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立足现实,探索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并指出相应对策,为中小企业的成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困境 策略
一、引言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个积极的推动力量。其盛行与发展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与关系到微型企业发展出路与前景的决定性的信贷资产融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足以为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能够完成其在转型期的历史使命,实现真正的社会经济转型,实现企业化的现代发展。
二、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根据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微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难问题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小型企業和微型企业上,特别是那些时间较短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问题更加难。相对来讲那些建立时间较长,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型企业在我国目前的信贷融资中困难并不大,有时这些企业恰恰是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的稳定客户。
三、我们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其内部的因素,也存在着外部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状况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经营状况有着许多不利于其扩大融资的因素,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的成立时间较短、自有资本偏少、规模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整体效益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不仅加大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当然地给银行贷款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这就必然地导致了各个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认知的偏差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简单的家族式管理机制,因而,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地存在着管理者素质比较低下,企业缺少人才的窘境,这就势必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着认知的偏差,从而又进一步地导致了企业行为的偏差。而这些一旦涉及到融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势必影响到融资效果。
(二)外部因素
1.间接融资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还会在近期较长时段内以较大的影响力控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资金流通。而银行业原来的组织结构模式和运营机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行政职能的基础上,是作为国家行政保障的重要手段来行使其职能的,这就决定了原有的行政式的结构模式和运营模式。在其结构组织上的特点突出的表现为行政式的层级划分和管理运营机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逐层级“委托——代理”型的运营机制。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金融业务的便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种逐层管理的方式对于金融的资金融通和较大规模的投融资业务是有其优势的,不过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来说,其不适应性的弊端还是明显而突出的。
2.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的变化
微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更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提升的国家发展战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了结构性的产品过剩,有利于微小型企业发展的卖方市场不断地向不利于微小型企业发展的买方市场转化,整个国家也不断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式,一大批产能过剩的企业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迁移或者转产,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给微小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造成了一部分微型企业因为不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经营困难,导致了产品积压,利润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内源性融资”。
四、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信贷融资良好运营机制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相应的信贷组织体系构建
1.要改变原有的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和运营机制
我国金融机制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开拓新的途径和方式,以便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创设。
在具体的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上,要遵循高效能、全面性、普适性的原则,实现市场化导向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改革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市场经济整体运营环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使金融业的发展兼顾到我国经济成分构成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领域、层面和样式的多样性,使得金融机构有能力承办各式各样的金融信贷业务。金融机构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必须加强机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简化机构连接和运营的中间环节,提高金融业务办理的效率;同时可根据微型企业的分布特点,依据各地区微型企业的规模,分布领域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统一管理下的灵活处理和具体应对的策略与机制保障,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性和实际职能行使的有效性。
2.加强小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扶持工作
对于地方性和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保障的具体工作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工作:要方块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小型金融机构的管制,在政策上和实际的职能行使上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性和宽裕度,使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信贷融资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范围进行灵活掌控和有效应对;要鼓励社会性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的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的构建,政府应大力帮助和扶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把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建设和运营机制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运营机制。政府还要为小型金融和机构特别是民营性质的小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信用机制建设的良好政策和实际扶助保障,小型金融机构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其信誉度偏低,社会影响力偏弱,普遍的认可程度不高,为此,要保障小型金融机构普遍而宽泛的发挥作用,就必须为其社会服务的公信力提供保障,政府应加快相应的法制保障工作的进程,建立信贷风险的隔离保障制度和实际的不就行政策措施。 (二)加强信息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笔者认为,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首先是制定出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完善已有的还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尽量使征信体系步步有法可依,依法运行。而不是随某个人的意愿运行。纵观世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有征信管理法律法规。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泰国的《征信业法》。英国《数据保护法》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经验,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相应法律法规。并尽快出台相应的专门用于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促进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业的发展。
2.建立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要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几乎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详细的全面评估与评价。这样就有可能涉及到业主个人、税务、工商、海关等许多各方面的信息。为了消除因信息泄露而产生的对一些人尤其是一些企业主不利影响。政府必须大力加强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库的保密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和约束那些机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确有效的企业信息数據库。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商业资信调查机构
在征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信征机构不仅承担着对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承担着对这些对象信用评级、评估等职能。尤其是在信用增值业务中,商业资信调查机构需要介入。因为只有在这个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的情况下,银行才能在给企业的贷款过程中一尽快的速度进行,从而缩短了贷款处理时间这在客观上就降低了银行和企业的双方的成本,这样的运作下贷款违约率也是比较低的。目前我国商业资信调查机构只能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仅初步发展。其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相距还很远,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借鉴别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大力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商业资信调查机构。已适应国际经济的大发展。
(三)完善信贷环境和信贷机制
1.明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分清目标客户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来讲,它们今后的信贷营销客户目标群体将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不同的中小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经营特点、不同竞争结构的银行机构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科学管理。共同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条件,铺好道路。大家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业务创新
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进行各有不同的贷款政策,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融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能够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贷款产品。使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快创新贷款业务流程
中小企业无论规模、资本、管理与大企业都有很大不同。但是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有数额小、时效强、频率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银行在贷款给中小企业时不可能与大企业贷款有相同的贷款流程如果相同,无论都银行还是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既简单有安全的可实际操作流程。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的缩小流程环节,这样既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也降低了银行的管理成本。
4.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一套对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奖评制度,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信贷人员业绩考核奖评制度。使信贷人员在对自己的客服服务过程中能有负责的履行信贷职责。从而达到银行在开展业务中做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也只有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用的考核评价制度。才能使银行的信贷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真正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兢兢业业地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使银行和贷款的企业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也使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个积极的推动力量。其盛行与发展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与关系到微型企业发展出路与前景的决定性的信贷资产融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足以为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能够完成其在转型期的历史使命,实现真正的社会经济转型,实现企业化的现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雨.略论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88.
[2] 罗国勋.中国微型企业的发展趋势[J].决策与信息,1999(05):137.
[3] 陈景全.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103-104.
作者简介:许艺严(1992-),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09级在读本科生。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 困境 策略
一、引言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个积极的推动力量。其盛行与发展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与关系到微型企业发展出路与前景的决定性的信贷资产融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足以为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能够完成其在转型期的历史使命,实现真正的社会经济转型,实现企业化的现代发展。
二、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根据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了《微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从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融资难问题来看,问题主要出现在小型企業和微型企业上,特别是那些时间较短的微型和小型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问题更加难。相对来讲那些建立时间较长,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型企业在我国目前的信贷融资中困难并不大,有时这些企业恰恰是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的稳定客户。
三、我们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其内部的因素,也存在着外部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1.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状况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与经营状况有着许多不利于其扩大融资的因素,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的成立时间较短、自有资本偏少、规模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整体效益较低、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些因素,在客观上不仅加大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也当然地给银行贷款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这就必然地导致了各个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认知的偏差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简单的家族式管理机制,因而,这些中小企业普遍地存在着管理者素质比较低下,企业缺少人才的窘境,这就势必进一步导致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着认知的偏差,从而又进一步地导致了企业行为的偏差。而这些一旦涉及到融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势必影响到融资效果。
(二)外部因素
1.间接融资体系存在缺陷
我国的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还会在近期较长时段内以较大的影响力控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资金流通。而银行业原来的组织结构模式和运营机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行政职能的基础上,是作为国家行政保障的重要手段来行使其职能的,这就决定了原有的行政式的结构模式和运营模式。在其结构组织上的特点突出的表现为行政式的层级划分和管理运营机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逐层级“委托——代理”型的运营机制。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金融业务的便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当然,这种逐层管理的方式对于金融的资金融通和较大规模的投融资业务是有其优势的,不过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建设来说,其不适应性的弊端还是明显而突出的。
2.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的变化
微小型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不足,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更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提升的国家发展战略。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由于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出现了结构性的产品过剩,有利于微小型企业发展的卖方市场不断地向不利于微小型企业发展的买方市场转化,整个国家也不断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地调整了经济发展方式,一大批产能过剩的企业由沿海地区向内地迁移或者转产,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给微小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直接造成了一部分微型企业因为不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经营困难,导致了产品积压,利润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内源性融资”。
四、我国中小企业建立信贷融资良好运营机制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相应的信贷组织体系构建
1.要改变原有的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模式和运营机制
我国金融机制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机制必须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变,开拓新的途径和方式,以便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创设。
在具体的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上,要遵循高效能、全面性、普适性的原则,实现市场化导向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的改革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市场经济整体运营环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使金融业的发展兼顾到我国经济成分构成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领域、层面和样式的多样性,使得金融机构有能力承办各式各样的金融信贷业务。金融机构特别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必须加强机构层级之间的相互联系,简化机构连接和运营的中间环节,提高金融业务办理的效率;同时可根据微型企业的分布特点,依据各地区微型企业的规模,分布领域和自身特点,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统一管理下的灵活处理和具体应对的策略与机制保障,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性和实际职能行使的有效性。
2.加强小型金融机构的建立和扶持工作
对于地方性和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保障的具体工作还是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工作:要方块地方性金融机构和小型金融机构的管制,在政策上和实际的职能行使上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性和宽裕度,使其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和信贷融资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范围进行灵活掌控和有效应对;要鼓励社会性市场经济运营环境下的地方性小型金融机构的构建,政府应大力帮助和扶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把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国有金融机构的组织建设和运营机制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运营机制。政府还要为小型金融和机构特别是民营性质的小型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信用机制建设的良好政策和实际扶助保障,小型金融机构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其信誉度偏低,社会影响力偏弱,普遍的认可程度不高,为此,要保障小型金融机构普遍而宽泛的发挥作用,就必须为其社会服务的公信力提供保障,政府应加快相应的法制保障工作的进程,建立信贷风险的隔离保障制度和实际的不就行政策措施。 (二)加强信息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社会征信体系
笔者认为,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首先是制定出能够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完善已有的还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征信机构管理法律法规。尽量使征信体系步步有法可依,依法运行。而不是随某个人的意愿运行。纵观世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般都有征信管理法律法规。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泰国的《征信业法》。英国《数据保护法》等等。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借鉴经验,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相应法律法规。并尽快出台相应的专门用于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促进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业的发展。
2.建立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要建立一个能够覆盖几乎每个人和每个企业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详细的全面评估与评价。这样就有可能涉及到业主个人、税务、工商、海关等许多各方面的信息。为了消除因信息泄露而产生的对一些人尤其是一些企业主不利影响。政府必须大力加强和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数据库的保密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和约束那些机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真实可靠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确有效的企业信息数據库。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商业资信调查机构
在征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信征机构不仅承担着对个人、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加工、使用服务,还承担着对这些对象信用评级、评估等职能。尤其是在信用增值业务中,商业资信调查机构需要介入。因为只有在这个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的情况下,银行才能在给企业的贷款过程中一尽快的速度进行,从而缩短了贷款处理时间这在客观上就降低了银行和企业的双方的成本,这样的运作下贷款违约率也是比较低的。目前我国商业资信调查机构只能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仅仅初步发展。其发展程度与西方发达国相距还很远,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借鉴别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大力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商业资信调查机构。已适应国际经济的大发展。
(三)完善信贷环境和信贷机制
1.明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分清目标客户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来讲,它们今后的信贷营销客户目标群体将以中小企业为主。但是不同的中小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同业务类型、不同经营特点、不同竞争结构的银行机构之间,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科学管理。共同服务好自己的客户,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条件,铺好道路。大家共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业务创新
各个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自身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进行各有不同的贷款政策,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融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个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能够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做贷款产品。使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快创新贷款业务流程
中小企业无论规模、资本、管理与大企业都有很大不同。但是中小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有数额小、时效强、频率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银行在贷款给中小企业时不可能与大企业贷款有相同的贷款流程如果相同,无论都银行还是中小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使中小企业的贷款既简单有安全的可实际操作流程。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的缩小流程环节,这样既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也降低了银行的管理成本。
4.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一套对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信贷人员的业绩考核奖评制度,银行应建立起完善的信贷人员业绩考核奖评制度。使信贷人员在对自己的客服服务过程中能有负责的履行信贷职责。从而达到银行在开展业务中做到质量效益齐头并进。也只有有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用的考核评价制度。才能使银行的信贷人员在他们的工作中,真正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兢兢业业地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使银行和贷款的企业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也使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结语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个积极的推动力量。其盛行与发展对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繁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与关系到微型企业发展出路与前景的决定性的信贷资产融资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研究,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足以为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规范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相信,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的中小企业一定能够完成其在转型期的历史使命,实现真正的社会经济转型,实现企业化的现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红雨.略论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88.
[2] 罗国勋.中国微型企业的发展趋势[J].决策与信息,1999(05):137.
[3] 陈景全.金融危机下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103-104.
作者简介:许艺严(1992-),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2009级在读本科生。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