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整合下的科学课程实验教学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4f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学科整合”出现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它是指就同一教学主题,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进课程的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理念。相对于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课程整合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科学课程也应注重构建立体交叉的教学体系。
  科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科学课程应与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和各领域共同的教育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注重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鼓励其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美术与生活、信息技术等课程相互渗透、融合。
  面对小学科学教材四大领域的内容,以何种方式使不同内容呈现同一教学主题?如何在整合后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科特色?怎样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问题时常困扰着一线教师。
  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电路”一课为例,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在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整合多门学科的做法。
  “简单电路”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多年来很多教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思路和深度把握各不相同。大部分教师以“如何点亮小灯泡”的问题为核心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尝试“点亮”小灯泡。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往往缺乏对灯泡结构的认识,加之课堂情境营造不充分,学生不理解点亮灯泡的意义何在,从而影响了后续的科学课程教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探究氛围。
  一、充分营造情境,渐入实验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美景?
  生:山川风景、森林峡谷……
  师:美丽的自然景观只是其中之一,下面让我们跟随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看一看正月十五“闹花灯”时祖国各地五彩斑斓的夜景。(视频播放)
  师: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西安大唐不夜城……可谓“灯火辉煌不夜天”。那么,家乡如此美丽的夜景,你怎样呈现呢?
  生:绘画、拍照、短视频……
  师: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大家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能不能把这些代表性的建筑制作成微缩景观,想办法让它们亮起来。
  师:非常大胆而富有新意的想法,为你的创意点赞。
  生:老师,模型要做多大,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点亮,这些难题怎样解决?
  师:我们能不能综合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试试看呢?(学生讨论交流)
  生:我们可以试着用数学比例尺计算模型大小、美术刻画模型外观、劳技搭建城市模型……利用科学的手段让它点亮。
  评析:导入时不急于引出“灯”和“电路元件”的主题,而是从关注家乡变化入手,融入传统年俗“赏灯”看夜景的情境,聚焦“怎样营造绚烂多彩的夜间城市”的话题。培养了学生尊重传统习俗,关注家乡建设的情操。接着通过教师引导,创新性的提出构建模型的方式表现课堂主题,同时也将话题慢慢聚焦到“如何点亮城市模型”的科学实验上。这样就把单一的科学电路知识与数学计算、美术造型、劳技制作等学科融合在一起了。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学生从思想的建构、知识的储备、技能的运用等方面都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且最终能形成一个具体的“物化”作品。
  二、突显各科特色,实验紧扣生活
  师:同学们,国外有句名言“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构建夜景中的城市模型也并非易事,那么大家打算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生1:首先计算微缩建筑的尺寸,绘制城市建筑格局图并且选择合适的材料。
  生2:没错,接下来利用材料制作城市景观模型。
  师:生活中的材料种类那么多,选择哪种既便宜又实用呢?
  生3:老师,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美术课上用KT板搭建模型。
  生4:老师,我们可以将信息课学过的3D打印和创客知识结合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能综合利用美术、信息技术、数学等知識完成城市模型的建构,你们真了不起,有潜力成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师。
  评析:在呈现实验的主题时,需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尽可能多地从不同学科的角度选择契合主题的表现方式。(例如,美术的绘画、信息技术的编程、创客的3D打印技术、数学的模型建立、城市的历史知识等)让学生认识到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彼此互通,相互融合的。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作品才丰富多样,充满创意。当然还应结合生活实际,很多城市建筑都具有地域代表性,学生在制作模型中,加深了对城市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
  三、基于科学教材,深入实验探究
  师:城市模型构建好了,那么关键问题来了……
  生:老师,您是想问怎样才能点亮它吗?当然用小灯泡了。
  师:没错,大家请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灯泡,谁能试着把它点亮呢?
  生:老师,光有小灯泡还不行,要给它通电才能亮。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电池)没错,一节电池,它能给灯泡供电,它也叫电源。
  师:下面大家从不同侧面观察一下这节电池,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电池是圆柱形的,而且一头凸出来,另一头平整。
  师:讲解电池的正负极,当然电源还需要导线和开关,将它们和灯泡有序地连接在一起,才能控制灯泡亮灭。那么,大家想一想,怎样把它们组合起来,才能让灯泡发光呢?
  学生分组讨论,在报告单上绘制连接图。
  师:俗话说“按图索骥”,下面请大家按照绘制的连接图,用材料组装一下看看灯泡亮不亮?学生开始实验,汇报连接方式。
  师:我们发现大部分按照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点亮灯泡。(出示组装模型)
  师:当导线从电池正极引出,分别连接开关和灯泡后,重新回到电池负极时,灯泡才可以被开关控制亮或灭。
  评析:多学科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实验教学的主题开展,营造城市模型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将实验探究后习得的电路知识和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应用于具体的城市模型中,从而形成贴近实际生活的“物化”作品。而回归科学课教材,通过经典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各类型的电路元件,体现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核心位置,为后续知识的拓展奠定基础。
  四、呈现“物化”作品,升华实验主题
  师:当然,我们城市照明用的路灯,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出示路灯模型),同时为了让城市布局更简洁,老师还为大家提供了金属胶圈来代替杂乱导线。那么,大家能利用刚才老师讲解的连接方法把多盏路灯点亮么?快来试试吧。
  生:老师,我发现只要把多盏路灯的导线规整地连接在金属胶圈的两端,打开电源开关后电灯就会一个个地被点亮。
  师: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搭建好了模型,并且懂得了一些简单电路连接方法。下面请大家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尝试点亮你们的模型吧。
  师:同学们,你们在营造自己家乡城市夜景的过程学到了什么?
  生:老师,我发现这节课有点不像以前的“科学课”,它把我们学过的美术、信息技术、劳技课的内容也用上了。
  师:对,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一门学科的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大部分情况需要综合利用我们的知识。
  评析:在前面各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呈现出最终的“物化”作品,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来之不易,同时认识单一学科在生活中的局限性。通过学科整合的方式,学生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授课理念,促进了他们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意识。
  以上“简单电路”的课例,体现了多学科整合后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带来的改变。从以往注重孩子学科知识的理解、实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上,促进了学生将已有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彼此评价,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还课堂于学生。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很多教师还在延续传统的教学形式,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及发展,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广大小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对如何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对策以及方法  文本将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进
[摘要]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体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这一举措也是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选择权的教育思想。因此,普通高中应当完善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观,立足于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开展相应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探究  普通高中对于学生而言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普通高中
我国常见的养老模式包括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等分类,各类养老模式适合的医疗模式存在差异。现行的医养结合服务因养老模式存在区别,出现以主体划分的多类构建形式。我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