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大师创造更好的时代条件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承认这个社会目前确实是浮躁的,但也有很多人能够凝神聚气、甘坐冷板凳,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脊梁,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注意发现这样的人,注意扶持这样的人,引导社会能够向这样的人学习,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摆脱物欲的诱惑,当然我们也要创造他们能够很好工作的环境,使我们这样一个时代能够出文化大师,而且能够出更多的文化大师。
  ——国务院副总理 汪洋
  当今中国已经具备了培育大师的能力。但同时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对真正能够被称之为大师的人,常常抱有质疑和消解的态度,对一批有学术建树但知名度不高的大师,大部分公众并不了解。但還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一些自封的“伪大师”却很容易产生迷信心理。不少“伪大师”们非常注重自我包装和宣传,常常利用大众的迷信权威心理,跟名人、明星套近乎,让缺少科学素养的人跟着上当受骗。一个社会如果一旦形成这种过度崇拜“伪”权威的风气,势必迷信盛行,而传播科学知识反倒会被视为另类,是时候为大师正名了。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乐国安
  一部分人要借“大师”一词来唱衰中国时,会故意泛化“大师”外延。他们喜欢虚假标签各式大师,假借各种伪劣大师行骗害人的事件,来证明当前中国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公共危机:诚信不再、秩序混乱、贪污腐败、民不聊生等等。我们更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真正直面中国社会问题本身进而合理解决。可见,泛化的“大师”认定实质上逐步瓦解了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认同感,目的是以大师之名嫁接全盘否定当前中国政治社会制度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李涛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任何一个神圣的称谓都有被消解、被调侃的可能,教授被喊成“叫兽”,专家被写成“砖家”,现在的“大师”似乎不是一个好词儿了。有三类人最喜欢宣称自己是大师:国学“大师”,中医药养生“大师”,成功学“大师”。当然,这三类人中也不全是“坑蒙拐骗”的,但这类“骗子大师”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师的整体形象。教授、专家、大师,这些和知识阶层紧密相关的词语被污名化,一方面我们应该反思现在的学术环境是否真的需要改变,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重拾对知识的敬畏心和严肃认知。
  ——新浪网友 小鱼不是小鱼儿
其他文献
2016年11月8日,46岁的“美人鱼公主”钟丽缇,与小自己12岁的男模张倫硕在北京完婚。婚礼现场,张伦硕单膝跪地告白爱妻:“我太年轻,还不够强大,但我会好好照顾你……”钟丽缇感动地向他喊话:“我找到了我的幸运知音,我孩子的爹,我的英雄,我的大树。下一辈子能不能早点娶我!”钟丽缇终于在第三次婚姻中首披婚纱,而且是两个女儿当花童。20年前,她在电影《人鱼传说》中演的是一条美人鱼,惊为天人。如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