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与坚守的两难困局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chun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却VS社会进步
  
  《周易蒙引》“卷一上”说:“困乎上者必反下,前既不得,遂其进势必退却也。”现在白领在大城市前既不得,其进势必退却,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白领阶层从大城市的聚集向二三线城市的扩散,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是从“异常”回归到“正常”,是从“畸形”市场回归到“均衡”市场。应该承认,大城市里提供的就业机会比较多,吸纳的“白领”也比较多。但是,像非大城市不去的就业、择业观,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体来说,都有些不够理性。就业、择业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它不仅涉及到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涉及到将来的发展前途;它不仅涉及到一项工作本身的舒服度、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而且涉及到这项工作的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选择,而且涉及到社会的需要。在大城市工作,俗称“在上面”,工作倒是舒服,说起来也够体面,但是个人发展机会少,恐怕一辈子也只能当个“兵”。而到中小城市或农村去工作,俗称“在下面”,工作、生活条件也许会差些,职业声望可能也不够高,但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大,有可能成为领导一方、独挡一面的“官”。
  在我看来,现在一些忍受不了大城市生存压力的都市白领,相继出逃移居到二三线城市工作,这不叫“退却”,而是改变策略,战略转移。哪里成长的空间大就到哪里发展,哪里发展的机会多就到哪里工作。白领曲折前进、迂回发展的策略,可以说是深得毛泽东游击战争策略的个中三昧。
  
  个体心理VS社会立场
  
  对于白领来说,还有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即立场问题。到底是站在个体的立场上看问题,还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看问题?站在个体立场上看问题,白领阶层从大城市的“退却”只是个人的进退荣辱问题;而站在社会立场上看问题,白领的“撤退”应是白领的“再定位”(replacement)与“战略转移”。这种“再定位”与“战略转移”,对白领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人的发展大体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天禀赋好而机遇也好的人,这种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谓是社会的宠儿;第二种是先天禀赋不好但机遇好的人,这种人虽然先天条件不是太好,但是傻人有傻福;第三种是先天禀赋好但机遇不好的人,这种人基本上属于天嫉英才、怀才不遇的那种;第四种是先天禀赋不好而机遇也不好的人,这种人个人素质不高、又无贵人相助,属于社会的普罗大众。
  对于“退却”的白领来说,大部分属于第三种类型的人。虽然他们大部分天资聪慧,但是事业坎坷,往往搭不上事业发展的顺风船。这类人又分为孤芳自赏型和遭人排挤型,好像在与社会的关系整合上出了问题。前一种清高自负,不愿意融入社会;后一种凤凰遭遇群乌排挤,难以融入“社会”,多半是绝对民主与正义缺失的牺牲品,很可能是微观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极有可能是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专政的牺牲品。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的洗礼,前一种“书呆子”式的白领越来越少了,后一种因遭遇种种社会不公而郁郁寡欢的白领则占大多数。
  在这种微观人际环境不良的情况下,白领换一下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到中小城市发展,因那里人才短缺,白领人士能够受到较高的尊重;在较多沙子的土壤里,添加一些站粘土,会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而不会像在知识分子成堆的环境里,土壤板结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广大中小城市与老百姓的生活、与人民群众、与社会实际更加贴近,对白领阶层更加需求,白领人士到那里更容易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才,技术、资金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的流动和转移,是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十大趋势之一。发展中地区缺资金、缺技术,关键还是缺人才。白领阶层从广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自由扩散,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能够促进发展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因此,无论从个人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白领的战略转移都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赋予其更多悲情的色彩。
  
  倦怠VS新开始
  
  对于白领的“再定位”或“战略转移”,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有一个如何认识与如何对待的态度问题。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要素。对于白领个人,一定要认识到这次再次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喜欢这次再次选择,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再次选择的机会。并且要知道选择是相互的,“选择”同时暗含着“被选择”,“选择”的自由和“被选择”的自由是等价的。白领与其喜欢再次选择,不如实实在在喜欢“被选择者”,尊重“被选择者”,说到底,是他们给白领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白领喜欢和尊重“被选择者”,最根本的就是要认同“被选择者”,热爱“被选择者”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上与“被选择者”和谐共鸣。以实际行动向接纳白领的城市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没有错的。为此,白领们要克服在大城市所形成的职业倦怠,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选择的事业中去。
  作为社会,对待白领的理性回归也有一个正确认识与正确对待的问题。社会,最直接的代表是那些白领们选择的“二线”城市。对于这些地方,首先要把“战略转移”的白领当作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要充分利用白领的经验、知识、技术、管理和人文优势,使本地区、本领域、本单位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其他社会成员也应该抱着惜才、爱才的态度对待他们,为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其他文献
图像边缘是图像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大都基于灰度图像,将彩色图像转为灰度图像后进行边缘检测不能充分利用彩色图像信息,而基于非均匀空间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方法也会造成信息丢失。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颜色空间CIE1976L*a*b*空间色差的彩色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充分考虑了颜色矢量距离差异和颜色矢量方向差异,能够比较准确的检测到彩色图像的边缘,优于基于灰度和非均匀颜色空间的边缘检测方法。
为什么提出“战略知識分子”?这实际上是一个“战略”导向,呼唤知识分子要重视战略研究。概括起来,有三个背景:  一是新技术的突破越来越难,突破后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集成化、专业化特点,这些都是技术分化的集中表现,技术之间、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渐增长。两个月前美国在实验室成功合成了生命体,两年前大部分科学家还说根本不可能。  二是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加速成长。美国的金融
无奈的被剥夺感常因收入差距过大而导致,强烈的不公平心态因社会竞争中缺乏良性程序而引发,无助和愤怒皆因无处不在的权力寻租而激化    当今社会,很多人自认为是弱势群体,泛化的弱势群体看似有些矫情,但我们却能管中一窥,探究人群中真实的弱势心态,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在蔓延。    “弱势心态”来自社会比较    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理应是那些出于社会最底层,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话语权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近日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城市地价监测数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住宅地价全部环比上涨,二线城市中除哈尔滨外全部上涨,三线城市上涨的占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