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式离婚》的女性主义思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式离婚》通过林母/林小枫/肖莉/娟子四种不同的女性角色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转型时代婚姻伦理的现代变迁,昭示了已婚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轨迹。林家母女为传统婚姻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肖莉和绢子对于婚姻的选择则给了当代婚姻诸多启示:其一、婚姻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没有婚姻也可以有生活的精彩,其二、女性由于参与社会实践,主体意识逐步确立,她们把握了对婚姻的选择权,生命内涵不断丰富;其三、四种女性的婚姻结局启示男性反思其在婚姻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启示新形势下,男女应该超越既定的婚姻模式,创新婚姻的内涵,维持婚姻的爱情,以避免《中国式离婚》的悲剧。
  [关键词] 《中国式离婚》婚姻 家庭 女性主义
  王海鸰的小说《中国式离婚》伴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一时引起了人们对于婚姻的众说纷纭式的讨论。剧情围绕着离婚这一主题展开,在现代离婚观念已被广为接受的今天,该剧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引发身处围城内外的人审视自己的婚姻现状。笔者认为该剧的成功在于敏锐地把握了当下题材,通过剧中不同年龄层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反映了转型时代婚姻伦理的现代变迁,有着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
  该剧展现了四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分别是单身妈妈肖莉、已婚中年女性林小枫、林小枫的养母和青年女性娟子。她们的丈夫都发生了心或者身或者身心的背叛,除了林母的家庭,其它家庭都走向了分离。
  林小枫的养母是一个传统女性,林父在年轻的时候搞婚外恋,并生下一个女儿(林小枫),林母由于受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由于“有些宽容,有些糊涂”而原谅了丈夫,还把林小枫当成自己的女儿抚养,最终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而面对如此伟大无私的奉献,丈夫忏悔和愧疚了一辈子,他们相敬如宾的背后是摆脱不掉的沉重的情感包袱,林母在对他人和家人的奉献中献祭了自己的爱情也给了丈夫沉甸甸的精神负担,由此失却了爱情而靠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来维系的婚姻关系带给双方当事人的是痛苦。林母这种丧失自我意识的选择葬送了作为女人对于自己命运和幸福的主动承当。
  已婚中年女性林小枫,受过高等教育,一心盼望夫贵妻荣,为此,她采取多种方式逼迫丈夫投入市场经济的海洋,为了表示对丈夫的支持,她还毅然辞掉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当起了家庭主妇,但天天重复着繁琐的家务劳动使她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又加上丈夫对她的爱越来越淡,也就是心的背叛,激发她频频歇斯底里地与丈夫争吵,最终走向了离婚。林小枫是处在传统与现代转型时期的尴尬女性,虽然主动承担起了相夫教子的角色,但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并不甘心,无法实施由一个事业女性到家庭主妇的的自觉转变,并由此失去了自信并将这种失却自我的痛苦变成对丈夫的不信任和猜疑,并以失却理智的方式宣泄出来,从而成为婚姻危机的主导因素。当夫贵而妻不能荣的时候,林小枫选择了不顾一切的破罐子破摔,最终造成了人性的极大扭曲。她把女性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追求寄托在对男人的依附中,实际上又回到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中,以致又谱写了一首婚姻坟墓的悲歌。剧中被放大的人物弱点,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传统家庭主妇角色在现代婚姻中的失败,即使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模式,当丈夫放纵自己的情欲时,失去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妻子无论选择离婚还是不离婚,都无法摆脱痛苦无助的命运。
  中年女性肖莉也是一个医生,当她发现丈夫不忠后,她并没有按丈夫的逻辑选择忍气吞声,默认男人的婚外滥情,而是果断地和丈夫离婚,并把年幼的女儿留在身边。肖莉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显示了她个性的独立。离婚后,她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生活智慧积极乐观地生活。工作尽职尽责,积极上进,功成名就同时乐观豁达,用心呵护教育孩子,成功地扮演了单身妈妈的角色。肖莉对自己婚姻的主动选择和作为社会人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承担树立起了一个人格和心身健全的现代社会的理想女性形象,表明一个有着主体人格的女性在普遍参与社会实践的条件下,能够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很好地履行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青年女性娟子,她是医院职员,在怀孕期间发现丈夫嫖娼后随即堕胎,但丈夫始终认为性和爱是分离的,不知悔改,娟子于是忍痛割爱与之离婚。娟子的做法可以说明,职业女性已不再把婚姻当成一生的赌注,成为婚姻的牺牲品;也不想重蹈“委曲求全,从一而终”的传统家庭主妇的老路。她们凭着自己的理性实施了对自我生命的主动把握,她们告诉男人,女人是一个有着个人意愿的独立的人,女人的尊严和情感不容践踏,当男性以自我为中心对感情不加节制时,他不仅伤害了无辜的对方最终也将异化自己的情感,失去自己的婚姻与真爱。
  从林母/林小枫/肖莉/娟子四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为我们昭示了已婚女性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轨迹。林母在传统婚姻家庭的枷锁下委曲求全林小枫尴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成为婚姻家庭的牺牲品;肖莉崇尚相互忠诚的婚姻,在自我与社会之间找到了平衡娟子自主自立,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实现独立的生存价值。如果说林家母女为传统婚姻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么肖莉和绢子对于婚姻的选择则给了当代婚姻诸多的启示:其一、婚姻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没有婚姻也可以有生活的精彩;其二、新形势下,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参与社会实践,主体意识逐步确立,婚姻成为更关乎个人自我的选择,她们由于把握自我而把握了对婚姻的选择权,自主地走向了生命的丰富和生命内涵的延展;其三:四种女性的婚姻结局启示男性反思其在婚姻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启示新形势下,男女应该超越既定的婚姻模式,创新婚姻的内涵,维持婚姻的爱情,以避免《中国式离婚》的悲剧。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 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中国电视形态开始逐渐挣脱传统意识形态说教的桎梏,其主要表现方式便是一次旷日持久的纪录片活动。这一纪实运动的生命可以说就是对“真实”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