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牛外伤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对种公牛生产性能影响较大,轻者导致配种困难、无法配种或采精,重者造成四肢瘫痪被直接淘汰,失去种用价值,造成经济损失。种公牛外伤主要有扭伤、创伤、蹄伤和骨折等。其实,引起种公牛外伤的原因并不复杂,只要加强饲养管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一、引起种公牛外伤原因
  1. 环境因素
  ①牛舍和运动场地面过于坚硬、粗糙,易磨损蹄部。特别是水泥地面硬度很大,若表面粗糙,易造成肢蹄损伤,并继发细菌感染,如蹄冠肿、趾底和趾间腐损以及蹄踵腐损;若表面过于光滑,又易引起种公牛摔伤或发生骨折,加上水泥地面较湿冷,容易引起风湿症。②牛舍和运动场地面坡度大或凸凹不平,会造成公牛四肢、韧带、肌腱负重不均,易发生扭伤及蹄裂症。③地面有酸碱度较强溶液会损伤牛蹄。特别是新建牛舍水泥地面还未完全熟化,碱性较强,在遇水情况下对牛蹄有一定腐蚀性,长期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及开裂。另外,消毒液使用不当或地面残留较强酸碱度消毒液时,会使蹄壳变软被腐蚀,导致蹄裂外伤。④牛舍的异物也会造成外伤。公牛性情顽劣,常顶撞、拱挤、舔舐圈舍内异物,如碰到铁丝或尖锐物品,会造成鼻、唇划伤,引起感染。如地面若有坚硬石子,可能会刺破损伤蹄冠或趾底。⑤气候也是影响牛外伤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春、夏季种公牛蹄病多发,特别是炎热的夏季,喷雾降温使种公牛蹄角质变软,加上夏季病菌大量繁殖,蹄部很容易受到感染。另外,在结冰的冬季种公牛也容易出现摔伤、扭伤或劈叉等外伤。
  2. 营养因素
  ①能量。日粮糖类含量过高时,种公牛采食后可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数量,使瘤胃内环境发生异常,导致乳酸菌数量大量增加,pH值下降,引起瘤胃酸中毒,并产生大量内毒素,使真皮组织内毛细血管扩张和收缩,引发肢蹄病。②蛋白质。高蛋白日粮易引起种公牛肢蹄病发生,可能是由于蛋白质毒素或含氮化合物的降解产物所致。③矿物质。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也是种公牛蹄病发生的原因。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1.5~2.1,当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种公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骨质疏松,蹄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进而发生肢蹄病。铜、锌、锰和硒等微量元素供应不平衡、不足或吸收率低,也会明显地影响蹄的角质化程度,使趾间和蹄冠部位皮肤的抗病能力减弱,容易发生腐蹄病。④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不足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而诱发骨折和蹄病。维生素E缺乏,会导致种公牛跛行。维生素H缺乏,会影响种公牛蹄和角质的健康,进而发生肢蹄病。
  3. 其他因素
  ①品种。黄牛、牦牛好斗容易受外伤,黄牛肢蹄病发生率远高于水牛,奶牛和肉牛改良品种性情较温驯,但易发肢蹄病。②年龄。青年公牛外伤与蹄病较少发生,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外伤和肢蹄病的发病率上升。③管护。没有及时修蹄、护蹄而导致蹄底变形,或蹄踵壁过削、蹄叉多削等均可导致蹄负重不均,使蹄病多发。④疾病。由于精、青、粗饲料搭配不合理,种公牛发生前胃疾病等会引起体质下降,易继发蹄病;饲料中混入霉变的饲料,常引起种公牛的过敏反应而发生肢蹄病。种公牛采精时打架引起外伤,可导致局部发炎引起脓毒性关节炎。⑤应激。引进的种公牛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加之个体较重,若车辆地板湿滑极易发生摔倒,造成四肢和蹄部损伤甚至骨折。有些种公牛采精后仍然不愿回栏,饲养员若大声吆喝甚至鞭打,种公牛会因惊吓乱跑发生摔倒,导致肢蹄受伤。
  二、预防种公牛外伤的措施
  1. 科学饲养
  种公牛日粮可由东北羊草、青草、块根(茎)类和混合精料组成。东北羊草可用紫花苜蓿、饲用玉米、籽粒苋、三叶草、冬牧70、黑麦草等优质牧草代替。精料以占日粮总营养价值的40%左右为宜,青粗饲料在日粮总营养物中的比例应在60%以下。精料中的蛋白质应选生物学价值较高的动植物蛋白(如鱼粉、豆饼类),同时精料中应含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此外,要给种公牛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①饲喂方式。种公牛的饲喂方式是精料2次/天,粗料3次/天,要定时、定量,先精后粗,草料做到少喂勤添,禁止饲喂霉变的饲草饲料。冬、春季饲喂时间是5:30,14:30和19:30,夏、秋季早上提前30分钟,晚上延迟30分钟。②饲喂量。以干物质摄入量计算(DMI)。干草饲喂量:成年公牛占体重的1%,后备公牛自由采食。精料的饲喂量:成年公牛占体重的0.4%~0.5%,后备公牛占体重的0.5%~1.0%。干草(指收获晾晒后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杂草、秸秆等)与精料比例是2∶1。③添加辅助饲料。块根、块茎饲料可作为补充维生素A的辅助饲料,种公牛冬、春季每天饲喂胡萝卜1~3千克/头。④补充舔砖。舔砖除含有氯和钠以外,还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可适当补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可定期放在槽内或栏内让种公牛自由舔食。
  2. 精心管护
  ①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运动场和牛舍的清洁干燥,可有效预防外伤和肢蹄病的发生。氨气浓度高可使种公牛蹄角质软化,降低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应及时清除牛舍和运动场的粪便、污水、硬物,防止蹄底挫伤。牛舍和运动场地面要求坚实平坦、不硬不滑、易于清扫消毒、干燥不积水,水泥地面应有纹路防止牛打滑,避免摔伤、扭伤。②经常刷拭牛体。刷拭可以促进牛体血液循环,清除体表寄生虫,及时发现破损伤口及牛体其他异常情况。刷拭的重点是两角间、额部、颈部和四肢。夏季还应给种公牛淋浴,边淋边刷,浴后及时擦干牛体。③保证适量运动。适量户外运动可使种公牛性欲旺盛、精液品质优良,日照还有利于维生素D合成,改善体循环,防止肢蹄功能障碍和形态改变。必须坚持让种公牛每天上、下午各运动1次,每次1小时。④定期进行护蹄。饲养员要注意清理种公牛蹄部附着的污物,保持其蹄壁、蹄叉洁净。每年春、秋季各进行1次修蹄并矫正蹄形。
  3. 对症治疗
  ①扭伤。可用2.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10毫升肌注或醋酸泼尼龙松注射液3~5毫升关节腔内注射。为预防炎症,可用镇跛消痛宁(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主要成分是萘普生、双氯酚酸钠、鱼腥草、柴胡、林可霉素等) 0.05~0.1毫升/千克体重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按说明使用)肌注。②骨折。一般性出血,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即可止住,若包扎不能制止出血,要迅速用止血带或绳子在骨折处近端加压捆扎止血,或找出断裂的动脉血管将其绑扎。止血时,还应清除创口的坏死组织和破碎骨片,然后整复、固定。实施整骨后,为促进愈合和防止感染,应给牛外用和内服接骨药,并在日粮中加入适量的钙盐。对开放性骨折,还必须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以防感染。③钝挫性外伤。表现为局部肿胀无外伤,先对患部剪毛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天用鱼石脂软膏或龙胆紫涂抹即可。④蹄伤。蹄底创伤要清洗蹄部,除去刺伤物,排除脓液,先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再用碘酊或高碘冲刷蹄底,最后向伤口内注入碘甘油或碘酊即可,每天冲洗、消炎1次,连用3天即可。如发现种公牛患有腐蹄病,可用10%~30%硫酸铜溶液或10%煤酚皂溶液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再用松馏油(鱼石脂也可)涂布于蹄趾间,还可用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患部,缠绕绷带,每2~3天换1次药,直至痊愈。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夏庄路149号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邮编:266100)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产科米索前列醇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55例,观察患者用药24h内出血量及不良反应,计算药品费用.结果:产后2h平均
以上海市长宁区新泾港河道生态整治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的现场特点。分析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难点,并根据工程难点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有效解决了工程进度、工程协
山羊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母羊最长利用年限12年左右,多在春、秋两季发情,发情周期平均21天(16 ~ 24天),发情持续期24 ~ 48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后30 ~ 40小时,正常时每周期卵泡成熟1 ~ 4个,孕期5个月左右,哺乳期2~3个月。母羊在非发情季节,卵巢多处于静止状态,不表现发情排卵征兆。在发情季节若母羊发情不明显或久不发情,就证明该羊患有乏情症,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近日,北京世园会百蔬园专题宣传首场活动“新老农人共话蔬菜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世界园艺博览会史上首个以蔬菜为景观的展园,百蔬园突出当代农业科技与创意文化融合,着重打造百个品种、百项技术、百场活动的“三百”特色。  據百蔬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百蔬园的“百个品种”指的是在世园会期间共计展出220个蔬菜品种,首期展览123个品种,同时,3个植物工厂齐亮相。目前,
文本再构是对教材本来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建构,将所授内容进行再处理,使之形成具有情境和可操作意义的、可观可读可感的文本内容的一种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教学尝试。英语
高校宾馆不同于社会上的宾馆,它的情况特殊,拥有自己稳定的客源和竞争优劣势,一般适应于开展多层次的高校教育、举办各类会议、接待校外及社会上的来访客人。所以说高校宾馆
在海口市美兰区5个乡镇场共采集有效土壤样品2414份,测定了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和养分丰缺指标划分方案,系统评价
数学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某小学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型"综合与实践"深受学生喜爱,其基本模型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于游戏中生疑、体验、深思和创新
一、疾病概述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keM.D)是由马立克病毒引起鸡的高度接触性淋巴细胞恶性增生肿瘤性传染病。据临床和病变发生部位可分内脏型、神经型、眼型和皮肤型。本病死亡率很高,对养鸡业的危害很大,流行普遍,目前种鸡场对该病比较重视免疫,所有1日龄雏鸡都接种马立克氏CVI988疫苗,鸡群发病几率变小,但仍有发病,且内脏型特别明显。养殖户发现鸡马立克氏病往往会认为是种鸡场的责任,