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必要性和存在问题进行阐释、分析的基础上,从掌握话语的主导权、进行主动引导,健全网络制度规范、强化舆情管控,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等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舆论引导的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论;对策
网络舆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网络舆论,进行观点的交流互动,表达对事物的观点、意见、感受、态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利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通过使用网络,大学生获取外界丰富的信息资源、接触到各种思想和观点,同时也和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大学生主要通过微博、贴吧等形式进行交流和互动。网络虚拟世界庞杂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传播,大量传播的网络信息以及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的选择、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潜移默化的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探索如何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一)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促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影响社会环境稳定的诸多因素中网络舆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网络舆论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高校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极易被别有用心的集团和个人利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网络谣言等非法言论的传播,甚至引起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个别高校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网络舆论都充当了重要角色,对社会稳定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知识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其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之一。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浮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从校园逐步转移到社会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构建健康网络环境
現实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网络虚拟世界也需要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有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日益成为高校学生交往、工作、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拓展了高校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高校学生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发表观点、进行互动,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交流和互动平台,但在为高校学生交流互动和思想表达提供渠道和路径的同时,在网络上出现的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为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文化需求,需要对高校学生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二、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偏离主流思想
校园网络谣言、校园群体性聚集事件、校园网络诈骗等案例当中,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都不同程度充当了关键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学生思想、激化了矛盾,损害了大学生的利益。通过对引发校园乃至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网络舆论事件当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部分高校学生或社会人员手中,高校对校园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管控、对引起关注的校园网络事件缺乏应对策略,甚至束手无策。而高校大多数学生缺乏成熟的思想,在网络舆论当中,人云亦云、偏听偏信,给别有用心的人员以可乘之机。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当中掌握话语权的部分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他们的思想水平、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他们操纵网络舆论话题,时常偏离社会主流思想。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放大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浮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负面新闻时常见诸于各大媒体网站主页。高校学生以善良的心态关注社会的黑暗面,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高校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高校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事物还缺乏正确的判断,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时常关注于负面新闻信息,聚焦于社会负面事件,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容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混乱、容易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高校学生的极端行为。在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没有问题和矛盾是不现实的。而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通过关注社会负面信息,过分解读负面信息,客观上放大了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加剧了矛盾和问题解决的难度,无益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缺乏理性表达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缺乏理性表达主要体现在几点:1.高校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尽可能追随大多数成员的观点;2.高校学生因其年龄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情绪化比较严重,在面临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方面的信息时,感情用事,发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甚至是辱骂类的言论,造成行为失范;3.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高校学生在发表言论的时候,缺乏道德意识,发表一些和自己大学生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论,没有把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体现出来;4.高校学生在发表言论的时候,缺乏法律意识,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也是需要法律规范的,高校学生通过微博、论坛、QQ群等网络方式发表一些过激言论、缺乏对自己言论责任思考和对法律后果的认识。总之,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没有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对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探析
(一)掌握话语的主导权、进行主动引导
高校学生话语主导权对于引导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网络舆论的重要作用,要用正确的思想、采取科学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使网络舆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高校要把网络当成重要思想宣传阵地进行建设和宣传,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掌握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导权。为此,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查找出在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当中主导话语权的少数成员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这些成员的特点,制定分化引导策略,对这些成员进行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教育,即采取对这些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教育,或通过间接的方式对这些成员进行思想引导,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力求使他们成为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骨干成员。通过对这些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在网络舆论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重点培养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学生骨干,使他们在网络舆论当中充当话语主导者的角色,进而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对网络舆论进行主动引导。 (二)健全网络制度规范、强化舆情管控
为加强对高校的学生网络舆论进行引导,要健全网络制度规范,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制度保障。健全高校学生校园网络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园网络账号、校园网络论坛等实名注册制度,实现高校对学生网络的实名制管理;2.建立高校校园网络学生文明素养积分管理制度,对在网络舆论及其他网络行为当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加分,分值与高校学生的评优评先掛钩;3.制定高校学生网络行为方面的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对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在健全网络舆论制度规范的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高校要从制度方面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汇报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组织专门人员对网络舆论进行动态跟踪和关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保障网络舆情及时处理解决。
(三)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还比较缺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网络舆论问题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1.加强对大学生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面对复杂社会事件过程中,具有自我的观点,用积极心态面对社会负面信息;2.加强对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网络法律和法规,开展网络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及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3.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面对复杂环境和复杂社会问题时的承受能力,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情绪管控能力,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文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健康环境构建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2张盛文.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3王春旭.高校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南都学坛,2012(5).
作者简介:聂军涛,(1984-),男,汉,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校;网络舆论;对策
网络舆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网络舆论,进行观点的交流互动,表达对事物的观点、意见、感受、态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行为发生作用。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利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通过使用网络,大学生获取外界丰富的信息资源、接触到各种思想和观点,同时也和外界进行交流和互动。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大学生主要通过微博、贴吧等形式进行交流和互动。网络虚拟世界庞杂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传播,大量传播的网络信息以及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严重影响。而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的选择、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潜移默化的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因此,探索如何对高校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一)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对促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影响社会环境稳定的诸多因素中网络舆论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网络舆论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高校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极易被别有用心的集团和个人利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网络谣言等非法言论的传播,甚至引起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个别高校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网络舆论都充当了重要角色,对社会稳定的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知识群体,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其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是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群体之一。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浮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从校园逐步转移到社会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网络舆论引导有利于构建健康网络环境
現实社会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网络虚拟世界也需要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有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日益成为高校学生交往、工作、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拓展了高校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高校学生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发表观点、进行互动,网络成为高校学生重要的交流和互动平台,但在为高校学生交流互动和思想表达提供渠道和路径的同时,在网络上出现的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为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文化需求,需要对高校学生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二、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偏离主流思想
校园网络谣言、校园群体性聚集事件、校园网络诈骗等案例当中,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都不同程度充当了关键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学生思想、激化了矛盾,损害了大学生的利益。通过对引发校园乃至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网络舆论事件当中,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的话语主导权掌握在部分高校学生或社会人员手中,高校对校园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管控、对引起关注的校园网络事件缺乏应对策略,甚至束手无策。而高校大多数学生缺乏成熟的思想,在网络舆论当中,人云亦云、偏听偏信,给别有用心的人员以可乘之机。在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当中掌握话语权的部分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他们的思想水平、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他们操纵网络舆论话题,时常偏离社会主流思想。
(二)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放大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浮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负面新闻时常见诸于各大媒体网站主页。高校学生以善良的心态关注社会的黑暗面,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体现了高校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但高校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对事物还缺乏正确的判断,高校学生网络舆论时常关注于负面新闻信息,聚焦于社会负面事件,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不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容易造成高校学生思想混乱、容易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高校学生的极端行为。在一个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没有问题和矛盾是不现实的。而高校学生网络舆论通过关注社会负面信息,过分解读负面信息,客观上放大了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加剧了矛盾和问题解决的难度,无益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缺乏理性表达
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缺乏理性表达主要体现在几点:1.高校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尽可能追随大多数成员的观点;2.高校学生因其年龄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情绪化比较严重,在面临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方面的信息时,感情用事,发表一些情绪化的语言,甚至是辱骂类的言论,造成行为失范;3.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高校学生在发表言论的时候,缺乏道德意识,发表一些和自己大学生身份不相符合的言论,没有把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体现出来;4.高校学生在发表言论的时候,缺乏法律意识,网络世界是虚拟的,但也是需要法律规范的,高校学生通过微博、论坛、QQ群等网络方式发表一些过激言论、缺乏对自己言论责任思考和对法律后果的认识。总之,高校学生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没有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对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不利影响。
三、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探析
(一)掌握话语的主导权、进行主动引导
高校学生话语主导权对于引导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重视网络舆论的重要作用,要用正确的思想、采取科学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的方向,使网络舆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高校要把网络当成重要思想宣传阵地进行建设和宣传,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掌握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主导权。为此,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查找出在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当中主导话语权的少数成员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这些成员的特点,制定分化引导策略,对这些成员进行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教育,即采取对这些成员进行面对面直接教育,或通过间接的方式对这些成员进行思想引导,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力求使他们成为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学生骨干成员。通过对这些成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他们在网络舆论当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重点培养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学生骨干,使他们在网络舆论当中充当话语主导者的角色,进而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对网络舆论进行主动引导。 (二)健全网络制度规范、强化舆情管控
为加强对高校的学生网络舆论进行引导,要健全网络制度规范,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制度保障。健全高校学生校园网络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园网络账号、校园网络论坛等实名注册制度,实现高校对学生网络的实名制管理;2.建立高校校园网络学生文明素养积分管理制度,对在网络舆论及其他网络行为当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加分,分值与高校学生的评优评先掛钩;3.制定高校学生网络行为方面的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对高校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在健全网络舆论制度规范的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高校要从制度方面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汇报制度,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控,组织专门人员对网络舆论进行动态跟踪和关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保障网络舆情及时处理解决。
(三)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当前在一些高校中,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还比较缺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网络舆论问题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1.加强对大学生社会知识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面对复杂社会事件过程中,具有自我的观点,用积极心态面对社会负面信息;2.加强对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网络法律和法规,开展网络法律知识方面的讲座及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3.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升大学生面对复杂环境和复杂社会问题时的承受能力,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情绪管控能力,经常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文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舆论"健康环境构建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2张盛文.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3王春旭.高校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南都学坛,2012(5).
作者简介:聂军涛,(1984-),男,汉,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