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记文学不比小说,可以无所依傍地虚构,可以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地想象,可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按前人的说法,传记这种体裁,非有惊天动地之事,敷衍不出惊天动地之文。但个中亦有雄文,受历代史家高度推崇的《史记》,既是“史家之绝唱”,不虚美,不隐恶,还原历史的真实;又是“无韵之离骚”,塑造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叙述故事,篇篇扣人心弦。将传记和文学结合得如此完美,《史记》之外,求诸天下,再无第二本。
近读《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我清楚地触摸到了《史记》的脉动,这让我惊喜。
袁隆平,一个埋头于科研的水稻专家,论成就,确实是顶儿尖儿的人物,但是,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辈子都是从田间来,到田间去,没有曲折多变、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也没有生生死死、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他的传记,要想写得好看,非大手笔不能办。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偏偏让人爱不释手,奥妙何在?缘于作者的史记笔法烂熟于胸耳。
《史记》的不可抗拒的魔力,成就于多个方面。其中,以宏阔的背景做铺垫,尤其有特色。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宏阔的背景来演绎,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宏阔的背景,就成了人物和故事的有力烘托,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比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司马迁着力渲染宴前刘邦情势危如累卵,因而整个故事才让读者随情节的一波三折而跌宕起伏。《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国形势的危在旦夕使荆轲悲剧形象的塑造臻于完美。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在背景的铺垫、气氛的营造方面,达到了化境,赋予了实际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袁隆平不可抗拒的魅力。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伟大不伟大?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铺开笔墨,用了整整一章,细细地刻画了一个自古至今,从中到外困扰整个人类的问题——饥饿,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与饥饿进行抗争的历史。”在这一章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饥饿图:如今,全世界有8亿多人口仍然处于饥饿的威胁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90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即每天有2.4万人,每4秒钟大约有1人,因为饥饿及其相关原因离开人世。图景如此触目惊心,作者仍旧不肯放手,再铺开历史画卷,“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者寻觅食物的历史。”饥饿,看起来成了人类无法逃离的劫数。
这样一个很多人熟视无睹的事实,到了作者的笔下,就成了“非常”之事。“非常”之事,必然产生非常之人。《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让袁隆平先生在饥饿的恶魔肆虐人类千千万万年之后出现了!这样,袁隆平先生的伟大,不得不震撼人心。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慑人心魄的太史公笔法,紧紧地抓住了读者,让读者的心潮,随着作者的叙述而起伏澎湃。
《史记》能成绝响,还可以说大半得力于世上本已存在的惊天动地之事,因此,我愈加佩服《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的作者的艺术手腕。
推荐理由: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作为其家乡的出版社,推出这样一部优秀传记,既刻画了科学家的崇高品质,也体现出湖湘文化的精髓。
近读《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我清楚地触摸到了《史记》的脉动,这让我惊喜。
袁隆平,一个埋头于科研的水稻专家,论成就,确实是顶儿尖儿的人物,但是,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一辈子都是从田间来,到田间去,没有曲折多变、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也没有生生死死、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他的传记,要想写得好看,非大手笔不能办。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偏偏让人爱不释手,奥妙何在?缘于作者的史记笔法烂熟于胸耳。
《史记》的不可抗拒的魔力,成就于多个方面。其中,以宏阔的背景做铺垫,尤其有特色。将历史事件、人物置于宏阔的背景来演绎,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宏阔的背景,就成了人物和故事的有力烘托,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比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司马迁着力渲染宴前刘邦情势危如累卵,因而整个故事才让读者随情节的一波三折而跌宕起伏。《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燕国形势的危在旦夕使荆轲悲剧形象的塑造臻于完美。而《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在背景的铺垫、气氛的营造方面,达到了化境,赋予了实际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袁隆平不可抗拒的魅力。
袁隆平先生的成就伟大不伟大?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铺开笔墨,用了整整一章,细细地刻画了一个自古至今,从中到外困扰整个人类的问题——饥饿,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首先是一部与饥饿进行抗争的历史。”在这一章里,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饥饿图:如今,全世界有8亿多人口仍然处于饥饿的威胁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90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即每天有2.4万人,每4秒钟大约有1人,因为饥饿及其相关原因离开人世。图景如此触目惊心,作者仍旧不肯放手,再铺开历史画卷,“人类的历史,就是饥饿者寻觅食物的历史。”饥饿,看起来成了人类无法逃离的劫数。
这样一个很多人熟视无睹的事实,到了作者的笔下,就成了“非常”之事。“非常”之事,必然产生非常之人。《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一书,让袁隆平先生在饥饿的恶魔肆虐人类千千万万年之后出现了!这样,袁隆平先生的伟大,不得不震撼人心。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慑人心魄的太史公笔法,紧紧地抓住了读者,让读者的心潮,随着作者的叙述而起伏澎湃。
《史记》能成绝响,还可以说大半得力于世上本已存在的惊天动地之事,因此,我愈加佩服《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的作者的艺术手腕。
推荐理由: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作为其家乡的出版社,推出这样一部优秀传记,既刻画了科学家的崇高品质,也体现出湖湘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