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三维肺灌注成像对正常志愿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性研究MR肺灌注成像早期发现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的局部肺灌注异常及对临床分级的能力,并与量化HRCT进行比较。

方法

62例COPD患者及17名健康志愿者于同一天内分别进行肺功能 (PFT) 、HRCT及MR肺灌注检查。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 (GOLD) 分级,COPD患者分为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级14例及Ⅳ级12例。MR灌注图像经过后处理得到灌注缺损区的信号强度值 (SIPD) 、正性增强积分 (PEI) 、最大上升斜率 (MSI) 、最大下降斜率 (MSD) 、信号增强率 (SER) 及相对正常肺组织的信号强度 (SInormal),计算得到灌注缺损区与相对正常肺组织的信号强度之比 (RSI) 。通过HRCT原始数据得到总肺体积 (TLV),设定吸气末阈值<-950 HU为肺气肿区,得出总肺气肿体积 (TEV),肺气肿指数 (EI) 为TEV与TLV的比值。正态分布数据以<img src="images/BZ_E-BZ__65_154_595_173_612.png" alt="patch" />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多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进行分析。

结果

健康志愿者与各级别COPD患者的MRI灌注参数 (健康志愿者RSI、SIPD、PEI、MSI、MSD值分别为43.9±7.2、48.2±19.7、31.4、55.7、44.1;各级别COPD患者RSI、SIPD、PEI、MSI、MSD值分别为18.1±8.1、47.4±20.0、8.6、30.2、2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Ⅰ与Ⅲ级、Ⅰ与Ⅳ级及Ⅱ与Ⅳ级COPD患者之间的MRI灌注值RSI比较 (Ⅰ、Ⅱ、Ⅲ、Ⅳ级RSI值分别为24.4±9.8、19.9±3.1、15.9±5.3、9.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5~ 6.64,P值均<0.01),但Ⅰ与Ⅱ级、Ⅱ与Ⅲ级、Ⅲ与Ⅳ级间各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为2.00~ 4.46,P值均>0.05) 。HRCT容积参数值EI (对照组、Ⅰ、Ⅱ、Ⅲ、Ⅳ级EI值中位数分别为1.2、3.8、8.0、13.7、18.3,四分位间距分别为3.7、7.1、9.2、10.5、7.7) 在对照组分别与Ⅱ~Ⅳ级、Ⅰ与Ⅳ级、Ⅱ与Ⅳ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7.32~-1.85,P值均<0.01),但不能区分健康志愿者与I级COPD患者 (t=-1.99,P>0.05) 。

结论

与HRCT容积参数相比,对区分健康志愿者与Ⅰ级COPD患者,灌注值RSI是一个容易测量且较敏感的指标。MRI灌注值和HRCT容积参数均可一定程度反映COPD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村里没人会想到杨德财会这样死去,一点征兆都没有,悄无声息.rn村里人只知道杨德财身体硬朗、无病无疾、鹤发童颜、没人会把他与死联想到一块去,尽管杨德财刚过完了八十大寿不
病历摘要rn患儿男,14岁,上海市人,因“间歇性腹泻伴消瘦”2年余于2001年6月就诊.患儿于1999年6月(12岁)始出现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平均5~6次/d,最多时可达十余次,无发热,但有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作为我国开设语言学科中的一部分,英语在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这使得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变得更为重要.将主要围
盐酸氟桂嗪近10年来被广泛用于偏头痛、脑血管疾病、眩晕、癫痫的治疗,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该药治疗其他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现将收集到
(上接2005年第5期第7页)rn3.3 烧结制品rn限制普通烧结砖规模,发展新型烧结精品.秦砖汉瓦已有上千年历史,生产简易,产品性能好,是该产品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该产品要用不可再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常见的累及青年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始于骶髂关节,然后逐渐累及脊柱.脊柱和关节的强直是AS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目前的治疗以控制脊柱和关节的炎症为主,但临床的研究发现控制炎症似乎不能阻滞关节和脊柱发生强直,因此人们开始着眼于阻滞AS新骨形成的研究.现笔者就近十多年来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与新骨形成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