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01至2008年8年间有关CUBA科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从联赛体制、校园篮球文化、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分析,认清科研现状,寻找可能还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为后面的科研活动指明方向。
关键词 CUBA 高校篮球运动员 高校篮球文化 高校篮球联赛体制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我国体育历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对于展现校园文化,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和提高篮球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毕竟联赛成立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以2001年到2008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关于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为今后联赛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01年到2008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关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共计190篇文章,采用归纳法对上述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分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发表论文刊物情况
在这190篇文章中,有53篇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占总数的28%。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说明这些有关CUBA的科研论文质量还是很高的,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这些核心刊物的重视。
(二)发表论文作者情况
统计显示在这些作者中,副教授以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或者硕士学位者占49%;助教占16%。研究者中以高校教师为主,且高职称和高学历者居占了很大比例。这说明大学生篮球联赛在高校体育这一领域是相当重要的,备受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论文研究内容及结论
1.关于对技战术训练的研究文章有53篇,占28%。研究认为:技术方面,大学生应有目的的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要加强篮板球的拼抢意识和投篮练习,提高篮球运动技巧;要加强协防补防意识,培养整体防守能力。战术方面,要提高有效配合进攻在阵地进攻中所占的比例,应多以突分、助攻传球为主;要加快比赛节奏,注重快攻战术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要丰富防守战术的内容。
2.对CUBA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的文章有10篇,占5%。研究认为,CUBA在市场开发方面还不够完善,市场框架还未完场,产业结构还不健全;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责权不明。建议主办方重视对CUBA联赛的市场研究,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权责关系,按照市场规律,使CUBA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推动其全面发展。
3.关于联赛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的文章有25篇,占13%。研究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增强学校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联赛的发展要遵循“育人宗旨和文化特色”,要“淡化功利和只重实效”,真正做到“篮球搭台,文化唱戏”,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从而为国家输送全面的优秀人才。
4.对于运动员心理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章有17篇,占9%。研究认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对比赛有重大影响,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其适应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要求;其次通过对运动员气质类型和测定和对其临场技术指标的统计,确定不同气质运动员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的差异,从而探讨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的相关程度,以求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培养提供依据。
5.有关CUBA体制问题的探讨有28篇文章,占15%。这的体制问题包含很广有球队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体制、联赛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等等。由于联赛还比较“年轻”,还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正是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加以研究,找出体制中的漏洞,加以弥补完善。研究表明,建立科学、稳定、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保证联赛有序的运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法规,实行科学化、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加强对比赛的管理,保证公平、公正,提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水平,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市场推广和开发的力度,提高联赛的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水平。
6.有关人才培养的文章有18篇,占9%。研究表明,现今我们的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在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在校运动员的教育方式;这批学生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研究也建议要完善运动员的竞赛训练管理机制,科学训练,合理控制体校生、特招生的数量;完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制,加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尊重学生运动员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属性,加强其与其他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
7.除上诉研究以外,还有关于裁判工作、拉拉队、NCAA和CUBA的比较等方面的文章。
三、分析和建议
(一)分析
随着CUBA的不断发展,对于它的研究也逐年向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一一涵盖。因此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加强对运动员选拔与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从小学、中学、大学到职业联赛。这样的培养方式能保证运动员成长的连续性,知识、技术结构的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了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
2.横向的与外国先进的大学生联赛进行比较研究,例如美国的NCAA,扩展对比的范围,立体的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差距,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改革完善的步伐。
3.各类专业运动员,比如体校生,特招生,专业队下队等等,经过CUBA这个大舞台的洗礼,对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技战术层面上产生的变化,对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4.在校园文化方面虽然研究成果不少,但研究的大多是共性问题。在现代社会,如何突出个性,特别是大学生这以群体,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结合本校特点,创建各具特色的校园篮球文化也同样非常重要。
5.由于现在CUBA还在不断摸索中前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条件成熟,如何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是即将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宣传是一方面,我想更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军,增加参与的学校的数量,这样能使更多的学校加入这项赛事,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使CUBA真正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联赛,而不只是少数重点高校的舞台。但随之而来的赛制改革、管理水平、赛事推广、利益分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建议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好CUBA这个平台,结合本校特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创建篮球特色校园文化。
2.虽然对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也不少,但可行性方案不多,也许是改革要涉及的面太广,但有了这么多的理论研究,加快实施的脚步也是必然的。因此如何将这些理论研究正真转化为实践,需要我们大胆的进行体制改革。从抓典型开始,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试点,逐步限制他们的招生范围,帮助他们进行梯队建设,形成从小学、中学、大学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逐步从试点推向其他高校。
3.在越来越多的专业篮球运动员涌向高校的情况下,提高联赛的竞技水平,使CUBA不再是这些专业运动员无奈的选择或者是专业运动生涯的最后一站,而是为青年运动员提供更多比赛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提高成才率。让CUBA真正成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摇篮。
4.专业运动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应该重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拿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这批学生融入校园生活,使他们在高校中不仅仅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存在,走上赛场就是运动员,走下赛场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持续发展的空间。
5.可能CUBA的竞赛水平并不是最专业的,但竞赛环境一定应该是专业的。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保证CUBA的健康成长、保证参赛运动员的公平竞争,这些都和执法裁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培养出一支更加专业化的裁判队伍,是其中的关键。然而更为关键的则是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裁判组织体制,使这些高水平的裁判留的住,干的好,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 熊国庆.第八届CUBA女子冠亚军决赛的技术参数树比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23-125.
[2] 何劲鹏,孙建华.CUBA东北师大男篮比赛技战术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3] 刘卫东,涂春景.2004-2005赛季CUBA三分球的数据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6.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01至2008年8年间有关CUBA科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类、分析,从联赛体制、校园篮球文化、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心理干预等方面进行分析,认清科研现状,寻找可能还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对策,为后面的科研活动指明方向。
关键词 CUBA 高校篮球运动员 高校篮球文化 高校篮球联赛体制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是我国体育历史上第一个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对于展现校园文化,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和提高篮球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毕竟联赛成立的时间较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以2001年到2008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关于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综述分析其研究现状,为今后联赛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01年到2008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关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共计190篇文章,采用归纳法对上述文章的研究内容及结论进行分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发表论文刊物情况
在这190篇文章中,有53篇发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体育类核心期刊,占总数的28%。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说明这些有关CUBA的科研论文质量还是很高的,确实有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这些核心刊物的重视。
(二)发表论文作者情况
统计显示在这些作者中,副教授以及以上职称者占37%;讲师或者硕士学位者占49%;助教占16%。研究者中以高校教师为主,且高职称和高学历者居占了很大比例。这说明大学生篮球联赛在高校体育这一领域是相当重要的,备受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论文研究内容及结论
1.关于对技战术训练的研究文章有53篇,占28%。研究认为:技术方面,大学生应有目的的加强身体素质练习,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要加强篮板球的拼抢意识和投篮练习,提高篮球运动技巧;要加强协防补防意识,培养整体防守能力。战术方面,要提高有效配合进攻在阵地进攻中所占的比例,应多以突分、助攻传球为主;要加快比赛节奏,注重快攻战术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要丰富防守战术的内容。
2.对CUBA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的文章有10篇,占5%。研究认为,CUBA在市场开发方面还不够完善,市场框架还未完场,产业结构还不健全;市场化运作水平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责权不明。建议主办方重视对CUBA联赛的市场研究,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杠杆的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的权责关系,按照市场规律,使CUBA形成自我造血机制,推动其全面发展。
3.关于联赛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的文章有25篇,占13%。研究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对增强学校凝聚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联赛的发展要遵循“育人宗旨和文化特色”,要“淡化功利和只重实效”,真正做到“篮球搭台,文化唱戏”,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从而为国家输送全面的优秀人才。
4.对于运动员心理状况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章有17篇,占9%。研究认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对比赛有重大影响,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其适应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要求;其次通过对运动员气质类型和测定和对其临场技术指标的统计,确定不同气质运动员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的差异,从而探讨气质类型与技术特长的相关程度,以求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选拔、训练和培养提供依据。
5.有关CUBA体制问题的探讨有28篇文章,占15%。这的体制问题包含很广有球队管理体制、竞赛体制、学生运动员的管理体制、联赛机构设置和规章制度等等。由于联赛还比较“年轻”,还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正是通过不断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加以研究,找出体制中的漏洞,加以弥补完善。研究表明,建立科学、稳定、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保证联赛有序的运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法规,实行科学化、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加强对比赛的管理,保证公平、公正,提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水平,建立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市场推广和开发的力度,提高联赛的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水平。
6.有关人才培养的文章有18篇,占9%。研究表明,现今我们的大学生篮球联赛虽然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但在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在校运动员的教育方式;这批学生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研究也建议要完善运动员的竞赛训练管理机制,科学训练,合理控制体校生、特招生的数量;完善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体制,加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尊重学生运动员作为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属性,加强其与其他大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
7.除上诉研究以外,还有关于裁判工作、拉拉队、NCAA和CUBA的比较等方面的文章。
三、分析和建议
(一)分析
随着CUBA的不断发展,对于它的研究也逐年向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延伸。但并不是所有的方面都一一涵盖。因此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1.加强对运动员选拔与培养一体化模式的研究,从小学、中学、大学到职业联赛。这样的培养方式能保证运动员成长的连续性,知识、技术结构的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了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
2.横向的与外国先进的大学生联赛进行比较研究,例如美国的NCAA,扩展对比的范围,立体的进行比较,通过对比研究寻找差距,并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改革完善的步伐。
3.各类专业运动员,比如体校生,特招生,专业队下队等等,经过CUBA这个大舞台的洗礼,对他们在心理层面上,技战术层面上产生的变化,对将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4.在校园文化方面虽然研究成果不少,但研究的大多是共性问题。在现代社会,如何突出个性,特别是大学生这以群体,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结合本校特点,创建各具特色的校园篮球文化也同样非常重要。
5.由于现在CUBA还在不断摸索中前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条件成熟,如何继续扩大其影响力是即将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宣传是一方面,我想更直接的办法就是扩军,增加参与的学校的数量,这样能使更多的学校加入这项赛事,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使CUBA真正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己的篮球联赛,而不只是少数重点高校的舞台。但随之而来的赛制改革、管理水平、赛事推广、利益分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建议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好CUBA这个平台,结合本校特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创建篮球特色校园文化。
2.虽然对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研究也不少,但可行性方案不多,也许是改革要涉及的面太广,但有了这么多的理论研究,加快实施的脚步也是必然的。因此如何将这些理论研究正真转化为实践,需要我们大胆的进行体制改革。从抓典型开始,在有条件的高校进行试点,逐步限制他们的招生范围,帮助他们进行梯队建设,形成从小学、中学、大学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逐步从试点推向其他高校。
3.在越来越多的专业篮球运动员涌向高校的情况下,提高联赛的竞技水平,使CUBA不再是这些专业运动员无奈的选择或者是专业运动生涯的最后一站,而是为青年运动员提供更多比赛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提高成才率。让CUBA真正成为中国篮球后备人才的摇篮。
4.专业运动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校,应该重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拿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这批学生融入校园生活,使他们在高校中不仅仅是以运动员的身份存在,走上赛场就是运动员,走下赛场就是一名普通的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拓展他们持续发展的空间。
5.可能CUBA的竞赛水平并不是最专业的,但竞赛环境一定应该是专业的。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保证CUBA的健康成长、保证参赛运动员的公平竞争,这些都和执法裁判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培养出一支更加专业化的裁判队伍,是其中的关键。然而更为关键的则是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裁判组织体制,使这些高水平的裁判留的住,干的好,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 熊国庆.第八届CUBA女子冠亚军决赛的技术参数树比分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23-125.
[2] 何劲鹏,孙建华.CUBA东北师大男篮比赛技战术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
[3] 刘卫东,涂春景.2004-2005赛季CUBA三分球的数据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