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土教育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发掘和利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maho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思政课教学要以乡土资源教育为突破口,将课堂向本土拓展延伸,让乡土文化走进课堂,让枯燥的知识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自学和正确的交际,实现课本资源与乡土资源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学校文化教育积淀特色资源。
  关键词:乡土教育资源 思政课 发掘利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7.044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各地区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思政课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利用区域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对小学思政课学习的深入和补充,能够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感知、体验、实践中培养并形成良好品德,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乡土教育资源的优势
  乡土教育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自小生活成长在广袤的农村天地,家乡的自然风貌、人情风俗、变化发展等,均在其成长记忆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无形中为小学生积累了宝贵的感性知识。
  思政课教学以乡土资源教育为突破口,让乡土文化资源走进课堂,将课堂向本土活动拓展延伸,实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目标。从知识层面来说,可以将乡土资源中所蕴含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变革等资源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在生活探索、社会认知、品德教育中实现无中生有的教育效果;从活动层面来讲,使用乡土资源作为部分教材内容,熟悉的日常生活环境有利于小学生对真实的生活感知、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激发其热爱家乡、从小保护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怀;而且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中形成知识与能力、规则与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乡土教育资源在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引入乡土资源,可以让枯燥的知识教学变得鲜活生动
  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有效。”乡土资源在我们身边寻常可见,如若和课堂、知识、学生已有的社会认知结合起来,那便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在六年级《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近自然,亲历体验,动手搜集整理、反思感悟交流。在讲授《地球—我们的家园》时,可以让学生走近祁连山,感受青山绿水、绿树繁花、林田纵横的优美画卷,讨论大自然给我们生活的便利和恩赐,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学第二课《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时,让学生走近大山、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寻常生活,走近工厂,收集整理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如:农作物焚烧、白色垃圾污染、滥砍滥伐、废水废气排放、浪费水电粮等行为。在第三节《我们共同的责任》教学中,虽身处教室,但学生的课堂交流、反思如泉涌,就如何保护生活环境,小学生怎样保护地球等认识深刻,反省到位,不但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深了对家乡的情怀。
  小学思政课教学活动要活用教材,以教材为圆心,以现实生活为导向,延伸至小学生耳濡目染的方方面面,把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融入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来,让原本索然无味的思政课生动起来,让生硬的理论知识化为熟知的情景,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懂得明白。
  2.走近乡土资源,荡涤心灵情怀,激发积极地学习生活态度
  身边的榜样是最好的育人资源。用乡土资源中的人物事迹和感人故事能够实现生活育人的最终目标。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模糊又陌生的课本知识。学习本单元时,因学校地处河西走廊,可结合我县地域特色、历史沿革、人文风情等,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徒步活动,让学生走近永固城、洪水城等遗迹,看千百年前月氏、契丹等历史沧桑巨变,听历史人物传记、故事,领略几千年来中国西北地区民族、生活的变迁,感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捍卫领土完整的毅力和决心;走近红军老人、河西纪念馆、西路军烈士陵园,了解近百年来革命先烈为解放全中国,西路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为实现全国大解放,为西北人民谋幸福的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感悟伟大的奉献和献身精神;走进村委会、居民区,听老人们讲改革开放,了解什么叫旧社会的一穷二白,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到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情怀,激发他们为了祖国明天更加强大而发奋读书的积极学习态度。
  3.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学会治学,学会交际
  乡土资源是触手可及的,与学生朝夕相伴、如影随形,是一本活的“乡土百科全书”。在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主动步入自然、走进生活,实实在在去观察体验、调查整理、讨论研究,在探索中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而且学到了课程学习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学会了交流与倾听,学会了处理日常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关系。乡土资源的渗透利用,无形之中助推了小学思政课教学向纵深发展,让教育更加真实,更加有效。
  4.搭建乡土平台,留住乡土资源,为学校文化积淀教育資源
  一所学校现有的文化素养是学校从建立之初开始,逐年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积淀。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将乡土文化植根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之中,成为一个时期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亮点,将其发扬和传承下去。学校可以通过校史馆、展览室及校园文化创建,选取优秀的乡土资源,拓印到校园里,让乡土文化的印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孩子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认识了解、用心感触与切身体验,能够学会如何去思考、感受、体验和发现,主动去感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骄傲,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同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教育与熏陶之下,形成了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道德品格。
  5.实现乡土资源与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达到“教育即生活”的目的
  小学生品德教育,单纯地依靠教材和“神通广大”的网络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身边无形的教育与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我们的教育不能舍近求远,更不能本末倒置。要想达到“教育即生活的目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得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与生活实际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小学思政课教学工作。“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如何树立“为中华而崛起而努力读书”的爱国情怀……小学生的点点滴滴成长,无饱含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汗水与心血。小学思政课的教学,更多应该关注周围环境、模范人物、社会正能量等的积极影响力和感召力,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形成的品德才是质朴的、真实的、正确的,这样环境下的教育目的才是最真实的教育目的。
  “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好的教育资源就在身边。开发和利用好乡土资源,是当前农村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素君《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文化产业》2021年第13期。
  [2] 陈淇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2期。
  [3] 朱小曼《关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如何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患者男,44岁,进食后梗噎感、反酸烧心半个月余.患者未曾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铁剂等,无恶性黑色素瘤病史.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6 cm以下食管四壁见条索状充血糜烂灶,齿状线清晰,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见边缘清晰的棕黑色色素斑块,最大径为0.1~0.4 cm,主要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食管及十二指肠降部未见色素沉着,胃体见散在片状糜烂,见图1.活组织病理检查示:黑变胃黏膜内见大片含有色素的细胞聚集于中下层固有
期刊
目的 研究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与脾的调节性T细胞(Treg)亚群分布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 40只小鼠均分为健康对照组、乙醇对照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模型组予2.5 mg TNBS灌肠,健康对照组和乙醇对照组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和乙醇溶液灌肠,地塞米松治疗组自造模后第1天起每日予地塞米松水溶液0.6 mg/kg腹腔注射.造模后第3、5、7天
目前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病程演进、病理生理过程分为:第1期,胰腺内消化酶的激活和胰腺细胞的损伤;第2期,胰腺内炎性反应和不同程度胰腺细胞坏死;第3期,胰腺进一步损伤和胰外改变,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multiple
期刊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慢性、反复、持续发作的特点[1-2].在活动性病变启动诱导缓解治疗或黏膜愈合治疗前,应制订一个患者可接受的个体化顺序性治疗方案以进行较长期的维持缓解或预防复发治疗[1,3-6].患者确诊后根据病变活动性与病变部位,分别按相应途径使用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药物进行顺序性治疗,并在阶段性病情评估基础上调整途径和药物以进行进一步的
期刊
摘 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德育的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年纪尚小,身体和心理都处在成长发育初期,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利于塑造幼儿的健全人格,为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是幼儿德育的重要阵地,探索幼儿园德育实践的有效策略,对于幼儿德育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德育存在的问题,并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策略途径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德育 实
患者女,53岁,因反复下腹痛2个月余入院.近2个月来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抗感染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反复发作.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未扪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检测血常规、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
期刊
本实验应用微生态制剂灌胃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观察肝脏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活性及其与内毒素、炎性损伤的关系,旨在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NASH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为促进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并为消化科医师提供展示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平台,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深圳市康哲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疾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及《中华消化杂志》联合举办了“黛力新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论文/案例征集活动”。
期刊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介导的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通过识别与其序列相同的mRNA来使特定基因在转录后被降解.RNA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转录后沉默效率和特异性,为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1]。
期刊
患者女,75岁,因上腹不适伴黑便1次、呕血1次入住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和骨质疏松症5年余,近1年因左膝关节疼痛,自行服用多种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至少连续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