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4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
【机 构】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史地》杂志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学勤1933年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4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并兼任国内外多所大学教授。著有《殷代地理简论》、《东周与秦代文明》、《古文字学初阶》、《中国青铜器概说》、《新出青铜器研究》、《比较考古学随笔》、《古文献论丛》、《缀古集》、《夏商周年代学札记》、《周易经传溯源》、《简帛佚籍与学术史》、《走出疑古时代》、《四海寻珍》、《重写学术史》等。
其他文献
唐青花,是唐代白釉蓝彩瓷器的简称。其具有三个区别于陶器的主要特点:一是胎为瓷土(高岭土),而陶胎多系一般粘土;二是烧成温度在1200℃以上,陶器则多在900℃左右;三是胎质细密不渗水,陶器却胎质疏松且渗水。蓝彩器则是唐代的低温釉陶,类似唐三彩,或就是其中的一种,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类器物是唐青花的前身,即初创阶段的唐青花,称之为“白釉蓝彩器”。总之,二者有着一定的关联,既有不同,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在此
公元初的几百年,在越南中部某个区域生活着一个名为占婆的民族,正是他们创造了显赫一时的占婆文化。千年之后,这种文化依然能够通过尚存的占婆庙塔建筑艺术呈现于世人面前。 占婆庙塔是占婆文化的集中体现。它们是占婆人在不同时期陆续建造完成的,在制作材料、建造工艺和雕刻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凝聚着占婆人的智慧结晶,并且这些建筑也是占婆人文化和信仰的象征。 据以往一些专家研究并公布的资料表明,占婆庙塔的建造始于7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坐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天平山所夹持的岩溶盆地的近中央地区,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大部分属碳酸盐,以岩溶峰林地貌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约占市区总面积的80%。它以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江河,形成举世罕见的奇山秀水,环绕着桂林城,构成了一幅“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宋刘克庄《簪带亭诗》)的奇景。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