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表达如何进行强调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ongl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诵读文章时,进行强调是靠停顿、重读和特殊的语气来表示的,但是书面表达则看不出强调的内容。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这个内容也时有涉及。那么书面表达中如何进行强调呢?
  
   一、借助语序来强调
  
   第一种情况是,什么放在前面,就是强调什么;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在前面说。如谓语在前就是强调谓语部分的内容。如:“怎么啦,你?”“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又如“我们洗完了衣服”一句,如果要强调“衣服”如何如何,就把“衣服”提到句首,以它为陈述对象,说成“衣服我们洗完了”。又如《包身工》:“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个句子里,因为“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三个短语被提前,就强调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形象,说明她们生活的紧张、忙乱、劳累和穷苦,如果改成一般正常语序的句子,则不会收到这样的强调效果。
   第二种情况是,强调什么,就把什么放到最后说;放在句尾的内容,正是要强调的对象。比如,《祝福》这样描写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个句子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两个短语分别是“破碗”和“竹竿”的定语,应该处于中心语之前,现在置于句尾,反而得到了突出和强调,使人对祥林嫂流落街头乞讨无门的惨景有了更鲜明的印象。复句中也有这类现象,比如在因果复句“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里,强调的是结果句,如果改为“之所以浪费时间就是耗费生命,是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这一句中的原因句置于后面,则强调的就是原因了。条件复句、假设复句也同样如此。
   [题型示例1]
   ①百货大楼将于元月1日上午10时举行开奖仪式。
   ②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电视台已决定进行现场直播。
   ③百货大楼这次开奖仪式,开出的是金奖。
   把以上三句合成一个单句来表达,不能改变原意,不得增减成分。
   A.强调这次开奖重要,该怎样表达?
   B.强调要及时了解开奖情况,该怎样表达?
   这道题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单句变复句,除了不能改变原意,不得增减成分外,还要求表达题意所指定的强调重点。其实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三句所传达的三个信息,就会发现足以体现这次开奖重要的就是“开出的是金奖”这一信息,它是本质的,其他两个信息无论是开奖时间还是电视台直播均是非本质的。只要调整语序,将“将开出金奖”这个信息置于句末即可。如强调要及时了解情况,关键是两个信息——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渠道。将这两个信息置于后面即可。
   A答案为:元月1日上午10时,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百货大楼的开奖仪式将开出金奖。
   B答案为:百货大楼的金奖开奖仪式,元月1日电视台将于上午10时进行现场直播。
   [题型示例2]
   比较下列这组句子,然后分辨它们的着眼点。
   ①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标语。
   ②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标语张贴在四壁。
   在A、B、C、D四项中,分别选出与上述两句衔接最妥当的项。
   A. 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B. 会议即将开始C. 会议刚刚开始D. 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与①句衔接的是;与②句衔接的是。
   这道试题看似是对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而最主要的答题环节仍然是要考虑内容强调的问题。B、C两项均属于时间方面的内容,与会场布置无关,故能很快排除。剩下的两项就颇费周折了,其实只要将题干中的两句紧缩一下就可找到答案。①句说的是“什么位置挂(缀、贴)着什么东西”,句尾指的是实物;②句说的是“什么东西挂(缀、贴)在什么位置”,句尾指的是位置。①句强调挂(缀、贴)的是“横幅”、“流苏”、“标语”一类一般饰物,而不是其他什么奢华物品,自然只能A项与之衔接;②句强调这些东西分别挂(缀、贴)在什么位置都是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而不是随意安上去的,与之衔接的自然就只能是D项了。
  
   二、借助虚词来强调
  
   [题型示例3]
   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①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②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③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④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 ②③B. ①②
   C. ①④D. ③④
   这四个句子实际上表达的只是一句话“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区别是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加了一个“是”字。这个“是”显然不是判断动词,因为判断动词“是”充当谓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可随便移动;并且判断动词“是”是不能省去的,省去句子便不通。而上述四句中的“是”可以省去,基本意思不变,位置又很灵活,显然它是语气副词,这个“是”加在谁前面就强调谁。据此,句①强调的是“给我”,是受话人;句②强调的是“在家里”,是地点;句③强调的是“上午”,是时间;句④强调的是“打了一次电话”,是“打电话”这件事。故答案为C项。
   复句中也有使用虚词以示强调的,比如属于偏正复句的递进复句和转折复句等,表达的重点均在后一部分,前者用“而且”,后者用“但是”、“然而”等,都是在前面加虚词表示强调的重点。
  
   三、借助标点来强调
  
   比如:“想,要靠做来证明;做,要靠想来指导。”这两个分句的主语之后加逗号停顿,显然就起到了强调主语的作用;把两个逗号去掉,句意不变,但强调的重点就看不出来了。再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这个句子一连加了三个逗号,几乎到了一词一顿的地步,除了表达沉痛的语气外,不也是为了强调吗?这个句子的陈述对象得到强调,还有一个原因是“她”与“刘和珍君”组成了复指短语。
   此外,行文中某些句子另起一行,单独成段,以示重要。这也是强调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玉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我找到裴教授的联系方式是通过Google搜索引擎,和他取得联系是通过E-mail,这充分在说明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而裴教授所讲授的课程是<Internet及其应用>;我想我们一定有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贯穿于江泽民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江泽民探索实现人民经济利益有效途径的新思路,是江泽民对于社会主
平时与学生谈起作文,不少学生很苦恼:老师都说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我读了不少书,写作文时还是干巴巴的几句,作文成绩也没有提高。面对学生的苦恼和困惑,教师怎样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呢?我的做法是针对学生平时常见的问题,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授之以法,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下面结合课文《羚羊木雕》谈谈具体做法。  《羚羊木雕》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使学生产生共鸣;结构精巧,易于模仿;人物形象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洗礼将是全方位的.教育叙事就是伴随课程改革进程迅速进入教育领域的反思方式,它以叙事、讲故事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经常需要用计算机编写一些数学资料,制作教学课件。选择合适的软件,能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下面给各位教师介绍的几款软件能让你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轻松有趣。
作为一名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员,我经常在基层学校听课时发现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大、空、虚,甚至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照搬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中;与教师交流时,教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