以求。从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揭开西方哲学史的序幕,到巴门尼德奠定哲学本体论的基础,再到一代哲学之王柏拉图建立一个完美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讲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也作出了如何讲思政课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作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