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求知识,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主进行预习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通常,课堂预习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读感知。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再读理解。即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三是细读探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不妨尝试“四个提倡”,即提倡“三问”: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提倡边读边想,在书上进行标注;提倡写预习笔记;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的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二、大胆鼓励疑问
这个阶段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语言等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疑问,并在相互的辩论中获得答案。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具体可分为以下内容:一是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明确各段描写的具体内容;二是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三是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作出反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语文教学中,我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情境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求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自主参与这节课的学习。
四、创设参与空间
语文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五、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语文教学。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教师不妨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如: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讲: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看书、质疑、探究、解疑,从而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教学境界。
一、自主进行预习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通常,课堂预习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读感知。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再读理解。即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三是细读探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不妨尝试“四个提倡”,即提倡“三问”: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提倡边读边想,在书上进行标注;提倡写预习笔记;提倡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的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二、大胆鼓励疑问
这个阶段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语言等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提出疑问,并在相互的辩论中获得答案。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具体可分为以下内容:一是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明确各段描写的具体内容;二是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三是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作出反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语文教学中,我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情境激趣是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求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自主参与这节课的学习。
四、创设参与空间
语文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五、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语文教学。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教师不妨给小组确定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如: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讲: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主看书、质疑、探究、解疑,从而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