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定位就是“教书育人”,然而,一所学校要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密不可分。教师只有通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教书育人”提供强劲的动力。在农村中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只增教龄不增专业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笔者结合十几年农村中学教学实践和一些调查研究,发现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繁重,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羡慕他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这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难的思想根源。为此,一些教师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甚至不闻不问。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教育工作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
  二是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专业对口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能够来农村学校任教的大多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这既不利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说明农村教师的地位亟待提高。近年,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招录情况也说明了这点,虽然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和优惠政策,然而愿意就读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寥寥无几。
  三是农村教师发展前景令人堪忧。目前,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农村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仍极其薄弱,再加上机构改革,农村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档、断层现象, 35岁以下的农村教师是越来越少,教师老龄化现象令人堪忧。同时,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对城乡教师不对称流动控制不够,县城学校做大做强,许多教学骨干教师纷纷流向条件较好的县城,农村优秀教师资源更加稀缺。
  四是机械的教学评价抑制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农村学校缺乏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中学量化管理风行,教师的一切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工作绩效等,统统被量化为积分,与职称、荣誉、待遇挂钩。为了不被扣掉工资,教师不得不教死书、死教书、拼时间、搞题海,无暇顾及教学科研,使得农村教师缺少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再加上农村中学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也缺少有效的专业引领,特别是缺少课改专家面对面的技术性、专题性的咨询指导。
  随着教育体制、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安全感不断提升。在现有外部环境无法改变的前提下,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要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做足文章,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教学中,讲究对学生因材施教,其实对待教师同样如此。作为校长,要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的个性特点、能力情况、立身行事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寻找教师的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结合点,创造机会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使他们具有自豪感和成就感。真心欣赏每一位教师,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并获得被理解、信任与尊重的愉悦和满足。
  用发展的平台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从教师自我发展和提升的需要出发,搭建多种舞台,使他们拥有职业幸福感。
  1.从唤起教师内心的热情入手,营造良好的培养氛围,及时表扬先进、鼓励先进。学校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机会,选送部分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各级教学大赛或研讨活动,使教师专业素质在培训和竞赛中日臻完善和升华。
  2.关注成长过程,及时予以帮助。在工作中,密切关注教师的成长,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理念进行观察、指导,使教师始终能够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状态。
  3.激励与压力并重,促使教师持续发展。坚持为教师创设各种展示平台,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师考核和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动,让教师在压力中产生动力,在激励中提升能力。
  用宽容与理解对待每一位教师。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身为管理者,需要以宽阔的胸襟去包容,以贴心的理解来体谅。运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换位思考,谅人之难、容人之非,用包容和谅解让教师在衷心感念中自我修正,以“无言”胜“有声”。在工作中,坚持树立人本思想,尊重人,以诚相待,以心相交;相信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关心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思想上互相沟通,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行动上互相协调。
  用真心和真诚关怀每一位教师。要想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学校一定要知其需、知其想、知其难,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为教师工作、生活服务的美好心愿。只有教师生活快乐、幸福,才能把这种快乐传递、延伸,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教职工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把工作当作事业去耕耘,将学生当作孩子去教导。
  (作者单位:江西修水县港口镇中学)
  □责任编辑:刘 林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呢?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的真实情境。数学符号与公式、科学定理与发明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发现或发展而成的。在教学“相遇问题”中,针
去氧氟尿苷是5-氟尿嘧啶(5-FU)衍生物类抗肿瘤药物,作为5-FU的前体药物,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作用,大大降低了5-FU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是抗代谢药物中开发的比较成功的药物之一。本
目的:通过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和免疫低下小鼠试验研究,探究复方淫羊藿制剂(Compound of epimedium preparation,CEP)对人肺癌细胞和对免疫低下小鼠的作用。方法:1、建立NCI-H460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按模型组,环磷酰胺(CTX)阳性组,CEP高中低剂量组进行分组(各5只)。另取5只未接种细胞的裸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CTX组以0.02
摘 要: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引入了实践型本专科毕业论文体裁。这一改革适应了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克服单一学术型论文的弊端。从实施要求看,实践型体裁更适用于应用性专业中具有就业倾向的学生,并且必须满足实践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质量要求。从改革实践看,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毕业论文质量,但也存在着专业覆盖面不够、配套改革不深入的问题。今后学校应拓展改革覆盖面和体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从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算起,也近30个年头了,但教育的“三个面向”还是围着考试指挥棒打转转,可谓收效甚微。现在已经是到了课改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必须“重疴”下“重药”方能收到奇异的疗效。但首要的是不讳疾忌医,勇敢地积极地推广已被实践证明颇为有效的课堂改革成果,扎实迈出第一步。  关键词:课堂教改 推广课改成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
摘 要:个性是当代人格建构的重要目标,个性的培养则要依靠个性教育。个性教育与模式教育相对,模式教育将个性看成是问题和包袱,设法压制和抹杀,而个性教育则将个性看成是资源和财富,努力于发掘和充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教育已成为可能。  关键词:农村学校 个性教育 实证研究  一、个性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简单地说,个性教育就是尊重、
环丙沙星地塞米松混悬滴耳剂是以喹诺酮类药环丙沙星结合糖皮质激素类药地塞米松的耳用无菌混悬滴耳液,每mL混悬滴耳液中含有盐酸环丙沙星3.5mg(相当于环丙沙星3mg)、地塞米松
今天的语文教育正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状况:尽管大家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学生不重视,学校也不重视,教师只能干着急。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某种角度来说都是教育功利化惹的祸。  教育功利化使语文不受重视  今天的语文教育尽管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改革,但语文教育的尴尬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社会上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何在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语文教育一直没能突破教育功利化的藩篱。教育功利化,就是让教育实现最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