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准医学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528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阅读价值,现在看来,仍有新意和值得回味;《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还被选作省、市、区、县各种类型考试的阅读材料,看得多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自会有提高。这便是“阅读”栏目设立的初衷,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①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将投入2.15亿元启动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
  ②精准医学也称精准医疗,是一种根据人群的具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个体差异来进行疾病治疗的新兴方法。
  ③精准医疗的具体做法是先对大量的个人和患者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建立一个庞大的医学数据信息库,然后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分析比对不同个体的基因信息,进一步了解各种疾病的共同原因和特殊(个体)原因,从而开发出针对特定患者特定疾病突变(治病)基因的治療药物和治疗方法。当然,也针对健康人群进行个性化的预防保健。例如,西妥昔单抗对治疗一些人的大肠癌有效,伊马替尼对治疗一些人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有效,但是这两种药并非对所有大肠癌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都有效。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人的RAS基因发生了突变,则西妥昔单抗治疗大肠癌就无效,如果一个人的T315I基因发生了突变,则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就无效。所以,对于大肠癌病人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人就得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以决定用什么药。
  ④精准医学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医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意义深远。首先实施精准医疗,用于检测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的病例数将会大幅下降,治疗效果也会大幅提高。例如,2000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坚持2年以上,才能防止一起首次心脏病突发事件,即需要治疗的病例数为2000,尽管患有同一种病的人都在吃同一种药,但每个人的基因不同,药物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基因测序之后,就可以“一对一”(一种药物对应一种基因)地有效地进行心脏病突发预防。其次,实施精准医疗还会为治疗癌症等顽固性疾病找到新的突破口,为实现多种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有价值信息。美国医学家研究发现每种癌症都有自己的基因印记,通过这些基因印记的分析,就能找到最佳的用药方案。安德森癌症中心采用了精准医学的治疗方式仅三个月之后,所有的患者都比预期的生存时间加长了,大部分患者的癌细胞消失40%到60%, 个别患者的癌细胞消失了90%。
  ⑤精准医学为全世界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也面临着重重难题。具体体现在基因测序技术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全掌握。另外,对一个人进行基因测序需要2周时间,费用约为1000美元,很多患者负担不起。再者,测序容易,分析基因组困难,要从一个人海量的基因组信息中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犹如大海捞针。最后,基因测序会触及有关医学隐私权的法规规定,可能还会引发社会难题。
  ⑥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精准医疗正稳步向前发展,让所有人获得能够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个性化医疗已为期不远了。
其他文献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致幻蘑菇中的一种成分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一定效果。目前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通过抗抑郁药物以及认知行为疗法来进行,但这类治疗方案并不适合所有的抑郁症患者,有必要寻找新的治疗途径。致幻蘑菇中的成分裸头草碱能够作用于人体内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因此被医学界视为一种很有潜力的候选药物。但裸头草碱这类具有致幻作用的物质也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使用要非常小心。小规模的试验发现,酌量服用裸
德国科学家发明一种方法,能通过分析受测者呼吸气体中的核糖核酸分子,检测他们是否患有肺癌。核糖核酸可以结合细胞中稳定的DNA片段产生不同的变体,继而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健康细胞中产生的核糖核酸变体数量按照特定比例存在,但癌细胞中核糖核酸结合GATA6和NKX2两种基因产生的变体数量,其比例與在健康细胞中存在差异。科学家分别根据健康和患有肺癌的研究人群产生的核糖核酸相关数据建立起模型,并对100多名已知
多家医院的大夫认为28岁的张海超患的是“尘肺病”,而职业病法定机构却诊断他只是“疑似尘肺”。为了找出真相,张海超不惜“开胸验肺”。然而冒着生命危险以及背负沉重的债务,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还是得不到认可。这是为什么?  按照2002年中国卫生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Z25-2002),尘肺的诊断一是需要有专
研究人员发现,一部估计是公元前60年制造的古希腊天文计算机曾被用于预测未来。这部安提基特拉机械装置被描述为“全世界首部模拟计算机”。该装置是1901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海域的一艘失事船只内被发现的。研究人员在过去12年里利用X射线影像技术,将这部装置的零部件逐一组装起来,从而揭开了这部装置的神秘面纱。此前人们以为这不过就是古希腊人使用的一个计算器,用来描绘天空中星星的运行轨迹,以帮助当时的人识
可可西里能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特殊的生态系统,特别是有着众多适应高原环境的珍稀野生动物。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气候条件极其恶劣,但是,许多高原物种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和生存技巧,把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变成了它们繁衍生息的乐园。  1. 藏羚羊  在可可西里的“明星”动物中,藏羚羊毫无悬念地位居榜首。藏羚羊对高原的适应首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精”考验的中国人每年喝掉1000多万吨白酒。白酒分很多种香型,也分高度、低度、高档、低档,但现在有不少特别便宜的白酒竟然也能喝出高端酒的感觉,比如后味回甘的口感。殊不知,这种口感可能是违规使用甜味剂勾兑出来的。  白酒甜味从何而来  在酿酒发酵的过程中,微生物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酸、醛、酮、醇、酯等各类有机质。这些成分中,乙醇毫无疑问含量最多,而其他各种成分加起来也只占2%左
流言:人造奶油主要是从食用油脂当中提取出来加工而成的,含有较多油脂,尤其是反式脂肪酸。如果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对于青少年来说,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反式脂肪酸长期过量积累,还会诱发哮喘、肿瘤、糖尿病等严重疾病。  真相:关于“反式脂肪酸存在健康风险”的说法一直广为流传。日前,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联合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公开对此辟谣。食品辟谣联盟声明: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等
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为长期存在争议的三叶虫演化问题提供了最新证据。宜良红石崖虫化石发现于云南昆明附近寒武纪早期地层中,是继云南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发现中间型始莱德利基虫后,在中国发现的保存形态完整腿肢的第二种三叶虫。现生的节肢动物主要分为以蝎子、鲎等为代表的螯肢类,以虾蟹等甲壳类为代表的有颚类。传统的观点认为三叶虫和螯肢类的演化关系更近,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
《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阅读价值,现在看来,仍有新意和值得回味;《百科知识》上的文章,许多还被选作省、市、区、县各种类型考试的阅读材料,看得多了,阅读理解和作文水平自会有提高。这便是“阅读”栏目设立的初衷,希望能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①味觉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英国科学家已经发现,植物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使得它们的根须具有“品尝”土壤的功能。比如一种名为ANBI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国极地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研究地球两极的科研机构,其名誉所长董兆乾是个老南极人,更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  董兆乾出生于1940年3月,山东省荣成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因成绩优秀进入国家海洋局工作,专攻物理海洋学。1979年12月18日一大早,董兆乾所在的海洋二所海洋物理研究室主任陈干城匆匆来到他家,告诉他国家最近要派科技人员去南极考察,经海洋局系统组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