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产业人才培养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scotscots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被遴选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立足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拟定“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应用化学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几年来,项目结合民族地域经济和民族高校特点,对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和优化,采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地方院校;产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70-02
  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属于订单(定向)式培养人才,培养的是直接面向地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本科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科研基本素质和进行化工新产品、新工艺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必须受到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的训练[1]。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也是与科研生产实际相联系的重要纽带。为此,必须深入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更新[2-6]。现以我校湖北民族学院为例,探讨民族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实践,以期为相关兄弟院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价值。
  一、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传统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工科专业,主要研究化学理论在各个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属于应用研究型专业,在培养模式选择上可理可工。由于民族地方院校多处偏远落后地区,属少数民族聚居地,如我校地处武陵山区,前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之初虽选择工科模式,但走的主要是理科路线,其在实践教学上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特色和创新,而现有的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传统的应用化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上仍然比较薄弱,不利于充分體现民族高校的特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实际需要。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富民兴区举措的大力推进,给武陵地区特别是恩施州的工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面临的却是高级应用化学人才十分匮乏的尴尬境地。因此,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应该综合考虑民族院校的特点,紧密跟随民族区域内重点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民族地区特有的资源为依托,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有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强化”这一总体思路,即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为目标;以强化科研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两条主线;三个强化即强化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等创新能力培养,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强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办学特色。
  (一)“两条主线”
  1.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主线。优化我院应用化学及相关专业现有单元操作设计、机械设备设计、毕业设计内容,整合相关专业,如化工、制药工程的工程设计技能训练平台,进行工程设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开展学生工程实践设计训练,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整合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内容,辅以面向湖北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材料类、制药类、矿业类的操作仿真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2.科研能力的培养主线。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中,根据本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形成的条件和规律,精心确定各类实验(实践)性课程的内容和运行方式。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面向生产、科研实际,不断优化和改革实验教学内容,要在实验教学内容中体现最新的生产需求和科研成果;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式,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对实验选题、方案设计、指导过程、考核办法等环节进行改革,特别是在各实验教学模块中渗透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三个强化”
  1.在实践教学中发掘、调动和培养学生对研究与实践的兴趣,培养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科学品质,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科研、工程和社会实际,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仅推进了化学与化工的结合、化学与制药工程的结合,而且实现了与生命、医药、材料、能源、农业等学科领域的交叉与渗透。以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建设和我院化工、制药工程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为契机,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在师资队伍、研究方向等方面相互依托支撑,高度共享。加强同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咸丰县三鑫矿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多渠道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3.充分利用矿物、天然产物等地域资源优势,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同企业建立联合的研发机制,在指导上实行“双师”制,将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当地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相结合,让学生直接参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活动,发挥地方民族院校的特色和特长。
  通过学生科研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构建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各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科研开发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三、结论
  随着民族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极其有限,而且伴随民族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结合民族地域经济和民族高校特点,对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和优化,采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成功实施,对于其他民族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和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同时对于化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相近专业的建设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雁,蓝岚翎,许云丽,等.地方高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
  [2]黄文胜,翟琨,向东山,等.地方民族高校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
  [3]李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9)
  [4]梁文耀,陈武喝.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自主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5]张冰融,宋雪.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
  [6]刘忠华,李小刚,王郑库,等.开放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作用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6)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预习学案从各项细致化的学习任务入手,帮助学生独立面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为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做铺垫。本文结合pep英语教材教学实践,探索出从“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师的学法指导”、“满足学生的感知差异”这三方面入手有效设计小学中高段英语预习学案的路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
摘要:美学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理解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作用过程与产物的主客观效应。《审美间体》一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审美间体”这一全新的思想模型,有助于克服迄今为止美学研究所呈现的主客二分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片面性,有利于拓展与提升美学研究的客观信效度与理论解释力品格,对美学以及神经美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美学;认识论;审美间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要: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正在得到各方的认同,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可忽视。虽然教师已投入大量精力从事双语教学,可课程设计对学生需求的关注不多,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双语课程的接受度。本文从地方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中,发现学生需求在双语课程设计中被忽略,而学生才是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于是,我们围绕学习需求设计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形成了提升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建
摘要:本文主要是近年来使用冀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一点想法,旨在帮助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习真实的语言。  关键词:自主;合作;快乐;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8-0259-02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部,2011
摘要:在国际贸易人才相对过剩背景下,电力院校在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如果不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办出特色,将很难与其他高校竞争,也难以持续发展。本文从上海电力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实践出发,对电力院校特色外贸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构建特色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院校;特色外贸人才;培养目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5
摘要: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协同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应用于地方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从问题创设、小组协作查阅资料、课堂讨论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几个环节入手,能丰富阅读教学内容,激发阅读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整合知识、内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兼顾探索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地方高校;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为了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革,进一步探索适用于食品工科学生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MOOC、SPOC及翻转课堂的内涵,并对实现该教育模式应具备的硬件及软件条件进行分析。该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食品工科类学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MOOCs;SPOC;混合式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咏月诗在李白的诗歌中占有不小的比例,这些咏月诗或深或浅地反映出李白的内心孤独,这种孤独恰恰是李白诗歌中重要的主题。咏月诗以诗人和月亮这种既对立又关联的关系浓缩了自然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宏大的宇宙意识和历史观念总会对比出生命个体的渺小和孤独,由此,李白的咏月诗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悲剧气氛。  关键词:李白;咏月诗;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
摘要:教师职业压力近年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教师职业已成为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中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繁重的工作、社会家长的高期待和难教的学生、新课程改革等众多考验,压力可谓最大。持续、过重的压力势必对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本地区的中学教师压力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达到了解本地中学教师当前压力状况目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供相关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和新型行业的产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实践证明应用型人才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以铜仁学院为个案研究对象,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的优劣态势。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业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