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重度脑挫裂伤 系统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04
现代生活在高速发展,但各种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意外事故频繁发生,颅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脑挫裂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重度脑挫裂伤属于重型颅脑外伤一种,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多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完善的、系统的护理。
运用临床系统护理程序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护理,探讨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入院后系统护理方法的实施对患者的影响。通过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行系统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更合理、并发症减少。系统护理方法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系统临床护理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重度脑挫裂伤患者162例,男123例,女39例;年龄2~72岁,平均40岁;车祸伤135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8例。经治疗18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病死率11.11%。
入院后早期护理
接到急诊科或门诊的通知,立即通知值班医生,责任护士准备病床,备好抢救用物、急救药品。
掌握患者损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机制、既往史、过敏史。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进行GCS评分记录。观察是否有合并损伤。
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的给氧。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内异物,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4L/分,呼吸困难者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②迅速建立大静脉通道,按医嘱使用脱水剂、止血剂。③留置导尿,记尿量。④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者绝对卧床,适当约束,设床栏。⑤如果需要手术,则紧急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备皮,备血,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准备手术用物如CT片等,送手术室。
无手术指征或患者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对于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时,即考虑颅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使进行检查。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经常巡视患者;夜间加强基础护理,重症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位,保持病室安静。意识、瞳孔的变化反映了脑外伤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和散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等表现。直至脑疝衰竭期才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头部过度活动引起脑损伤进一步加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本组病例中有12例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予以会诊手术处理。
伴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患者:根据并发症不同,对症护理:⑴上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达9l%。脑外伤患者由于脑灌注不足,应激性溃疡出血使其加剧。应即刻送监护室监护。①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予胃肠减压,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密切观察排便情况,有无黑便现象,估计出血量。②止血则根据病情输入止血药物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口服黏膜保护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头部过度活动引起脑损伤进一步加重。如出血较多,伴有呕血者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引防止窒息。③脑外伤初期及溃疡出血的活动期应暂禁食,如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出血停止,应予清淡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④心理护理:神志清醒出血患者,应予心理安慰,告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以及新的临床用药,病情将会得以控制,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⑵院内感染患者:①合理应用抗生素,如怀疑有院内感染存在,应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时间。②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③增强抗病能力:在积极救治患者同时,要重视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大营养支持,可根据需要给予胃肠道要素饮食,静脉营养补充白蛋白等。
压疮患者:脑外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小便失禁、营养失调及代谢障碍,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形成原因很多,正确评估、积极预防是临床预防褥疮的主方法。对已发生的褥疮实行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改变体位,翻身;加强皮肤护理,对受损创面涂抗炎保湿收敛药膏,无菌纱布包扎,彻底换药,以消灭褥疮。同时同陪人讲明病情,获得理解配合。使用有效药物和和精心护理是治疗褥疮的基础。
伴有精神症状患者:精神症状的出现与颅脑外伤的程度有关;恐吓恐惧等精神创伤也是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同时给予镇静、针灸加安慰、指压穴位等暗示治疗。
讨 论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具有“急、危、重”、“变化快”等特点,应严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认真作好护理记录。护士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其病情变化之初即给予相应的处理。中后期,消耗大,应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预防各种并发症,以最终达到功能保留恢复及苏醒。不仅要重视疾病,还要注意心情,护士要主动与家属沟通,做好对家属的抚慰、谈话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在入院后系统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率显著降低。笔者深刻体会到应用系统护理方法,在救治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26.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4.
3 任红.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230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09,10:1892.
4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1l4.
5 邹莉.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26.
6 万海涛.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精神障碍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47-4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04
现代生活在高速发展,但各种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意识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意外事故频繁发生,颅脑外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脑挫裂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器质性损伤,包括挫伤和裂伤。重度脑挫裂伤属于重型颅脑外伤一种,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多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完善的、系统的护理。
运用临床系统护理程序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护理,探讨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入院后系统护理方法的实施对患者的影响。通过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行系统护理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更合理、并发症减少。系统护理方法对重度脑挫裂伤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系统临床护理方法做简单的阐述。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重度脑挫裂伤患者162例,男123例,女39例;年龄2~72岁,平均40岁;车祸伤135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8例。经治疗18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其余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病死率11.11%。
入院后早期护理
接到急诊科或门诊的通知,立即通知值班医生,责任护士准备病床,备好抢救用物、急救药品。
掌握患者损伤的时间、地点、受伤机制、既往史、过敏史。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进行GCS评分记录。观察是否有合并损伤。
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充分的给氧。迅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取出口腔内异物,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3~4L/分,呼吸困难者请麻醉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②迅速建立大静脉通道,按医嘱使用脱水剂、止血剂。③留置导尿,记尿量。④烦躁不安、神志不清者绝对卧床,适当约束,设床栏。⑤如果需要手术,则紧急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备皮,备血,通知麻醉科及手术室,准备手术用物如CT片等,送手术室。
无手术指征或患者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对于早期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若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时,即考虑颅内发生继发性损害的可能,及使进行检查。观察内容包括意识、瞳孔,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经常巡视患者;夜间加强基础护理,重症患者保持头高足低位,保持病室安静。意识、瞳孔的变化反映了脑外伤病情的变化,往往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和散大,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变慢等表现。直至脑疝衰竭期才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不规则。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头部过度活动引起脑损伤进一步加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本组病例中有12例出现新的定位体征,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予以会诊手术处理。
伴有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患者:根据并发症不同,对症护理:⑴上消化道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达9l%。脑外伤患者由于脑灌注不足,应激性溃疡出血使其加剧。应即刻送监护室监护。①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予胃肠减压,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和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密切观察排便情况,有无黑便现象,估计出血量。②止血则根据病情输入止血药物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口服黏膜保护剂,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头部过度活动引起脑损伤进一步加重。如出血较多,伴有呕血者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引防止窒息。③脑外伤初期及溃疡出血的活动期应暂禁食,如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出血停止,应予清淡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④心理护理:神志清醒出血患者,应予心理安慰,告知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以及新的临床用药,病情将会得以控制,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⑵院内感染患者:①合理应用抗生素,如怀疑有院内感染存在,应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应用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时间。②建立健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制度和措施,不断强化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知识。③增强抗病能力:在积极救治患者同时,要重视调整患者机体免疫力,加大营养支持,可根据需要给予胃肠道要素饮食,静脉营养补充白蛋白等。
压疮患者:脑外伤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小便失禁、营养失调及代谢障碍,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形成原因很多,正确评估、积极预防是临床预防褥疮的主方法。对已发生的褥疮实行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做好基础护理,协助改变体位,翻身;加强皮肤护理,对受损创面涂抗炎保湿收敛药膏,无菌纱布包扎,彻底换药,以消灭褥疮。同时同陪人讲明病情,获得理解配合。使用有效药物和和精心护理是治疗褥疮的基础。
伴有精神症状患者:精神症状的出现与颅脑外伤的程度有关;恐吓恐惧等精神创伤也是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给予抗精神病药物,同时给予镇静、针灸加安慰、指压穴位等暗示治疗。
讨 论
重度脑挫裂伤患者早期具有“急、危、重”、“变化快”等特点,应严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并认真作好护理记录。护士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责任心,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其病情变化之初即给予相应的处理。中后期,消耗大,应加强营养,纠正负氮平衡,预防各种并发症,以最终达到功能保留恢复及苏醒。不仅要重视疾病,还要注意心情,护士要主动与家属沟通,做好对家属的抚慰、谈话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重度脑挫裂伤患者在入院后系统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率显著降低。笔者深刻体会到应用系统护理方法,在救治重度脑挫裂伤患者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26.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4.
3 任红.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230护理.中国基层医药,2009,10:1892.
4 李小萍.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1l4.
5 邹莉.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26.
6 万海涛.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精神障碍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