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片段练习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片段写作在作文教学中能够化繁为简,方便可行,反馈及时。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階段进行有效训练:观察要细致,描述抓特点;说明有顺序,方法要牢记;评议抓实例,学习细分析。
  关键词:片段练习  初中作文  描述  说明  评议
  写作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系统性地训练指导,往往是为了写而写。而学生呢,他们对写作本来就缺少足够的兴趣,不是绞尽脑汁就是东拼西凑,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对写作更加敷衍。针对以上写作现状,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重视平常教学中的片段写作训练,由段入篇,增加作文亮点,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片段训练类型分三种:描述性训练、说明性训练、评议性训练。根据这三种训练类型,在七、八、九年级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能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
  一、观察要细致,描述抓特点
  在三种训练类型中,描述性作文训练的内容最常用、最广泛、最丰富,它包括景物、人物、事件等。景物在我们身边,常常能影响到我们的行动;人物是能发动一切事物的主宰,因此笔者就此两项重点讲述。
  如何描写景物片段呢?第一要选好自己的观察点,可以是始终固定的,就好比摄影师站定在一个位置,向四周的景物拍许多照片。第二要捕捉住自己观察的景物特点,有效调动眼、耳、大脑的作用,进行具体描写。“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视觉印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是听觉传达。“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是观景所思。因为捕捉住了所观之景,能够把自己和景物接触时候的所见、所听、所感表达出来,所以这些都是很好的描写。相反,凡不注意自己和景物接触时的感受,捕捉不住什么特点,只把一些概念写出来,那肯定不是好的描写。比如有些学生,你叫他描写秋天,他总是用“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叫他描写冬天,他总是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这是平时书本里对于秋冬的印象,没有结合实际,没有自己实在的感受,就写不出景物的特点来。
  如何描写人物片段呢?第一要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写的欲望才能事半功倍。第二要观察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抓住这些特点展开描写。比如我执教《妙笔生花塑人物——写出人物特点》这节作文片段练习课时,我首先进行“猜人物”活动,出示几个学过的课文里的人物描写片段,引出学生对课本人物描写的印象;然后再出示身边熟悉的人物——英语老师的外貌描写让学生猜:一件短外套披在她高挑的身上,显得端庄活泼。头发用一根黑皮筋扎在脑后,发尾微微蜷曲,走起路来随着身体的前倾一颠一颠,就像蝴蝶飞动着翅膀。嘴巴较大,却能从中吐出朵朵异国莲花,让人钦佩。学生很快猜出来了。我接着出示大屏幕:这个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黑不白……学生猜不出,我趁机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前面的能猜出来是因为抓住了人物外貌特点,从人物身材、五官、穿着入手,加上想象、修辞等手法呈现。最后一个猜不出是因为描写太普通,不具体,没突出任何特点。最后教给他们一个口诀:写人有特点,描写来表现,外貌神态连,动作加语言,心理更全面,围绕其个性,选取突出面,生动又形象,全靠用心观。学生兴趣盎然,之后积极进行描写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的练笔活动,他们通过平时和当时观察,结合本节课指导,很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片段,展示交流时气氛活跃,学生受到了有效的描述性片段训练。
  二、说明有顺序,方法要牢记
  说明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间接培养科学精神。当前的初中教材也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写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所以,说明文片段训练可以把课文当成训练的标本来仿写、引申。
  如何进行说明性片段训练呢?第一要注意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景点来写。初写说明文,对象一定要是学生熟悉的,才能打消畏难心理,奠定写好的基础。第二要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写。比如当前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入选的两篇典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这两篇都是事物说明文,都按总分结构,逻辑顺序,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说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先进行仿写训练,可单独仿写“赵州桥”部分,题目是“我们身边的桥”。先确定由主到次的顺序,再通过观察、比较,突出桥的最主要特征。学习《苏州园林》后,可以仿写第四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按总分结构,清楚明白地说明身边公园或校园的某处景点特征。
  当学生由课文的学习转入简单仿写之后,再逐渐加入方法、语言方面的要求,每次片段训练有计划、有重点,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将片段连缀成篇,这样,学生会写完整的一篇说明文就可水到渠成了。
  三、评议抓实例,学习细分析
  说明文表达的是作者的理解,态度常常是平静的。议论文则表示主张,态度常常是激动的。议论文就像在说服人,还要提前设想读者可能有怎样的怀疑和反驳,要做好应对,正如军事家运用兵法一般。此时,运用实例最为有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教师指导评议性片段训练时必须教会学生抓实例,细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这实例可以是身边的真事,可以是新闻报道的,也可以是书里记载的。总之,例子的选择要真实可信,为论点服务。第二,对于这些实例,基本的评议方法就是“因果分析法”,学会这种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生发其他议论方法。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一文,就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有疑的例子,可以这样提问议例:为什么戴震敢于质疑呢?因为只有对读书内容进行了思考,才会有疑,有了疑问便会求证,求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问就是这样不断产生积累的。再如《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举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课堂上可以设问议例:为什么老禅师那一天不肯吃饭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一天没有做事,是个“无业游民”,吃饭就是掠夺别人的勤劳成果,所以他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吃饭的,由此证明“有业”多么必要!
  通过议实例的训练,学生明白议论就是分析说理。掌握了这种基本的议论方法之后,只要抓住实例,就能生发议论,使事例更有说服力,有效地为论点服务。如果只举例子不加议论,那事例也毫无意义。
  总之,这三种类型的作文片段训练耗时少,师生间的交流直接而迅速,灵活又实在。因此,想要提高初中学生作文水平,在不同的学段有计划地推行片段练习,切实有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夏丏尊,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
  [3]郑克俭.教育教学漫谈[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个性化学习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自身实践,研究个性化学习和智慧教室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智慧教室环境下“3C”个性化学习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智慧教室 环境 策略  一、个性化学习的缘起及概念特征  (一)个性化学习的缘起及发展  “个性”一词来自拉丁语“P
摘要:班主任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与教育者。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尤其是伴随城市扩张后出现的寄宿制学校,对班主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宿制学校的扩张使其涌入大量年轻班主任教师,其是否能够快速成长成了众人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的真实案例,从明确班主任育人目标、丰富班主任的知识储备、提升班主任的学习能力、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等四个方面
摘要:数学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聋校数学教师应将立德树人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落实课程育人目标。文章从聋校数学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施路径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聋校 数学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导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明确了教学重点,引导教师制定正确的教学措施。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鉴赏、文化、思维等多个方面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全面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时,应该关注学生各项核心素养成长需求,构建核心素养课堂,改善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职高语文核心素养创新之处,研究我国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现状,提出具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 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材里,要把重心转移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来,通过“放手”让学生的思维从禁锢中跳出来,根据具体教学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设计、探究等方面“放手”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启慧学生的创新思维,放飞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越来越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已体现出其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优势。因此,如何才能更加合理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