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视域下我国数据安全法的制度构造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lig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的数据开放与流动对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家数据安全制度已经成为一国安全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恰逢其时,贯彻《国家安全法》所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法律形式建构我国基本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立了保障数据安全与促进数据发展的立法主旨,捍卫了本国数据主权及其对内对外的管辖效力.在数据分类分级基础上,以“重要数据”的识别为抓手,建构一体两面的跨境数据流动机制,并与《网络安全法》相互协调,为建设有序、公正、合理的数据安全治理新制度夯实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与动态调整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从政策角度来看,建设成效评价与动态调整都只是促进“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工具,但在高校层面却往往演变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直接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成效评价与动态调整的关系,必须保持问责取向与建设取向的适度平衡,必须避免动态调整和动态支持异化为政策目标,必须有效管控政策工具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等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 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在实践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中国精神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些论述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指导,以新的视野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无产阶级文艺的党性问题、文艺事业发展的灵魂和历史使命的具体内涵,充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精华并进行了具体化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